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

2024-02-05 来源:步旅网
2020年第6期第38卷

(总第209期)

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NO.6,2020Vol.38

GeneralNo.209关于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

颜景懿1,2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2.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要:全媒体不断发展,新媒体正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时

刻发生着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挑战。广播电视学作为主要培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一门专

业,必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地方高校存在教师教学偏重专业基础知识,忽略意识形态的引导;思政课堂机械灌输,马列教育呈现断档现象;专业思政教师匮乏,学生价值观念模糊等问题。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课程思政渗透到影视理论和实践的各环节,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政意识,顺应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新文科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39(2020)06-0145-05

我国的影视传媒(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新闻、数字媒体、文化产业、新媒体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宣传舆论工具。中国影视传媒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是我国影视传媒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中国的影视传媒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办的,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接受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职责使命、方针原则、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

[1]

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广播电视学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专业范畴,立足于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影视传媒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各级宣传机构及传媒、企事业单位的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策划、管理等工作,具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影视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值得进行深入探索。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育传统和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

收稿日期:2020-05-29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18年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OBE教育理念在地方转型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应用研

究”,项目编号:2018520124;2020年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毕节红色文化影视传播研究”,项目编号:GZLCLH-2020-3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颜景懿(1988-),男,山东济宁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9级博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学、艺术美学。

·14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我国教育事业历来重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秦汉时期教育理论著作《礼记·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教育思想提倡“德治”和“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认为,为政、为人、育人都应“以德为先”、“以德为本”。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在其《传习录》中提出“种德者必养其心”,他要求“今人学问”要“知行合一”,强调意志自觉于善。封建社会从伦理教育到三纲五常,无不重视道德伦理的教育和人格修养的养成。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总书记在著作、文章、讲话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来说教育,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时使用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典故,明确“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引用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求我们“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

[3]

德、严私德。”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思政改革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素质、有政治素养的新人。

(二)人才培养和课程自身的内在需求《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要求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其培养目标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输出导向,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其中,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学生培养的要求,政治素质是根本,道德素质是基础。

广播电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到视听新媒体的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无论从理论到实践,还是从历史的渊源都与新闻学、传播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从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研究探索物理性能、传播艺术,不断总结广播电视工作及其事业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不断加深对广播电视科学的认识。新时代的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往往通过全媒体平台,形成爆炸式传播,新传播力的发展必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问题上有一致的舆论。新的传播理念要求我们对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新的任务,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更应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传授广播电视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教育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让广播电视学专业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二、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困境

社会的转型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复杂,广播电视学专业思政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教学偏重专业基础知识,忽略了意识形态的引导;教学过程中对于思政元素“硬灌输”,马列教育呈现断档现象;专业思政教师匮乏,学生价值观念模糊。这些问题阻碍了课程思政的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更具挑战性。

(一)偏重专业知识教学,忽视意识形态引导·14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地方高校在推行课程思政方面往往响应速度快,但落实周期长。尤其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处于边缘位置,各课程思政教育在推行过程中标准不统一,又受制于不同教师德育能力的差异,导致思政内容是否融入课堂有待考证。学校难以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来检验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一部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以教材基础内容为主,课程内容在育人价值导向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思想政治内容与广播电视学专业内容结合不充分,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从整体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教学的支撑作用发挥、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亟需破解的难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格局未能根本改变。[4]一部分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化传媒技术和信息技术,仍然固守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但专业内容更新慢,而且忽视对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引导。

(二)理论体系呈现断档,课程思政机械灌输本科学生往往在大一、大二学年开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育在大学阶段得以延续。随着大三学年专业课程的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淡出教学安排,出现思政理论体系教学断档现象。尤其现阶段的学生教育方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专业教师负责上课,很少参与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堂之外,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以辅导员负责,思政讲座的效果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部分地方高校在专业课思政教育上,由于师资的素质及能力问题,将德育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形式大于实际,专业教师往往把课程思政元素机械植入到课堂之中,硬性剥出课时讲授思政内容,不仅不能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变成“课程+思政”的模式,不能体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我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背道而驰。

(三)思政教师团队匮乏,学生价值观念模糊目前高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队伍,尤其是地方高校,普遍缺乏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内容的教学,自身思政教学水平相当有限,影响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一些教师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导致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的研究较少,这会极大程度的降低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对新兴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尤其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在网络化生存的时代,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广泛,不同的观念充斥他们的头脑,容易思维模糊,定位不准。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该专业学生思想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导致部分学生理想信念动摇。同时,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专业认识不足,就业观念落后,这些都是价值观模糊的体现。

三、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育人优势,合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使思政教育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实现全覆盖、全渗透、全发展;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的与专业兴趣融合;专业教师要与时偕行、转变观念,改变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激发自身学习能力,推陈出新,让思政教育和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一)经世致用: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坚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创造的先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彰显党的宗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的优良品格。红色文化是中国最广大人民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传播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同时,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课程思政改革与红色文化在精神实质和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应充分利用好国家、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文化故事的改编、红色人物形象的塑造、红色影视文化的借鉴。红色文化的产生都与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历史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体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14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的革命精神;体现共产党人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勤俭朴素的道德风范和优良传统。把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科学地融入到广播电视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对切实推进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科影响力,要增强地方高校课程教学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影视教育类专业获得较快发展,但无论从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影片创作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北上广的领军高校相比拟,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影视教育应当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比如:影视教育不断发展的贵州省,受地缘闭塞、资金投入、基础较差等因素影响,影视学科的发展滞后于沿海高校,甚至影响力低于周边的川、渝、云等高校。但是,贵州省有着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遵义会议、苟坝会议、鸡鸣三省会议等一系列光辉的足迹;林青、缪正元、秦天真、莫雄、周素园等无数的爱国仁人志士的英雄人物形象;《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文朝荣》等数部优秀红色影视剧。我们要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从中借鉴优秀思政教育素材,汲取正能量,因时而进,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二)耳濡目染:渗透理论实践教学环节

广播电视学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推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高度融合。专业理论的课程,必须要对实践类的课程进行借鉴,将技术实践的能力和经验提升为理论案例,成为理论学科丰富自身的途径。同时,它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关注的是社会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思政改革的内容要具体化、个性化、多样化,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亲身体验,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思政教育渗透和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接受和认同。学生在内化于心中形成思想层面的认可,在外化于行中形成实践层面的认同,最终在耳濡目染中领会思政教育的说服力、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全育人”是*总书记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影视教育全过程,还要进行影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影视学科特别是电视学科,和新闻传播学科之间在理论观念、理论支持与新媒体学习之间的借鉴,成为必要之举,与此同时,影视学科的发展和文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影像与文字互为“镜鉴”的交流过程,对于彼此的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5]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影视学科资源,融合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满足新时代的现实期望,回应全媒体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挑战。

(三)任重道远:培养教师学生思政意识在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属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范畴,由广播电视事业在我国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所决定的。广播电视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6]同样,专业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要做好课程思政的改革工作,关键要转变一线教师的意识,让一线教师明白其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励一线教师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一线教师应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坚定的信念,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共鸣,启迪学生的理想信念;主动学习优秀的人物事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传播“中国好故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净化心灵、振奋精神;善于运用影视教育独特的视听规律,利用影视艺术特有的“临场感”和“直观性”,从视听作品的欣赏与解读出发,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科研效率和质量,把科学的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提醒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培养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要善于继承创新,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拓展新内容、探索新方法,在教学手段、教育方法上创新思维,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不断融合、扩展、日益综合性的新趋势。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我党和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强化大学生价值引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成果、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蓝图,正确认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是要由青年来担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对青年提出的期望、任务和要求的天然优势。[7]大学生思政教育要围绕学生、关照学·14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生、服务学生,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大学生铸就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明辨方向、把握未来的能力,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总之,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改革面临新挑战。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挑战也意味着机遇,课程思政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能够与影视传媒的发展紧密地融合,从而提升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影视传媒事业输出优秀的传媒人才。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将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2016-02-19.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人民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2016-12-09.[3]*.*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3/c64094-29961631.html,2018-05-03.[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5]周星,任晟姝.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科综合性发展的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42-150.

[6]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335-336.[7]黄蓉生,徐佳辉.略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办法”[J].思想教育研究,2020(2):14-19.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ReformofRadioandTelevisionMajor

i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

YANJing-yi

(SchoolofHumanities,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Bijie,Guizhou551700,China)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all-media,newmediaisimperceptiblychangingpeople'slives.Theecologyofpublicopinion,thepatternofmediaandthemodeofcommunicationarechangingallthetime.Theworkofnewsandpublicopinionisfacingnewchallenges.Asamajoroftrainingthejournalistsandpublicopinionworker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radioandtelevisionmajormustimplementthefundamentaltaskofstrengtheningmoraleducationandmeettherequirementsofcomprehensivereformofthree-wideeducation.Intheprocessofreform,therearesomeproblemsin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teachersplacingemphasisonprofessionalbasicknowledgebutneglectingtheguidanceofideology;rigidlyteachinginideologicalandpoliticalclassroomandMarxismLeninisteducationbeingnon-continuous;thelackofprofessional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ersandtheambiguityofstudents'values.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reformofradioandtelevisionmajorshouldmakegooduseoftheredculturalresources,infiltrat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oallaspectsoffilmandtelevisiontheoryandpractice,constantlyimprov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ciousnessofteachersandstudentsandcomplywiththenewrequirementsoftheconstructionofnewliberalartsinthenewera.

Keywords:RadioandTelevision;CurriculumIdeologyandPolitics;StrengtheningMoralEducation;NewLiberalArts

(责编:彭麟淋责校:叶莉)

·14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