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多元的当代建筑文化真谛的大讨论——纪念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沙龙成立25周年

2021-10-27 来源:步旅网
关于多元的当代建筑文化真谛的大讨论 ——纪念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沙龙成立25周年 Discussion on the Multipl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Culture:A Commemorative Essay for the 25山Anniversary of Chinese Contemp orary Architectural Culture Salon 顾孟潮Gu Mengchao 25年前的8月22日是中国当代建筑沙龙成立的日子。 顾孟潮: 建筑设计为什么是灵魂文化?因为:有什么样 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沙龙,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年鉴 的设计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施工和什么样的使用状况。具体 (1949—1989)》有如下介绍: 讲。有什么样的设计便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生产、生活、生态、文 中国当伐建筑沙龙是“全国性建筑理论的民间学术组织。 化娱乐、学习、交往环境;有什么样的设计便决定了有什么样 1986年8月成立。宗旨是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理论的 的国家、民族、城市、居住区、建筑物、建筑小品等的形象。如, 前沿与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以哲学为灵魂,揭示多元的当代 长城、北京城、故宫、四合院、天安门、华表……就是中国、中华 建筑文化真谛,兼容并蓄,进行跨学科学术交流,为中国当代 民族、中国城市、居住区、建筑物、和建筑小品的历史形象;有 建筑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当时沙龙学术活动重点是” 什么样的设计又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商业、运输的方式 新时期、环境、后现代“。沙龙设北京组、上海组、天津组、武汉 以及有什么样的风格和水平。如,生产配置是否合理?交通是 组等。现有成员30人,顾问:刘开济、陈志华、罗小未,召集人: 否顺畅?人们是否舒适?艺术是否感染人?这些首先取决于设 顾孟潮、王明贤。” 计水平。总之,建筑设计和创作是创造什么样的文化的关键问 上世纪8O年代中期,在久旱的建筑理论园地上,一群中 题。设计是灵魂的提法寓意深刻。“ 青年建筑师渴望交流的时机,寻求对话的场所,这就是中国建 王明贤:”文化一词来源于《易经》, 观乎天文以查时变, 筑文化沙龙的缘起。在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沙龙开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即依照人文来教化。以现代观点来 展了学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成员后来成为建筑事 看,文化是人类劳动的创造物,同时有它的整体性与历史性, 业的中坚力量。 是人类在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习惯与思想观念的复合体。作为 沙龙成立以来,学术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先后就”后现代 人类劳动的最主要创造物之一的建筑,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 主义与中国当代建筑“、”世界住房年和纪念柯布西埃诞辰 要部分。“ 1OO周年“、”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建筑”等专题进行过学术讨 王贵祥:”建筑的文化性,在纵横两个方面展示其多样化 论。还组织评选了8O年代优秀建筑艺术作品,开展了“新文 特征。纵的方面,建筑有时代性的差异;横的方面,建筑有民族 化运动和中国城市与建筑“为题的征文活动,出版了《当代建 性、地区性的差异,透过这种差异,我们看到建筑文化性的主 筑文化与美学》、《中国建筑评析与展望》、《当代建筑文化思 要特征“ 潮》、《建筑社会文化》等多部有关当代建筑文化与美学的著 王小东:“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自己是极力主张在建筑中 作,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表现传统的,因为借助传统可以登上一个更高的高度,但我不 关于多元的当代建筑文化真谛大讨论是当时中国当代 承认有传统就有风格,无传统就无风格的看法。我承认创造性 建筑文化沙龙的最主要的内容。其中,陈志华关于建筑社会学 地继承传统中合理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是必须的,但不是建筑 的观点;顾孟潮关于建筑设计的观点;王明贤关于建筑文化的 创作形成风格的全部。如果有一个好的文化背景,有高度文化 结晶的观点;王贵祥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观 的修养的建筑师,在进行一座建筑的设计时,他就会对这个特 点;王小东关于文化、建筑与建筑风格的观点;赵冰关于人的 定的城市和特定的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做出一个极具个性的、 空间的观点;刘托关于建筑文化架构的观点;罗小未等关于中 搬到任何地方都不适合的、具有方程”惟一解“的建筑来“ 国建筑空间概念的观点;李大夏关于后现代思潮与后现代建 , 赵冰:“人的空间在过去的建筑理论及实践中并没有明 筑的观点;曾昭奋关于建筑传统的追求与探索的观点;布正伟 确提出来过,其原因在于人们始终在旧的空间概念上思考,常 关于建筑师的心理素质与创造力的观点等,都具有典型意义。 常人为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空的部分,往往只停留在逻辑空间 现将要点摘录如下: 上。而很少涉及人的空间。我们认为,人的空间不同于逻辑空 陈志华:”有人说,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是满足人的需要 间。逻辑空间是个体构成的整体的关系,而人的空间,则是人 的。这话并不确切,应该说建筑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满足在 作为个体的活动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意像。自现代建筑运动以 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系统里的人的需要服务的。人是社会化 来,人们的思想完全进入逻辑空间,进入抽象的理性王国,从 了的人,建筑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建筑的功能 而彻底地将人、将感性现实忘记了。” 只能是社会功能。建筑创作渗透着大量的社会性问题,这就是 刘托:“长期以来,建筑学似乎一直是一个无家可归的‘ 建筑社会学肥沃的土壤。” 流浪汉。。建筑师则一直为自己的归宿和归属问题伤透脑筋, 他们虽然要有艺术家的才情、自然科学家的精细、社会学家的 一77— 中国实验建筑的实践探索 The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s in China 邵会娟Shao Huijuan任晶晶Ren Jingjing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形式的 ̄#4g- 一则常被归为专制、保守和为传统所束缚。 然而,从1990年代中期始,这两种语言之间的意识形态 的张力,连同仅被两种“宏观叙事”语言所主导的单调的建筑 文化,在四种力量的冲击下迅速溃解掉了。 次被画上问号,以当代视野重新反思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应 对当代文化、自然和物质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验建筑 的探索也就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现代建筑现代主义实验建筑 引言 1、加速发展的商业消费文化倾向于将所有稳定的语言 “系统”爆破成浮动、价值自由的碎片; 一、2、政府官员们也开始热哀于把民族形式的帽子,或其它任 何媚俗的文化象征物,加到简洁的现代主义方盒子头上(图1】; 3、一组年轻的“实验建筑师”崛起,不仅挣扎着从官方设 计院体制中脱离出来,获得实践的独立性,也追求发展出一种 “自主”的建筑语言,以期能够摆脱所有意识形态含义。该组建 筑师为丰富当代中国建筑的形式语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图2)另一方面,与形式探索相配合,他们还积极致力于新 的建筑话语的建设。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引进了一系 列的理论话题——纯形式、抽象空间、概念设计、建构学、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整个民族急切地希望拥抱现代化,中国建筑师开始寻求以 设计的多元化代替“单一模式”,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在高速 的城市改造中消失了,而“特色”、场所精神、“文脉”成为全国 建筑界和艺术界讨论的话题。现代主义与民族形式的折衷很 快固化为两种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间的对峙。经常在“进步 的”建筑论辩中,较少装饰的现代主义形式被认为代表着开 放、前瞻、民主,还有最主要的,不妥协的现代性;而民族形式 广博,但建筑师终不愿意与艺术家或科学家认同,因之而成了 统的问题。对此,建筑师们的态度真是千差万别:张缚一凭着 失落归宿的 无名人。。……随着系统论的出现,人们开始用整 合的观点重新看待建筑和建筑学。他们认识到建筑本身是一 个文化整体,对它的任何削割都将会使这个有机体受到损害, 我们需要观念更新意义上的文化建筑学。“ 传统深厚的根基,搞起旧形式来得心应手,而自成一派;黑川 纪章一对传统进行理论探索,他的创作实践和现代基本功使 他的理论探讨充满活力;贝聿铭一一他明确反对把历史上的 东西都拿出来,他认为在高层建筑上不宜搞民族形式。这一点 他比我们高明,也是他的经验之谈。“ 罗小未等:“历史悠久的中国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众 多的哲学流派。但只要认真第审视个流派的基本哲学观念,就 会惊奇第发现,它们在空间这一点上是多么的相似。尽管它们 布正伟:“中外著名的现代建筑师,不论他们属于那一种 类型,也不论他们的身世、性格、经历如何不同,他们的实践经 验。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了,培养和提高建筑师的创造力,必 须经过两条途径:其一,培养和提高对客观世界的洞察能力一 这就是洞察深厚、洞察生活的能力。没有这一条就不可能在深 刻地体察建筑创作中的各种矛盾,更不可能根据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提出解决矛盾的独到见解。其二,培养和提高对主观 追求的表达能力(这里是广义的 表达“)一这就是建筑创作中 构思表达和实施表达的能力。没有这一点,主观的追求(创作 就是追求)再美好,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重温这些或许能引起建筑界更多同好的思考,这应该是 对中国当代建筑沙龙成立25周年最好的纪念。 使用了不同的哲学语言,但其核心是一致的,那就是:空间是 两个对立力量和谐而又动态地共有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与相互转化。……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门 综合艺术,更使古代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观念得以充分的 发挥。因此,古典园林艺术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李大夏:”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当其达到了谷底或顶 峰,都意味着转化的来临。建筑艺术界自1920年代登上历史 舞台的现代派,至1950年代而达鼎盛,从此面临种种严峻的 挑战 …・-1979年,查尔斯.詹克斯的名著《后现代建筑语言》 (李大夏译)第一版与读者见面。书中詹克斯率先提出。后现代 ’定义:后现代是一半现代,另一半是别的什么,最多见的是古 典主义 所谓一半是现代,所指的是现代的社会现实,一当代 另外附上一篇关于沙龙活动的报道(原载与1994年2 人的社会方式、技术、材料和经济特点。所谓另一半的’别的什 么’,是指艺术语言上与地方、人群、传统、历史等方面的感应。 表现为芸芸众生有能力参与的艺术。“ 月13日《科技日报》)从中可能会有更具体的现场感受。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学会;2011.8) 曾昭奋:”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必然会碰到如何对待传 一78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