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泽东书法艺术

2022-09-14 来源:步旅网
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

湖南学报

JournalofHunanFirstNormalCollegeDec12008

Vol18No14

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形成及发展

万应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002)

摘 要:毛泽东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位伟人,其书法艺术在现代书法史上亦独领风骚,堪称大家。他的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可用三句话来概括:终身放手写贴;应对纵意题字;诗词豪放草狂。

关键词:毛泽东;书法;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A84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8)04-0005-03

  毛泽东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位伟人,其书法艺术在现代书法史上亦独领风骚,堪称大家,无与伦比。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终身放手写贴

毛泽东在书法王国里,建造了自己的丰碑,他的书法艺术,久为人仰。其书法艺术的知名度,是任何一位现代书法家无法比拟的,书法艺术的高度,也是任何一位现代书法家无可比肩的。这倒不是说,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书法因其政治地位而名扬天下。恰恰相反,他确确实实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是中华民族现代书法艺术的主将和旗手,倒是因为他的政名盖世,反而遮掩了他书名的光辉。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活动,紧紧地依循着实践中国革命道路而进行。他学习过历代书法大家,又好像没有专门师从过哪位书法大家,而是博采众长,溶于笔下“化为我用”。

毛泽东8岁进私塾,一直读书写字到13岁。期间,他用笔临帖,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习王羲之《兰亭序》,习晋唐小楷,抄写《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诗经》、《汉书》、《纲鉴易知录》。13至15岁辍学在家,白天下地劳动,晚间执笔为父亲记账,同时,在油灯下读书,专心习字。此期间,他受晋唐楷书的影响,其小楷工整,字形纵长开拓,间带少量行笔。16岁进东山学校时,他写给表兄文运昌的一张还书便条,可以见其写帖功底。只是毛泽东当时写帖,不像其他蒙童“填红蒙写”,而是放手临习,靠读帖和悟性掌握字帖笔意。他对前人的碑帖,既认真学习,又不做书呆子。可以说,毛泽东从习字的第一天起,就没有被碑帖束缚自己的手腕,极具鲜明、独创的个性特点。

毛泽东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曾工整书写一本《讲堂录》,共47页,1万余字。前11页全文抄录屈原《离骚》、《九歌》,后36页系关于修身、国文、算术、自然课等听课笔记和读韩愈文章的札记。抄录部

分全用楷书,笔记部分则行楷相间。书屈原《离骚》,既有大王点横竖内 笔法,又有小王撇捺外拓笔法,紧严中见潇散,方正中显长斜,既中规中矩,又不受束缚,其笔意与欧阳询、虞世南相类。句读圈点,亦毫发不苟。一位从未描红蒙帖的年轻人,书出如此工整的楷书,与其心悟笔追,寒暑不止地写帖有关。观赏毛泽东后期狂草,须溯源于早期书法写帖之经历。行楷读书笔记,笔力稳健,笔意活泼,读书听讲,匆匆应写。抄录与笔记,乃一笔两面,均源于平时写帖功底。

毛泽东写帖与“政事时务”是紧紧相连的。1915年5月7日,袁世凯同意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面对这个丧权辱国条约,湖南一师师生群情激奋,校内出版了一本反袁救国文集《明耻篇》,毛泽东一口气读完了此书,在封面上写了四句话:“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十六字成方阵形,字字如金刚瞋目、力士挥拳,庄严肃穆,威不可侮。此字与前者“还书条”、“讲堂录”虽出一辙,但笔势迥然。同年9月,毛泽东在给萧子升信中云:“吾人立言,当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辅之政事时务,不贵文而贵质,彩心遗弃,惟取其神。易言之,每学一书,必有益处,言必载物。不然,与庸众人何异?”可见,毛泽东立言也好,立书也好,贵质,遗彩,取神。

1918年毛泽东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馆

管理员,边读哲学著作,边临晋唐楷书,读书也用毛笔批注。他在蔡元培翻译的《伦理学原理》上,写下了12000多字的批注,用笔严谨,结体疏朗,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朴可爱。

组织共产主义小组,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领导秋收起义,率领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多年飘忽奔走,毛泽东无法静下心来读书习帖。直至到达陕北延安,稳定生活,毛泽东才在紧张工作之余,利用点滴时间写字,阅览法帖,一直放在身边的仍是晋唐小楷。此时临写的《兰亭序》,已经完全脱帖,放手写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

收稿日期:2008—09—20

作者简介:万应均(1956—),男,湖南宁乡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

5

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末来到北京,住进中南海,胜利的喜悦,环境的优雅,使他临写法帖进入佳境。1949年去前苏联访问,时间短暂,他不忘随身带上一套《三希堂法帖》。王羲之、王献之、王󰁲三人稀世墨迹,被毛泽东反复把玩清赏。毛泽东不受碑派帖派争论的“束缚”,一任钟爱晋唐法帖。

50年代中期,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建设蒸蒸日上。

育和文艺工作。1938年春,为陕甘宁边区《边区教师》杂志

题写“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1942年10月,为延安(京)剧研究院成立题写“推陈出新”;1943年抗日后方大生产运动高涨,毛泽东为拍《南泥湾》影片,题写“丰衣足食”四个大字;1944年为干部题写“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这些都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新中国诞生之后,中国的土地上结束了战争,开始了国家建设的时期,毛泽东的书法风格,也随之向外柔内刚、柔以抒情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淡雅之风。这种书法风格,唤起人们愉快、向上、稳定、平和之情,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

1949年,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写“人民英

在此期间,毛泽东想把历代所有套帖找来看,像中南海书房放置大部头类书丛集一样。经常在书房里翻阅浏览历朝名家墨迹、法帖和碑文拓片,特别是草书字帖。由楷书、行书,慢慢移情草书,这是此时毛泽东读帖的一大变化。草书乃抽象之极致,心画之冥意,毛泽东痴迷于一代又一代书法大家,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王铎、于右任,概莫能外。1958年10月6日毛泽东致他的秘书田家英的信说:“请将已存的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何,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此信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涉及书法的信件,透露了他晚年的书法观———决心写草书。

毛泽东倾情帖学,但他不拘泥于帖学,习唐代张旭、怀素草帖,放手意写,《致田家英信》本身就成了毛泽东的草书代表作品。

毛泽东晚年习帖,主要是草书。怀素传世法帖有《自叙帖》、《论书帖》、《苦笋帖》等,毛泽东时常批阅临习。

1974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毛泽东将《自叙帖》真迹

雄永垂不朽”,为《中国儿童》杂志创刊号题写“好好学习”,为《人民文学》创刊号题写“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为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题写“认真做好出版工作”。

1950年为《人民教育》创刊号题写“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

当前重要任务之一”,为中共哈尔滨市委题写“发展生产”,为《北大周刊》题写“祝贺‘五四’三十一周年,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1951年,为滁县文工团题写“面向农村”,为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治理淮河指挥机关题写“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2年,为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全体员工题写“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另外还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筑天成路!”“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1954年,题写“庆祝官厅水库工程胜利完成!”,“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庆贺康藏、青藏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1960年,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题写“艰苦朴素”。1963年为河北省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写“一定要根治海

当作国宝送给大平正芳,中日书法交流上千年,这是两国最高层次的一次书法交流。秘书田家英接奉毛泽东信后,向故宫借了20件字画,其中8件是明代书法家的草书,包括解缙、张弼、傅山、文徵明、董其昌的墨迹。逝世前一年,毛泽东已82岁高龄。卧室长条形茶几上,摆着碑帖,其中黄庭坚的草字帖一页摊开。毛泽东特别重视规范草书,因为他并不属意草书艺术家,而要用草书为人民服务,写实用狂草。他常读唐代的《草诀要领》、《草诀百韵歌》以及于右任《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  二、应对纵意题字

因为领袖的政治地位,毛泽东比其他书法家多了一个展现书法艺术的天地———题字。从1938年至1965年,前后27年的时间里,应对各种有代表性的题字约160幅。

毛泽东的题字与前面叙述的放手写帖的字体有明显的区别,也与他自己创作诗词的书风迥然两样:放手写帖是中规中矩,参含己意;创作诗词时是纵意挥毫,情泄草狂;而题字时是讲究实用,为大众所喜爱。毛泽东在应对题字时,公开面世者用行书,私人题赠者是用行草书。毛泽东写帖时不拘泥,重放手,不呆滞,重意临;题字时再放一步,重神韵、重意象,气酣墨畅,光彩夺目。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多次为部队题字。每次题字,点画如长枪大戟,字字如部队兵阵,同仇敌忾,斩钉截铁,对将士和全国人民给予极大的鼓励。不少人评价,此时,毛泽东题字,结构奇险,欹斜取势,运笔峻拔,如惊雷闪电,势不可挡。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十分关心政治、生产、教

河!”1965年,为中央广播事业局题写“努力办好广播,为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能令普通观众接受的艺术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为了面向人民大众,毛泽东的题字以行书为主,行楷结合。这种字体是书法艺术中的“通俗”字体,既有可识性,又有欣赏性,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毛泽东的大量题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在私人的信札、文集出版和题画中。1950年,《瞿秋白文集》出版,毛泽东深深怀念瞿秋白同志,在文集前题写了一段话,字里行间溢出痛惜缅怀之情。1959年,毛泽东给著名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绘赠的巨画———祖国山河,题写“江山如此多娇”。1964年,给数学家华罗庚亲笔书写信札。所有这一类的题字,不是给普通大众观赏之作,因此,毛泽东将笔触倾意使转,在行楷中带有草意,甚至在行草中带有狂草。字奇大奇小,墨亦浓亦枯,恣意骋性,飘逸欲仙。

题字既要纵意,又要严谨,既要讲究欣赏性,又要讲究实用性。因此,毛泽东对题字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在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时,书写多幅,然后进行比较,再择优选取,并告之:四字排列,两头“人”和“报”要大些,中间“民”和“日”要小些,这样才好看。1958年,为《红旗》杂志题写刊名,当时共题写了四幅,除了其中一幅题字没有附注外,其余三幅都有附注,其一为“此似可”,其二为“比较从容”,其三为“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不仅如

6

此,还有多处画了一些小圈,这些附注和符号除表明作者的艺术审美观外,还有提醒刊名使用者之意。  三、诗词豪放草狂

毛泽东在文化生活中钟情诗词与书法,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常常相伴而行,能恰当地表现他那飘逸的神思和激越的豪情。毛泽东内在丰富情感在其笔端汩汩涌出,磅礴的气势和豪迈的情思往往一泻千里,令人目不暇接。在吟诗作词上选择了豪放一路。在书法艺术上,一是行草取大草或称狂草的气势;一是行草取小草的气势,这是毛泽东书法成就的两个高度。其中,后者应为更高一层的成就。毛泽东晚年重书的《沁园春・长沙》的墨迹,是炉火纯青、随意挥就、自然天成、天衣无缝、耀古烁今、前无古人的神品。此阶段毛泽东书法艺术已达到最高成就,也是中国书法历史行草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因此,毛泽东书法的最高成就表现在他的词诗手迹上,而不是题词、信札,或手抄古诗词。这也许是因为诗情、书意相交融合、相互辉映的结果。

毛泽东在书写他自己的诗词时,会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激发起不同的情感,使其心手相应,笔到意从。此时期,即使是手抄诗词的书法作品,也达到了书法艺术的较佳境界。如果我们借用姚鼐《惜抱轩集》卷四中《海愚诗钞序》的话,把其中的“文”字改为“书”字,则对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作品的评述是恰如其分的:“其得于阳与刚之美矣,则其书(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书(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谬乎其如瑾,邈乎其如思,邈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姚氏所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均融于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之中,即表现了“形”“神”“意”的刚柔共济

之美。

中国书法史上,具有诗人气质,且留下宝贵诗词遗墨的书法大师不多,唐李白不是书法大师,仅留下《上阳台帖》,宋苏轼、黄庭坚是书法大师,也只留下了少数诗词作品遗墨。现代书法史上,虽有于右任、沈尹默、启功等书法大师留有大量诗词墨迹,但远远不及毛泽东。

写诗还从读诗来。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是毛泽东一生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一。青春年少时,他以诗词为主要阅读内容,即使在戎马倥偬的年代,他仍旧悠然吟诵,到了晚年,还是手不释卷,好之弥笃。据有关人士统计,毛泽东划批注过的诗计1180首,词378首,曲12首,赋20篇,涉及历史上的诗人429位,这是一位举世视为奇才的政治家的特殊文化生活。

毛泽东的书法创作,以晋唐楷书和魏碑锤炼了书写的功力,进而吸收“二王”行书的长处,再则十分喜爱怀素、孙过庭的草书。但要探寻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师承关系,则难以找到肯定答案。因为毛泽东毕竟就是毛泽东,他是一个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人。将他涉猎的无数碑帖和他所创作的众多遗墨一一对比分析,我们会很自然地发现,他的书法艺术有三个巨大的支撑点:一个是他的创新精神,一个是他的天纵自然,一个是他的豪雄之气。毛泽东博览群帖,对传统书法,钻得深,吃得透,心追手摹,独悟天机,得笔得气,吸取精华,自成机杼,不践古人。他的书法作品有极强的个性,使人一看便知是毛泽东的书体。参考文献:

[1]邓力群1毛泽东与书法[M]1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社,20041

[2]邵华,季世昌,费枝美1书法家毛泽东[M]1南京:江苏

美术出版社,20031

On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MaoZedong’sCalligraphy

WANYing-jun

(HunanFirstNormalCollege,Changsha,Hunan410002)

Abstract:MaoZedongisagreatmaninthehistoryofmodernworld.Hiscalligraphyalsoplaysaleadingroleinmodernhisto2ryofcalligraphy.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hiscalligraphycanbesummedupinthreeaspects:awholelifedevotiontocal2ligraphy;inscriptionwithinspiration;boldgrassfeaturedpoems.

KeyWords:MaoZedong;calligraphy;formation;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刘济远]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