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保持物价稳定
1,为什么物价上涨这么快?
(1)、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2)、输入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国内市场。,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趋势。(3)、自然灾害影响。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4)、流通环节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5)、流动性影响。近两年,我国货币信贷供应规模扩张较快,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6)、投机炒作影响。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物价上涨牵动着百姓的心。这一轮物价上涨,食品涨价最为明显,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生活,中央打出了一套控物价、保民生的“组合拳”。但同时也要看到,物价调控不可能一蹴而就,稳定物价是攻坚战不是闪电战。
2,中央将如何加大对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力度,保持物价稳定?
(1)转稳健:管好货币稳物价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增加货币供应规模。这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国内流动性充裕,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要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
的首要任务并将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管好流动性这个闸门,治好货币这个“水”,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收”、“疏”、“堵”并举。管好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全面紧缩,而是坚持“有扶有控”,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使货币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应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投向“三农”、中小企业和就业、助学、扶贫等,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2)保供应:增加供给稳物价物以稀为贵。这揭示了一个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只有保障商品的充足供应,价格稳定才有坚实基础。当前,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但农业生产基础比较脆弱,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产品供应的变化容易引起价格波动。近些年,我国几次幅度较大的物价上涨,几乎都与农产品涨价有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立足国内保障供应始终是头等大事。(a)大力发展生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针对这轮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涨幅较高的情况,必须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同时,应全面掌握、及时发布“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情况和供求变化信息,积极引导生产和市场流向。(b)完善储备吞吐。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不稳定性,而消费却是常年的、持续的。必须发挥储备吞吐“蓄水池”功能,实现“高抛低吸、削峰填谷”。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的力度和节奏,针对当前个别地方“卖菜难”情况,要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临时收储一批可以短期贮存的蔬菜。(c)用好进出口调节。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保证自给自足,但结构性矛盾还存在。如玉米需要部分进口,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这需要通过进出口来调节,一方面及时组织进口,增加市场供应,为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紧缺品种限制出口,优先满足国内供应。
(3)畅流通:降低成本稳物价.流通成本高,主要在于环节多,损耗大,经营负担重。因而,降低流通成本,应着力做到“三减”,把省下来的钱让利给农民和消费者。(a)产销对接,“减环节”。开展产销对接,是减少环节降成本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河北省全面推进农超对接,举办各类洽谈会、蔬果节等,不断推进农超对接工作,使菜农、商家、市民三方均受益。广东省推行平价商店, 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通过产销对接,销售群众生活必需农副产品,并在价格异动时承担保障供应、平抑价格等社会责任的商店。 国家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产地与销区、农民生产与超市销售直接对接,推动从临时性扩大到长期性对接、从省内扩大到跨区域对接、从以长贮存期产品为主扩大到各类农产品全面对接。(b)完善设施,“减损耗”。当前,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造成农产品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支持采后处理、冷链物流设施、批发市场建设,以降低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损耗。(c) 降低费用,“减负担”。价格贵不贵,要看摊位费。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普遍过高,给经营者带来很大负担,也转嫁给了消费者。加强对市场开办者的监管,规范收费行为,督促降低收费标准。对于运输费用,新的绿色通道政策将长期化,每年可降低运输成本超过130亿元。过高的物流成本是导致不少商品价格过高的重要原因,为此,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
(4)强监管:规范市场稳物价.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保持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因而,必须加大价格监管力度,着力规范市场秩序,有效稳定社会预期。 狠打击,坚决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治乱须出重拳。应继续强化价格监管,严格执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保持打击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强对农产品收购秩序整治,重点监管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有效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a)严监审,强化政府定价商品的价格监管。定价商品关系国计民生,在物价格局中具有“稳军心”作用。必须加强对这些商品的价格监管,提高价格制定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同时,在调整这些商品价格时,应慎之又慎,做好综合配套,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b)促公开,推进价格信息透明化。
这有助于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也能使消费者价比三家。一方面,建立健全价格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公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另一方面,准确阐释价格政策和有关举措,及时澄清虚假价格新闻,公开曝光价格违法典型案例,营造有利于稳定物价的舆论氛围。
(5)增补贴:雪中送炭惠民生 涨价冲击最大的往往是困难群体,因为在他们的消费支出中,食品所占比重较大。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受物价上涨影响最深,也最需要给予帮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个比较庞大的困难群体。化解物价上涨给百姓带来的影响,最迫切的就是为这个群体排忧解难,保障他们的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a)及时发放补贴。当物价出现短期波动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灵活性强、见效快。(b)提高救助标准。当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和时间时,国家会相应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c)建立联动机制。近年来,浙江、江苏等地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根据物价涨幅及时发放补贴、联动调整保障标准,取得了积极效果。
3,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
(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2)、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3)、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4)、保障化肥生产供应。(5)、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石油企业要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负荷,增加柴油产量,保障市场需求。各地区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6)、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
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7)、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各地区要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8)、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9)、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10)、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11)、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12)、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13)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14)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15)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地区要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依法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力。(16)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4,各地积极出台稳定物价相关措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陕西省将通过五项措施稳定物价。(a)继续运用价格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产品流通;(b)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对价格异常波动和紧急问题及时报告、并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和启动应急预案;(c)从严管理和清理政府调价的项目和标准,今年陕西不再出台政府管理的新的提价项目,(d)适时启动价格干预措施,必要时可对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实行临时干预;(e)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价格串通、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为化解物价上涨给高校学生食堂带来的压力,陕西通过“一元菜”、“免费汤”等措施,保证贫困学生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大资助力度。
为确保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天津市从2月份启动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联动机制,按照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增加的生活支出,对城市低保户和特殊困难救助户实施相应补助。
云南省民政部门表示将会同财政部门尽快研究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的措施,必要时可增发临时补贴。昆明市将出台“昆明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和“昆明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人员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完善对低保人员的补贴制度,确保困难群体不因物价上涨幅度过大而影响基本生活。
乌鲁木齐市采取设立蔬菜直销店等应对措施,做好价格调节工作。为了在保证质量和品质的前提下,让蔬菜等农副产品直接走上市民餐桌,今年9月开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尝试探索建设蔬菜等农副产品配送直销体系,大力推进农副产品进社区工作,由政府投资建立蔬菜直销店,选择有实力专业从事蔬菜副食品流通的大型企业经营,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
河南省郑州市21日确定十项稳定物价措施。郑州市还将加大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并将积极筹备蔬菜应急储备建设。郑州市还将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
钩的联动机制,按属地原则,使用价格调节基金对低收入群众和大中专院校困难学生实行价格临时补贴。针对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郑州市将在增加保障性住房投放力度的同时,对商品房土地供应采取结构性调整,并有计划地采取限购措施。
5、下一步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当前,稳定物价的有利因素逐渐增多,国内经济增长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国民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特别是国内货币供应宽松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外汇储备充裕;粮食连续7年增产,夏粮再获丰收,粮油库存充裕;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总体供大于求;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秩序明显好转;翘尾因素明显减弱,等等。这些都为稳定物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从后期走势看,价格运行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国内能源资源需求增长偏快、秋粮生产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生猪和水产品生产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等等。特别是美国通过了提高2.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计划,为了偿还债务和促进经济增长,后期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极大。如美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使得国际输入性压力加剧,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更多热钱继续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可能导致国内投机性资金增加,增大我国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难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