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儿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 叛逆心理往往使孩子像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许多地方越来越让父母看不惯了。可如果父母急于“拔刺助长”,非但“刺”拔不了,还会让两代人之间剑拔弩张。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如果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这时不妨换一种心态,变化一下方法,那就是肯定、接受孩子的叛逆。
最近杨子琳很伤透脑筋,小时候乖巧的女儿突然变得叛逆了,经常杨子琳打骂兼施还不能平息火气,恨不得把她扔掉算了。女儿出娘胎以后一直很乖巧,小时候就不哭不闹,脾气好,很听话,和小朋友相处都很友好,也大方,什么愿意和别人分享,对爸爸妈妈奶奶也很懂事孝顺,给杨子琳带来了很多欢笑。 在小班上学期之前,女儿一直没有让杨子琳操多少心。从小班下学期开始,女儿突然象变了一个人一样,主意特别多,不讲理,特别固执,还特别黏人。每天放学都要吃东西,口渴了,白开水不喝,非要买矿泉水;要买那个什么爽歪歪,买少了不肯,要买多,买了回家发现不好喝,就
再也不碰了;在路上看到人家吃什么就要,有时候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买。 女儿在家还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过家家每天变着花样玩,还非要杨子琳陪着,害得杨子琳不胜其烦。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晚上经常在床上疯,好劝歹说都没有用,经常打一顿哭一场才睡。早上起床也哼哼唧唧不肯起,骂两句就掉眼泪。早上穿衣服要自己挑,也不分天冷天热,想穿什么就要穿什么。
女儿这样,杨子琳真是束手无策,经常无名火起,非打即骂,工作也忙,所以杨子琳现在的脾气也相当地暴躁。
叛逆期的孩子身上的让父母看不惯的“刺”大多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生活、学习中养成的不良的习气;另一种则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以及用自己的视角去探究、解读社会现象并尝试适应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在本案例中,莉莉的行为就属于后一种。 在了解了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后,父母应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来改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方式和态度。
1、孩子叛逆,自己要先自省 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紧盯
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抽烟喝酒是最典型的、最常见的叛逆行为,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做父母的不要急着去谴责孩子,甚至强迫孩子改变,因为那常常会激发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心,从而更频繁地抽烟喝酒。相反,做父母的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干涉太多了,或者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方式不对。
2、与孩子平等相待 父母如不尊重、不信任孩子,不是唠叨就是打骂,
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边风”,不愿听,心理上产生反感。
3、冷处理孩子的逆反 要冷静分析孩子产生逆反行为的原因,如果是
成人方面的问题,应该注意改进方法。有时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可采取 \"冷处理\";例如对孩子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即使孩子哭闹也不理睬,等事情过后再教育、诱导,不要\"犟过孩子头\",火上加油,把事情弄得更糟。
4、与孩子们共同成长改变 与孩子建立一种更为平等民主的方式,试
着成为孩子的“伙伴”是一种可贵的努力。因为叛逆期的孩子同样需要理解,他们喜欢在同伴那里寻找理解和共鸣。如果父母能放下父母的专制面孔,把自己当作孩子的伙伴、朋友,与孩子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当孩子把父母视作“一条战线”的“哥们儿弟兄”,接受教育引导时的逆反心理会轻得多。
5、改变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 两代人之间存在冲突与代沟,父母是要
负很大责任的。如果父母思维守旧、所掌握的知识落伍于时代,却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的“导师”架子,与孩子的对话肯定会激化孩子的对抗心理。
和润万青智慧片语:
孩子叛逆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叛逆期的孩子,家长管的紧了,孩子反抗的更厉害;家长不管,又觉得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后果堪设想。 其实,叛逆是每个人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特别是最为家长苦恼的青春期叛逆,此时的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生理过度、认知过渡、社会过渡,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快速形成变化着。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叛逆了,就是孩子有问题了。其实,不然,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青春期的人正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所以,这一阶段的冲突是人生历程当中必须经历的。所以,对于这一阶段,保持肯定、接纳的态度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