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023-11-07 来源:步旅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背? 2.引出诗题: 3.解释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4.自主练习: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4. 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学生表演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

4.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强调读音“清平乐(yuè)”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恬静优美

平和无忧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 回顾古诗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的,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吗?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 )的母鸡,( )的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

(2)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2 乡下人家

别致生动

《3 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 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闪”,好不好?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作者说——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 天窗

想象的世界

《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的结构层次,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景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比较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 教师引读体会: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沉醉

《口语交际:转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 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

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

通 知

本周五(3月23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月21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转述要求:

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

讨论后小结: 转述要求。

(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 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

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看法。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向父母转述。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述通知的内容。

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 3.拓展活动。 4.小结:

板书设计: 转述

注意:听清、记准 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

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习作:我的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

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 1.打开思路。

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是“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 (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三、习作指导。 1.阅读感受。

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喜欢在这里做什么? 2.整理思路。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同桌交流。 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

2.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注意语言通顺、用词恰当等。 五、习作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乐园 乐园有哪些 乐园有什么特点 带给你怎样的快乐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写。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 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写。 2.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2.学生自由交流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解词意,体会情感。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5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点:

1.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2.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并说出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难点: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简介琥珀

3.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认读生字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 板书设计:

5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关于恐龙的话题 2.恐龙简介:

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 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 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3)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 2.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画出描写恐龙特点的词句,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以植物为食。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

(3)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

(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了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但想要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想对科学家们说点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2.认读生字新词。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 齐读最后一段。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 板书设计: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分述: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总结:纳米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8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默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神州五号升空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 “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四、拓展延伸。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 板书设计: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3.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生活态度,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关心别人的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齐读,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

2.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有些事被报纸、电视媒体报道出来,就成了新闻。新闻包括哪些事情?

3.交流学生了解的新闻。你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闻要真实,要及时,还要有价值。)

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分享给同学们听。 二、明确要求。

1.在说新闻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2.在书上找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三、发布新闻。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要评出“最佳新闻播报员”。期待各位播报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倾听,以便对他们的播报提出疑问或进行评价。 3.评一评。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新闻不仅可以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

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板书设计:

说新闻 准确 清楚 连贯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3.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明确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30页,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 四、习作指导。

1. 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的提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我的奇思妙想 样子 结构 特性 功能 使用方法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岳、湘”等8个生字。

2.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 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有的是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说明方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3.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 六、小结。

《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书) 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

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 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2.作者及内容简介。

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 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弄明白,才能理解文章;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5.教师小结: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书中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了呢?课下同学们找来这本书,读一读吧。

三、阅读推荐。

1.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 2.选择其中一本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

《9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3.重点指导书写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拓展现代诗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9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 热爱大海 赞颂母爱

《10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

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关于颜色的词语。 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2.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板书设计:

10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风 雨 水 阳光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11白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白桦树以及对俄罗斯的象征意义。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3.指导生字书写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1 白桦

雪中——花穗齐绽 流苏如画

寂静——玉立 朝霞——光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3.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

(1)泥路:凉爽又温柔。

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些什么呢? (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小草没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3)小白菊:不再胆怯。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4)凤蝶儿:自在闲游。

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 , ; 有的 , 。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 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

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 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

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美丽

赤 携 踏 涉——快乐 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轻叩诗歌大门)

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用妙笔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叩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轻叩诗歌的大门。(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歌。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诗歌? 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三、合作编小诗集。

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 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

(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四、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情感。

1.课内的诗歌。 2.收集的诗歌。 3.创作的诗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原创诗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呢?

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乐趣! 板书设计:

轻叩诗歌大门

了解诗歌 编排诗集 诗歌朗诵

感受诗歌魅力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重点: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13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学生在读中巩固。 4.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 ②引导学生说:“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屏息凝视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划分段落。想一想: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部分,写小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1~3):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部分(4):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3. 请你把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猫性格的古怪。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

①你能找出概括猫性格的词语吗?(老实、贪玩、尽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②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各体现在哪里呢? 引读:说它老实,是因为—— 说它贪玩,是因为—— 说它尽职,是因为——

③“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性格古怪?

④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猫的喜爱) ⑤反复读,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4. 课文第2、3自然段也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

5.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猫的脚印)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听来会是“丰富多腔”的。

③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二)猫的可爱。

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②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 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出示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读一读。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从《养花》一文,可以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爱,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深。)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三、拓展延伸。

1.不仅老舍爱猫,很多作家都喜欢猫,如夏尊、周而复等,认真读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交流。(相同之处: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老舍——猫的性格古怪、可爱淘气;夏丏尊——人们对猫的态度;周而复——猫的外貌和神情。) 板书设计:

13 猫 老舍

性格古怪

小猫可爱

《14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2.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指导生字书写。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感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向讨厌母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②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

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学生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相同之处:①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

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

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板书设计:

14 母鸡 老舍

讨厌 不敢再讨厌 叫声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喜欢炫耀 伟大 《15白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郑、嚣”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4个字,会写“即将、姿态”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佳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突出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点。) 3.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又写出了鹅的什么特点呢?今天一起来学习《白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出示生字词语,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3.指名认读生字。 4.指导写字。

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2.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主要写的是白鹅的什么特点?(高傲) 3.课文中有许多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来。 学生交流,归纳分类,并读词语: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悟高傲。

1.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方面?(叫声、步态、吃相)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课文第2自然段清楚地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体现在三个方面,看看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做好批注。 4.学生交流。 (1)白鹅的叫声。

①读了句子,你能想象出白鹅在干什么吗?(想要把陌生人和狗赶走。) ②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叫声的特点?

④朗读课文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请你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白鹅的步态。

①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步态的特点?

②同学们能从写白鹅和鸭的句子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男女分别读描写白鹅和鸭的句子,加深体会。 (3)白鹅的吃相。

①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的吃相的?

②白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因为有狗来偷食。)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④文中的“我们”是怎么侍候的?找出相关句子。 ⑤作者把白鹅称作“鹅老爷”,你体会出了什么?

5.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既突出了白鹅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5 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严肃郑重 步调从容 三眼一板 厉声呵斥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 2.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 教学难点: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认识了老舍笔下性格古怪可爱的猫、“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丰子恺笔下高傲的白鹅,叶·诺索夫笔下具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

3.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更多的动物朋友,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个视频,观看过程中注意观察它们的特点。(播放动物视频)

4.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动物朋友,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读要求。提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突出这种动物的特点。)

3.习作内容:齐读课题“我的动物朋友”,突出“朋友”。 4.联系实际,说说你的动物朋友是谁,你为什么把它当作朋友。 三、习作指导。

1.大家想知道我的动物朋友是谁吗?(出示小狗的图片)你们想了解我的动物朋友的哪些方面呢?(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

2.观察小动物的外形时,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等)

3.我们要怎样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才能更加生动形象?

4.观看小狗吃食、嬉戏、休息的视频。在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时,要抓住什么来写才能突出它的特点?(动作,准确的动作描写可以很好地突出小狗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5.小结: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很多方面,同学们在描写时可以抓住某一个方面来写具体,也可以写两到三个方面,写多个方面时要注意分清主次、有详有略。 6.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想象会发生哪些事情? 7.通过刚才的介绍,你对这个动物朋友产生了什么感受? 四、自由表达。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我的动物朋友更可爱了!每一种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介绍不同的动物要抓住不同的特点。你能像刚才介绍我的动物朋友这样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吗?

2.小组交流:可以拿着你的动物朋友的照片来介绍。 3.小组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 (1)你的动物朋友是谁? (2)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 (3)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4)它有哪些生活习性?

(5)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4.学生自主习作,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写下来。 五、习作点评。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介绍自己熟悉的动物朋友,从外形、生活习性和共同经历的事情等方面来写,突出了动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我的动物朋友 外形 生活习性 经历 事情 顺序 特点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肝、秆”等8个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2.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3.积累描写动物的古诗,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重点:认识“肝、秆”等8个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己读“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2.从这三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联系生活,想一想,谁曾对你说过这样的话?

4.我们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明贬实褒)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读。通过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换偏旁识字) 2.这种识字方法有什么好处?(使生字的学习更加简单和系统化) 3.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肝、秆、俏、峭、浦、哺、轴、届) 5.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小组讨论交流。 3.体会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 4.选择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二)第二题。

1.出示三个句子,分别指名读。

2.小组讨论冒号的用法。(用在总结性语句后面,下文具体来描写。) 3.再读句子,体会冒号的用法。

4.从下列短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爱臭美的小狗 粗心的小杰 热心肠的老奶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三)第三题。

1.出示三个句子,读一读。

2.去掉语气词再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语气词能增强感情色彩,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3.男女对比读。

五、学习“书写提示”。

1.同学们,我们经常抄写课文中的一段话或者自己写作文,回顾自己平时的作业,与文中的书写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①字距要比行距小。②字的大小基本一致。③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按照刚才的要求来写一段话。 六、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蜂》,指名读。注意读准“占”的读音。 2.齐读古诗,注意最后一句是问号。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你体会出作者的感情了吗?(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 5.带着体会读诗,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

《16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3.指导写字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读出反问的语气。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 “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日出时雄伟壮丽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个别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 3.理解难懂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 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

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

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窄;缓——急。) 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 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 2.学生交流。 (1)洞口——很宽。

①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 ③洞口的景色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2)外洞——宽敞。 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 (3)孔隙——狭小。

①读一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②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③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底。) 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船开始慢慢移动了,你的眼前渐渐感觉到昏暗,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挤压过来。就在这时船突然不动了,你睁开眼睛一看……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 ⑤这时假设你稍微抬头,会怎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内洞——黑、奇、大。

①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蜿蜒;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轻。) ②读句子,想象画面。

双龙:仿佛在嬉戏,张牙舞爪,瞪着灯笼般的眼睛。

石钟乳和石笋:仿佛一群仙人摆了一桌酒席,在一起开心地聚会。 ③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试着给它们起名字。 ④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中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

3.文中多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4.作者游完内洞,又排队出洞,你能结合第5自然段的句子说说该怎样出洞吗? 三、拓展延伸。

1.怎样来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呢?

2.出示参观植物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黑、奇、大 《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习作:游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教学难点: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 巧妙过渡 真情实感 17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以及重点人物、细节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小结: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四、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18 小英雄雨来

坚强不屈

1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济”。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

4.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男子汉”的含义吗? 2.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男子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她笔下的男子汉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

1.解题:题目中“男子汉”指的是谁?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再进行补充。 (2)“男子汉”是指姐姐家的孩子,即“我”的侄子。 (3)作者写了侄子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从出生到四岁)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预设: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哪一部分?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1)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与“我”的关系。

(2)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 ②写吃青菜一事,写出了他的天真可爱。

③“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难安静“三刻钟”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对吃的兴趣之浓厚。

④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但最终还是吃的诱惑力更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⑤这一段通过具体事例写小“男子汉”非常贪吃。 (3)他对独立的要求。

①走路时,他挣扎着不愿让人牵手,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 ②去买山楂片时,“我”本想帮他的,却使他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因而他显得“沮丧”。

③对去换橘子水的狂热,表现出他对独立做事的狂热。 ④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可拓展一些内容。 (4)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①只是觉得应该哭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

②“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男子汉”的刚强和成熟。

③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沉着。 (5)结尾部分。

开头一句总结点题。一个“这”字,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内容,抒发自己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个孩子的关爱。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9 我们家的男子汉

性格:对食物有极大兴趣 处处要求独立 沉着面对挑战 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生动 风趣 幽默

20《芦花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重点: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文本。 (一)

1.青铜一家费尽心血编织了一百零一双精美的芦花鞋,那芦花鞋的制造工序是什么样的?

2.这芦花鞋捧在手里是那样的精致,穿在脚上是那样的温暖,而这些芦花是青铜一缕缕采来的。找到那段文字,说说青铜是怎样采摘这些蓬松美丽的芦花的。

3.出示课件。

4.想象一下,青铜在采摘芦花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

1.最后十双芦花鞋怎么样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青铜在冰天雪地中,终于卖掉了所有芦花鞋。卖掉所有芦花鞋的青铜又做了什么呢?

3.课件出示。(赤脚追顾客)

同学们,让我们和青铜一起置身于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世界,假如是你,你会怎样?

4.想一想,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

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选择一处摘抄下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 芦花鞋 吃苦耐劳 无私善良 执着倔强 为他人着想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教学目标:

1.能表达清楚自己对朋友相处的看法,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意见。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重点: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教学难点: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说到“朋友”,你先想到了谁?在你心目中“朋友”是什么样的人? 2.在讲起我们的朋友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朋友相处的秘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1.同学们,想想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思考:你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确定组长、发言序号、记录员、时间提醒员。 (2)每个人都要发表观点,表达清楚。

(3)记录员要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 (4)小组同学要积极表达,对同伴给予鼓励和肯定。

2.刚才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也记录了很多的想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视频,评价一下视频中交流的怎样。

预设:(1)确定组长和发言序号后,有一个同学不想发言,只是表示他对同学的赞同,同伴鼓励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伴互助,从而做到了人人积极交流。

(2)有同学在讲完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嘀嘀咕咕讲话,有同伴及时提醒,询问他的观点与刚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友善提醒小组讨论的有效参与。

(3)记录员没有记清刚才同学的观点,同伴一起回顾,补充记录内容,体现合作交流。

3.投影展示几组记录,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

4.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此时应该如何汇总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呢?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出示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第一步:先分别记录同学的观点。 第二步:把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整合在一起。

第三步:根据大家的意见,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小组尝试来做,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师生评价。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时补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根据要求,师生评价。 要求:

1.仪态大方,文明礼貌。 2.表达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3.小组人人发表观点,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4.汇总简要清楚,其他成员补充。 四、课堂总结,提升情感。 板书设计:

朋友相处的秘诀

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记录要点 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习作:我学会了 》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学会的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 2.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3.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教学难点: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唤起记忆。 二、畅所欲言,确定选材。

1.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学本领的照片)

你想到了哪次学本领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2.指名讲,引导提示:

先讲清楚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学会什么事情(本领)。然后用简单一两句话说说为什么要学这个本领。再想想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克服困难学会的,还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提问、追问,也可以提建议。 4.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评价点拨:

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遇到困难时的想法,克服困难学会后的感受;

按顺序,有条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板书: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三、片段赏析,指导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重点是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写清楚、写具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家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 出示片段:

1.毕淑敏作品:《学会看病》。 2.学生作品:《我学会了捣大蒜》。

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收获:受到了什么写法启示?

回想一下本单元课文,出示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板书: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四、不吐不快,妙笔生花。

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准备写什么,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认真构思一下,可以简单列出提纲或思维导图。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五、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书写,全班交流,修改。 教师总结:

回顾本次作文的全过程,你收获了哪些写作的经验?(选材方面: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有话可说;按顺序写更有条理;要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具体;要把有趣的经历和心情的变化突出写,让作文更打动人;要有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 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能将自己的收获表达清楚,能运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有什么新发现? 2.表扬有新发现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 3.课本里有4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一下。 4.小结:边阅读边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添加、删减、置换)。 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二)第二题。

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句子,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课件出示) 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1)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总结:前两句写雨来,把他比作小泥鳅、小鸭子,生动地表现了他机灵、活泼的形象;后两句写不同的敌人,把他们的手、眼比作鹰的爪子、恶狼的眼睛,生动地表现了敌人的凶狠。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兴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顺势揭题,简介背景。 3.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4.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五、小结。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 走近作者,品读感悟

5. 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他的回话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

6. 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7.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 3.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山孤 (孤寂) 冰心 玉壶 (高洁)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下文。)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理解大体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作者:

(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 (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

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情景交融。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逃。“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

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梅图)指导“墨”的写法。

2.理解“墨梅”。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们叫它“题画诗”。

3.了解作者。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这梅长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质疑: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清气”是怎样的?(淡淡的,清幽的,清淡,清雅……) 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色淡气清)

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么?(借物喻人)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让我们咏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6.拓展:诵读《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从这首诗的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配乐,吟诵。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题画诗 色淡 淡泊名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气清 洁身自好 22《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重点难点: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积累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教学时间:2课时(每课时学习一则文言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你读出了什么?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理解句子意思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

8.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四、课堂小结。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 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 磨铁杵 欲作针)

2.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路过,经过,趟过。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动。)“其”指的是老媪。 “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4.句式理解。

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A强调的是“山中”,B强调的是“读书”。 5.绘声绘色讲故事。

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3.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从题目,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了解作者雨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尤其注意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比较难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地、人、事。同桌间互相交流。 2.初步感知故事线索:夜航—遇难—组织逃生—最后二十分钟—牺牲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0):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第四部分(41~43):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44~46):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3.认识灾难:浏览课文,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指导朗读。

默读描写灾难刚发生时情景的段落,静下心来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描述面前浮现了哪些场景:

4.人群面对灾难:“诺曼底号”正在慢慢下沉,所有的人都会葬身鱼腹,人们是怎么面对这场灭顶之灾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5.课文内容真实感人,情节扣人心弦,读起来就像看电影似的,读完后好多场景留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那么,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的,轮船在海上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哈尔威船长指挥大家逃生救援(板书:救援),最后时刻的沉船(板书:沉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1870年,带回到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2.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场景一:下达命令。

默读第12自然段,找出船长下达了哪些命令。用“ ”画出来。说说你从这些命令中体会到了什么,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感悟。 2.场景二:对话指挥。

指导朗读“简短有力”的对话。(第16~30自然段)

从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中,你都了解到哪些情况?体会写法,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助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这些对话对你推我搡的人们有用吗?哪句话可以说明?现在你感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威严、机智、果断。) 分角色朗读第16~30自然段。

听到这段对话,那些想自己先获救的男人,会怎样想?那么妇女们会怎样想?从哪句话能感受到人们是怎样想的?

是啊!哈尔威船长,这个伟大的灵魂,巍然屹立在指挥台上,给在危急时刻的人们巨大的安全感。 船长把每件事、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除了他自己…… 3.场景三:救克莱芒。 指名读课文第35~37自然段。 船长还做了什么?

4. 在这次组织逃生过程中,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仔细阅读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做批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英雄品质。 5.再次默读全文,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1870年,带回到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船长和他的“诺曼底号”长眠于大海,连雾也是阴惨惨的。这阴惨惨仅仅是形容雾吗?(还有人的心情)找出文中描写雾的词句。 第1自然段: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第3自然段:雾越来越浓了……

第6自然段: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

第7自然段: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第43自然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

从文中看出雾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多次写雾,还渲染了灾难的气氛,烘托了人们的心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感人的场景里,跟灾难接触,和船长对话。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挽救了一船人的生命,自己却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样的举动彰显出他高尚的品质。(板书:品质) 补充资料,升华对船长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一百多年前,作家雨果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读——

(2)一百多年来,每一个读了这个故事的人忍不住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再读——

2.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3.用克莱芒的日记结尾: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1870年3月17日夜

哈尔威 遇险 救援 沉船 品质:伟大的灵魂 崇高的精神 24 《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4.查找资料,了解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揭示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和人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自由读文,读通语句。小组轮流读,互相点评。 4.说说课文写了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即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继光是一位怎样的战士?把感受深的地方用“ ”画出来,做简单标注。

2.小组交流,读一读感受深的句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1)预设1:英勇献身。

抓住“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上去、堵住”等词语,体会英雄的顽强与勇敢。

理解:“匍匐”是什么意思?(身体贴着地面爬行。)从“匍匐”这一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炮火的猛烈和冲向火力点的艰难。)

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斗铺平道路。

预设2:主动请战。

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句话中能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屡次”说明了什么?

预设3:占领高地。

对比句子:A.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B.战士们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黄继光主动请战、爬向火力点、投掷手雷、勇堵枪口这几个事件表现了黄继光的什么品质?(不怕牺牲,勇于献身。)

4. 体会细节描写的句子。

(1)动作描写: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更加突出了他的英勇顽强。

(3)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 黄继光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自我介绍。

2.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记下别人说话的要点。

3.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 4.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难点: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范例引领。 二、明确要求,尝试交际。

1.我们平时什么时候要进行自我介绍呢?

(认识新朋友,转学到新班级,应聘小记者,参加节目……) 2.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们的自我介绍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生讨论、归纳:

(1)对象和目的不同,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2)自我介绍要客观真实。 (3)自我介绍的语言要简洁明了。 (4)自我介绍时要注意礼仪,落落大方。

3.补充资料:社交中自我介绍要注意“位低者先行”,主人先向客人介绍,晚辈先向长辈介绍,下级先向上级介绍。 三、创设情境,活化交际。

小组模拟尝试:出示几种情境,选择不同情境进行模拟。 1.给出四个情境。

(1)新班级的班会上,做个人的自我介绍。 (2)参加班级干部的竞选,做自我介绍。

(3)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做自我介绍。 (4)转学到其他学校,在新同学面前做自我介绍。

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

2.小组选择情境进行模拟练习,人人参与,积极交流,同伴之间互相提意见,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巡视,参与,适时指导。 3.踊跃展示,根据要求评星激励。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制作一张名片,把自我介绍的内容写在上面。

2.在生活中,向陌生人进行一次自我介绍,认识一位新朋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介绍内容

《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抓住主要特点写出自己的“自画像”。 2.能够选择突出特点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 3.写完后,与同伴和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聊聊“自画像”:同学们,什么是“自画像”?就是自己画自己。你有给自己画过像吗?自画像能画什么呢?外貌、衣着、神态、动作,最主要的是体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

2.这节课我们便来试着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都要注意什么呢?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

二、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选独特的人物特点来写。 1.外貌特点。

出示优秀片段,启发引领。

说说自己的外貌。一位同学上台描述,其他同学点评、提意见。身材、长相、衣着,抓住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介绍,不要面面俱到,典型特点的描写要生动。 2.性格特点。

想让自己的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便离不开具体生动的事例,以此来突出性格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自己的特点写具体。 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写后,交流片段,师生共同点评修改。 3.爱好特长,优点缺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介绍自己时,为了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介绍哪些情况呢? 可以介绍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三、明确要求,指导习作。

出示要求:介绍时,抓住人物的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运用最典型的事例表现特点,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好后和同伴交流,根据同伴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 交流课前积累的相关的优秀词句。

动笔完成自己的“自画像”。写好后可以和同伴互相读一读并提意见,进行修改。 四、点评习作。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抓突出特点 举典型事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写出连贯的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来写。 2.动作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3.动作要符合生活实际。

4.准确运用多种词语描写人物动作,尽量避免重复。

5.从“蝴蝶飞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一种情况试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强、患”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名言。 3.你还积累了哪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言?请在班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25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3个字,会写“介绍、声明”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3.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教学难点:从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自学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识记生字词,互相指读,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

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组内初步解惑,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留作集体交流探讨。

2. 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3.指名读生字,新词。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2.通读课文,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3.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王葆和宝葫芦结下“情缘”。

1.读课文,想一想,王葆是怎样知道了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理解“规矩”: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规矩吗? 3.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4.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一直听到十来岁,而且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读课文,找出文中都列举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5. 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奶奶故事中这些人得到宝葫芦的方法都不同。那得到宝葫芦的结果呢?

6. 哇!原来宝葫芦这么神奇啊,那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几个宝葫芦的故事吧。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任选一个故事,进行交流合作,创编故事。(注意: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

交流、评价。(注意:是否根据已有内容;想象力是否丰富等。)

7.总结、过渡:看来啊,同学们都掌握了王葆奶奶讲故事的独门秘籍,想象力都很丰富。整天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顺理成章地,王葆对宝葫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向往——他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二)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

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确,每当面对困难,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王葆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如果有了宝葫芦,这一切会是什么样子?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渴望。

2.看来,成长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有啊!想一想,当王葆真的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了,但他的问题就真的都能得到解决吗? 不会做的数学题——仍不会做 不会种的向日葵——还不会种 不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培育,用自己的真情去投入,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总结: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不是。 三、延伸拓展。 板书设计:

25 宝葫芦的秘密

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 26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允、砌”等8个生字,会写“荫、溢”等15个字,会写“洋溢、允许”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带给巨人的变化。 3.找出描写巨人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对比阅读,并分析花园的景色变化的原因。

4.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带给巨人的变化。找出描写巨人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对比阅读,并分析花园的景色变化的原因。

2.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

3.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进行理解,也可以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1.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3.分为三部分:巨人外出时;巨人回来后;巨人醒悟了。 4.巨人外出时和回来后花园各是什么样子的? (1)巨人外出时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概括为:美丽、四季分明、风景宜人等。)

如果你们是那些孩子,在这样的花园里面玩耍,会感觉如何呢?(幸福、快乐) 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2)巨人回来后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概括为:荒凉。) 指导朗读第3~7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后来,在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同桌间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抓住主线,品读感悟。

切入点:巨人的花园从漂亮变得荒凉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交流,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的句子。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巨人“任性”“冷酷”的句子,并练习读一读。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想象巨人生气、发脾气的样子,然后用对应的语气读巨人的话。 (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花园的漂亮与荒凉。

4.后来巨人的花园从满目荒凉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由原来的孤独变得无比幸福,这要感谢谁呢?(小男孩)

5.课文中小男孩是如何提醒巨人的?( (1)如何理解“凝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2)想象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跟巨人说了什么。 6.说说自己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三、对比朗读,体会写法。

1.借助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对比的写法。 2.结合板书,朗读文中多处对比。 四、拓展阅读,唤起兴趣。 板书设计:

26 巨人的花园

花园:漂亮——荒凉——成为乐园 巨人:任性——宽容; 冷酷——热情

孩子们:逃散——尽情玩耍 小男孩:凝视——亲了一下 《27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动画片段)

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

2.小人鱼为什么最终会化为泡沫?这也体现了小人鱼善良、勇敢的品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

(1)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

(2)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 (4)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 四、回顾总结,习得方法。

通过这篇文章总结童话的写法,感受童话的奇妙。(故事情节奇幻、丰富的想象力、小故事大道理。) 板书设计:

27 海的女儿 善良 勇敢 泡沫

《习作: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地创编故事。

2.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3.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故事。 2.比情节。

要让它的经过有变化、有矛盾、有起伏,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情节。一个故事没有变化、平平淡淡有意思,还是情节曲折起伏有意思呢? 3.起波澜。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小组讨论。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

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在“新”字上做文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奇思妙想 合情合理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童话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童话书。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奇妙,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3.积累与勉励勤奋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积累与勉励勤奋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故事,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些奇妙的想象。

2.童话里的想象真是奇妙,读童话不但有趣,还能激发幻想。你还读过哪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呢?小组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推荐给大家。

3.总结:书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课下同学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表达了什么或者体现了什么。 2.做类似联系,说说加点词语有什么不同。 3.总结辨析动作词语不同的方法。 (二)第二题。

1.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 2.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四、学习“书写提示”。

1.出示几个有趣的书签,观察其特点。

2.总结书签上字的特点,总结做书签的注意事项。 要求:

(1)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3.在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 五、学习“日积月累”。

1.熟读以下有关读书的名句,并试着理解其意思。

2.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勤奋读书的名言警句,并用它们说几句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