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石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研究

2022-08-11 来源:步旅网
第28卷第6期 2011年l2月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Vo1.28 No.6 Dee. 2011 DOI编码:10.3969/j.ISSN.1671—7422.201 1.06.003 黄石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研究木 冷雪霜 刘 永 陈 峰 (黄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摘要]作为国家第 ̄-ttL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肩负着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文章从黄石城市转型 现状出发,依据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基本理论,借鉴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经验,对黄石 城市转型的必然性、机遇及转型方向做了分析,并对黄石城市转型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转型;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22(201 1)06—0008—03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Huangshi City LENG Xueshuang LIU Yong CHEN 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As one of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Huangshi has the historic mis- sion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ang- shi City.Then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 experi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it analyzes the necessity,opportunities and direction,and does research on the patter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angshi City. [Key words]resource—exhausted city;city transformation;developing pattern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自然资源、依靠矿产 和能源的开发与经营而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 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我国的石油城 大庆市及法国的洛林地区。 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资源采掘与加工业,特 点是资源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或支撑 据国家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2002 年的《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统 地位…。由于自然矿产资源的有限性,随着矿 产资源的枯竭和开采成本的增加,许多资源型 城市逐步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资源枯竭型 城市结局一般有两种:一是矿竭城衰,即城市 计: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 市数量的1 8%,总人口1.54亿人。其中,以 煤炭资源为主的城市有63座,以有色金属资 源为主的城市12座,以黑色冶金资源为主的 城市8座,以石油资源为主的城市9座。我国 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已进人 “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 中有50座面临资源枯竭。2008年3月,湖北 的生存与发展因自然矿产资源的枯竭而停滞、 倒退甚至消失,如前苏联的巴库因石油资源枯 竭而成为废弃的“鬼城”;二是及时转型,即城 市在矿产资源枯竭前发展替代产业,进行产业 [收稿日期]2011—09—13 [基金项目]黄石理工学院科研项目“黄石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yjr56B。 [作者简介]冷雪霜(1974一),男,湖北孝感人,讲师,硕士。 第6期 冷雪霜刘永陈峰:黄石城市转型与发展模式研究 9 省大冶市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12座资源枯竭 型城市之一;2009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又被 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年代开始,黄石就已经迈上了资源型城市转型 之路,并取得一定成绩。从上世纪8O年代起, 采掘业所占经济比重逐年下降,2005—2007 年的3年间,黄石市区采掘业产值占全市工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想避免“矿竭城衰”,实 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转型。资源枯竭型城 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上不少城市转型 成功(如法国洛林地区),也有些城市和地区转型 产值的比重分别为l6.93%、15.16%、11.71%; 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分别为34.73%、33.52%、31.71% ,呈逐年下 失败(如日本夕张) J,每个国家、每座城市要根 据自身社会经济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 之路。由于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世界各国资源 型城市转型的具体做法不完全相同。美国、日本 及欧洲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案例给黄石 城市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降趋势。黄石市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不少 城市转型基本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黄石加 快城市转型步伐,勇敢承担起全国资源枯竭型 城市转型试点的重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实 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如表l所示,近3年 来,黄石经济保持较快发展,GDP增速平均超 过10%。经济总量保持增长,第三产业所占 比例有持续增加趋势。 、黄石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 为了破解资源枯竭难题,从上个世纪9O 表1 黄石地方生产总值及经济结构 数据来源:黄石市2007、2008、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优惠政 段,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具体体现在:传 策为城市转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体说来,黄石城市转型尚处于起步阶 统资源型产业还占据重要地位,替代产业还 没有完全形成;自然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开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 展,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转变经 采成本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镇 职工平均收入较低;生态环境压力大。黄石 要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 济增长模式,推进经济转型。如,国家“十一 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 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2007年l2月18日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湖北“两圈一 带”规划的实施,黄石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 城市,迎来了经济转型的良好时机,同时也进 入了资源转型的关键时期。 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资源枯竭型城 市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这一系列 政策为黄石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着力解决 就业等社会问题,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等 二、黄石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历 史机遇 方面提供了依据。总之,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 优惠政策为黄石转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城市 黄石城市转型虽然有许多困难,但同时也 转型提供了宏观支撑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北省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0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为进一 步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加快省域经济更快更好 大教育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人才和技 术支撑。 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湖北省开始 全面实施以武汉城市圈为战略支点的“两圈一 (二)产业延伸模式与产业替代模式 并举 产业延伸模式是指在原有主导产业基础 上,向产业供应链的两端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 链,向上游控制资源或原材料,向下游进行产 带”发展战略。黄石作为湖北省的东大门,又 是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必将成为湖北区 域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三)黄石自身的经济基础为城市转 品的深加工,不断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的过 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湖北省“东大门”,黄石有着优越的区 位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配套能力很 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 善的丁业体系。目前已形成了矿产开发、冶金 (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机械、建材、纺织、服 装、能源、食品饮料、旅游、电子信息等14个产 业门类,9大产业集群(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高新技术、建材、能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医 药化工、纺织服装),所有这些为黄石经济转型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黄石城市转型模式的选择 根据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从转型的 主导力量和调控手段来看,国内研究一般有3 种模式:以美、加、澳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以 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以德、法等欧盟国 家为代表的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模 式 。-从产业选择来看,一般分为产业延伸模 式、产业替代模式、产业延伸和产业替代并举这 3种模式。根据国内经济环境和黄石的实际情 况,黄石城市转型模式主要采取下面2种。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目前,黄石市应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城市转型。具体来说,在充 分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政 府应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 作:充分发挥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国家级 开发区的金字招牌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 群;制定并实施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并 承接东部沿海转移资本;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建设环境优美的山水黄石;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拓展城市空问,加速与大冶城区对接;强化 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职能;重视科技创新、加 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传统资源型产业向高 技术产业或高附加值产业演变的过程。 在产业延伸模式方面,黄石要依靠科技, 发挥优势,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增 长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原材料精深加工转 变。具体说来,就是要以大冶有色、中铝大冶 铜板带为龙头,做精做深铜产业链,向上游控 制铜资源,拓展自产铜产量;向下游延伸产业 链,开发制造高端铜加工产品,生产高附加值 铜产品(如,高精铜板带、精密铜合金棒、高精 度内螺纹铜管材、高档超薄型铜箔等),实现有 色千亿元产业群。加快发展延伸钢铁产业链, 以新冶钢为主体,重点发展高端特殊钢产品、 汽车用钢产品;以新兴管业为依托,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重点生产大口径中厚壁无缝钢管、 离心球墨铸铁管等产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 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由单一的水管向高附 加值煤、油、气管方向发展。以宝钢(黄石)公 司、东贝、三环锻压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机械 制造业,重点生产精密不锈钢冷轧薄板、镀锌、 彩涂薄板和硅钢片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 产业替代模式是指通过对城市现有经济基 础、产业结构进行详细考察研究,选取或引进具 有较好发展前景、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具有产业 带动作用的产业,运用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使其 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建立起不依赖原有资源的 全新产业群。 在产业替代模式方面,黄石应依靠优越的 地理条件和良好的]二业基础,积极布局国家新 兴战略产业,逐步发展成产业集群,形成替代 产业,实现黄石跨越式发展;应积极布局高端 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和新兴能源产 业,加快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努力抢占制高 点。黄石应依据国家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 (下转第3 1页) 第6期 王志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分析 31 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 仅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积极 探索,也是解决当前存在的种种社会矛盾和问 题的紧迫需要。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 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 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 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 求 J。这4个“必然要求”深刻地揭示了创新 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r● rL rL 3 1J 1J4  1J5 参考文献 [1]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I=1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EB/OL].(2011—04—28)[2011—07—20]. http://www.ehinanews.com/home/. [2] 王晨.关于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EB/OL]. (2010—05—06)[2011—07—26].http:// (上接第10页) 进一步扩大循环经济工 业园,壮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 此外,黄石还要充分发掘旅游资源,大力 发展旅游经济,比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红色 旅游等特色旅游,把黄石打造成武汉城市圈休 闲旅游胜地和后花园;大力发展物流等现代服 务业。黄石地处长江中游,有着铁路、公路、水 路交通的独特优势,处于南北经济长廊与长江 经济带交叉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应依托黄石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地位、全国主要港口和 一类开放口岸的综合交通优势,进一步推进大 路网、大港口、大物流建设,建成辐射范围广、 集散能力强、水公铁路无缝对接的辐射鄂东、 赣北、皖西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文化教育、餐 饮、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现代服务 www.cnr.cn/gundong/:'201005/t20100506— 506385065.htm1. 秦华,向春玲.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党面临的新课 题[EB/OL].(201I一03—04)[2011—07— 26].http://theory.people.eom.en/GB/ 1406001 1.htHl1. 田成有.社会管理怎么管[EB/OL].(2010一l1 —11)[2011—07—20].http://www.dffy. eom/faxuejieti/zh/201010/20101011152623. htm. 丛亚军,李长久.中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5可能 导致社会动乱[N].经济参考报,2010"05— rL 21. rL ]6 J 辛鸣.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1J7  一N 辽 宁日报,2011—04—19.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N].人民日报,2011—02—20. (责任编辑 陈咏梅) 业水平和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黄石 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黄石 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承龙,张承谦,郭慧.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 征的初步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4(2):5. [2]刘通,韩丽亚.日本夕张市政府破产对中国资 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 2007(1). [3] 邹光.黄石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探讨 [J].当代经济,2009(11). [4] 路卓铭,胡国勇,罗宏翔.资源型城市衰退症结 与经济转型的中外比较研究[J].宏观经济研 究,2007(11). (责任编辑陈咏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