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区域经济发展)

2023-01-21 来源:步旅网


姓 名 学 号

赵白舸 11108191002 成 绩 评卷人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考 试 试 卷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课程名称 区域发展规划 完成时间 2013。01 专业年级 2011级 农村与区域发展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赵白舸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应积极发挥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因为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来所,中部其他省份都与湖北有着一定的差距,湖北正处在中部地区的中间地带,湖北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中部各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从这点上来说,湖北承担着促使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重大使命。但是,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在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严峻的一点体现在湖北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上。省会城市武汉一枝独秀,发展迅速,而其他二级城市如黄冈、十堰、荆州等城市却发展缓慢,与省会武汉的差距越拉越大,形势严峻,在新时期、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湖北省社会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湖北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与否关系到整个湖北的社会繁荣、稳定和发展,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湖北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中部省份而言,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湖北省;区域发展;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全省有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1个林区(全国唯一的林区-—神农架林区),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8个县,2个自治县。宜昌、襄阳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一、湖北科学发展的优势

(一)交通和区位优势

湖北作为九省通衢,地处中国的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中央,交通资源丰富,以京广、京珠、京九为轴的南北交通网、联通沪蓉的东西交通网、长江流域河道航运网贯穿省域。在一个时期,由于国家开发重心在沿海和周边地区,湖北的交通优势缺乏足够的经济势能支撑,难以转化为经济区位优势。当前,中部崛起的加速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特别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整合,为湖北区域优势的发挥,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整合已进入快速推进时期,为湖北发挥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区位优势,促

使湖北成为中部地区的高级区位要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农业优势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优势始终存在,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家没有进入工农互动、以工促农的阶段,而是处在工业吸取农业、城市吸取乡村的阶段,湖北的农业优势难以充分实现.当前,伴随国家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特别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供应安全问题的凸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进入了一个旺盛的增长时期,再加上国家出台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湖北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产业优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湖北一直是国家的投资重心。中央在建国初期确定的一个重大部署,就是把湖北建设成为中国南方工业基地。多年来,湖北形成的产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非常扎实。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总体上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相对于轻工产品而言较小,加上湖北在一个时期中缺乏充足财力进行重大装备工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重化工业的产业优势在过去30年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当前,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加速推进阶段,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迅速提升,进入了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时期,对重工业产品,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产品需求量开始迅速提升,这种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为湖北发挥大工业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科教优势

湖北科教资源密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科技成果数量、质量在全国一直处于先进水平。但长期以来,由于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加上科技成果类型与经济发展不够匹配、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够顺畅,致使科技成果的转换缺乏基础。教育优势和科技优势难以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70%的科研成果是在外地转化的.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加上湖北自身的产业基础不断充实,企业科技需求进入旺盛期,这为湖北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文化优势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位居华中腹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非常雄厚的文化资源。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文化

需求也进入快速扩张时期,两型社会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湖北发挥文化和生态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影响湖北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禀赋弱

湖北总人口居全国第9位,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94%,土地面积比较短缺,人口较大。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国14位,人均矿产产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国17位,在全国处于第二方阵,各项资源紧缺,尤其是能源型矿产资源自给率低,缺煤少油乏气.由于产业结构偏重,技术改造滞后,资源利用率低,单位能源产出率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此外,由于湖北地处我国自然地理第二阶梯,海拔100米以下的国土面积占40%,地势低洼、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生产易受洪涝灾害影响。

(二)产业结构偏重

上世纪80年代,湖北一度建设了比较完整的轻工工业体系,但进入90年代,由于沿海产品的冲击和自身竞争力的缺陷,轻工业体系逐渐衰落,目前湖北经济增长仍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推动为主。从产业结构现状来看,第二产业一直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1978—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1%、44.8%和40.1%,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0。8%。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三)产业体系不够成龙配套

建国以来,湖北是国家实施工业化的重要战略基地。“一五”时期,中央设想把武汉建成以冶金、机械和纺织为主的南方工业基地,实现钢铁要过江的全国重工业战略布局转移,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7项落在武汉.三线建设时期,湖北形成了以“一米七轧机、二汽、三三0工程”为龙头的工业结构。“三五”到“五五”期间,湖北投资规模分别占全国各省区的第二、第三和第一位.但是,由于能源短缺,这种产业体系缺乏能源配套,由于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缺乏产业配套;技术创新不够匹配,缺乏技术配套;管理没有充分转型,缺乏管理配套。

(四)发展模式呈现无机化特征

区域经济发展上武汉市与周边八市缺乏有机互动.企业间缺乏有机的产业关联.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断层进一步凸现,高新科技产业单兵突进,而大多数传统工业产业升级滞缓,形成产业发展链条上的断层。农产品加工转化不够,部分县域经济和地方资源关联不够。

本地资本动员能力偏低,金融信贷资源大量外流,资金流与企业发展不匹配。表现为大企业上市难,中小企业贷款难。由于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涵养本地劳动力资源。

三、湖北省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一)应该改变以前重点发展武汉的原有套路,加快其他城市的共同协调发展

过去对武汉的过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其他城市的发展,作为湖北省的省会,我们并不反对武汉的发展壮大,但我们反对片面发展武汉而忽略其他城市发展的做法,因为他们同样需要好的发展与扶持。在新时期、新阶段,湖北的发展同样需要兼顾东中西部地区,要真正统筹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空泛的政策规划口号,它更需要我们真正落实相关政策,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在资金和政策上真正做到向后发地区倾斜,解决好湖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转变原有的单级经济发展思路是关键.

(二)各地之间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增加人民收入,真正走出一条新型的城市经济发展道路

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本地区的独特的资源禀赋,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努力发挥好这些资源禀赋优势,对于后发地区加速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各地区要加大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力度,积极引进沿海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在促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国家相关资金政策向中部地区加速倾斜的有利时机中寻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真正发挥出后发优势。

(三)建设好大武汉城市圈的改革试点工作,以武汉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协调发展

武汉城市圈的获批成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高度重视,湖北应该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试点工作同促进湖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突围中实现湖北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武汉城市圈内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有效整合周边8大城市资源,加快城市圈内区域一体化进程。当然,武汉城市圈的加速发展也客观上造成了鄂中、鄂西等地城市的边缘化趋势,从长远发展来看,城市圈战略应该作为各城市发展的主要思路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鄂中、鄂西等城市的现实决定了其周围缺少一个特大型城市的依托与辐射带动,难以发挥城市圈的应有作用,这是个不足.但他们也有着其他城市所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即它们大都处于两省的交界地带,这为它们开展相应的省际贸易与边际贸易创造了条件,像湖北襄樊与河南驻马店,湖

北荆州与湖南常德,均可发展省际贸易,随着各省之间交往的日益密切,这些地区也日益成为湖北与周边各省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纽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省际贸易和边境贸易的发展需要湖北省放宽相关政策,从短期看,似乎作用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它将对湖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旨在消除贸易壁垒、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省际共同贸易圈或者统一大市场等,避免恶性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共同将边际贸易这个市场做大、做牢。

结论

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五大统筹之一,已经成为我们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课题,湖北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其经济发展与否,对于促进整个中部地区快速崛起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积极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加快襄樊、宜昌等市州、县域经济、开发区发展,建立和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襄樊和宜昌为副中心,以及黄石、十堰、荆州等6个大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竞相发展、互相促进的区域经济格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各种相关体制机制的不断建立,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将会得到一个根本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人民政府政研网http://www.hbzyw。gov。cn [2] 中国社会科学院http://www.CASS。.cn [3] 湖北理论信息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