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月迹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的“袅袅”与“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中的“袅袅”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
B.这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堪称天籁之音,直到他们演唱结束,依旧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春天来了,垂柳袅袅,让人陶醉其中。
D.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种浸满茶香的气息,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 2.“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的含义是( ) A.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 B.月亮有很多,不必着急,随时可以得到。
C.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美,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美好事物。 3.多音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新鲜 鲜嫩 鲜活 C.屏息 屏障 屏幕
B.静悄悄 悄无声息 低声悄语 D.积累 劳累 果实累累
4.《狐狸和猴子争论家事》中猴子路过( )? A.树林
B.墓地
C.野外
5.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B.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C.菜市场上正在出售菠菜、黄瓜、韭菜……等蔬菜。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二、填空题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的骨朵儿 (______)的女子 (______)的月亮 (______)的感觉 7.这篇课文在叠词的使用上很丰富,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______)的桂树,(______)的枝,(______)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______)的骨朵儿了。
,(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______)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______)的(______)的感觉。 8.根据意思写出下面的词语。
(1)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_____________) (2)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_____________)
(3)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_____________) (4)形容范围极为广。 (____________) (5)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③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④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9..画线句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线句②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画线句③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句④是从几个角度来写月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写月光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院中的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觉得作者在文小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指的是什么吗?你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月亮在人们心中美丽而又圣洁,从古到今它是人们歌唱、赋诗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有关月的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爱的故事(美 安妮.尼尔康)
一个失去了双亲的小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住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一天夜里,房子起火了,奶奶在抢救孙女时被火烧死了。大火迅速蔓(màn wàn)延,一楼已是一片火海。
邻居已呼叫过火警,无可奈何地站在外面(观看 观望),火焰已经封住了所有的进出口。小女孩出现在楼上的一扇窗口,哭叫着救命,人群中(流传 传布)着消息说:消防队员正在扑救另一场火灾,要晚几分钟才能赶来。
突然,一个男人扛着梯子出现了,梯子架到墙上,人钻
(zuàn zuān)进火海之中。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抱着小女孩。孩子交给了下面迎接的人群,男人消失在夜色之中。
调查发现,这孩子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几周后,镇政府召开群众集会,商议谁来收养这孩子。
一位教师愿意收养这孩子,说她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个农夫也想收养这孩子,他说孩子在农场会生活得更加健康惬(qiè xiá)意。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述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抚养的种种好处。
最后,本镇最富有的居民站起来说话了:“你们提到的所有好处,我都能给她,并且能给她金钱和金钱能够买到的一切东西。”
从始至终,小女孩一直沉默不语,眼睛望着地板。“还有人要发言吗?”会议主持人问道。一个男人从大厅的后面走上前去。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快步 径直)来到小女孩的面前,朝她张开了双臂。人群一片哗然。他的手上和胳膊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
孩子叫出声来:“这就是救我命的那个人!”她一下子蹦了起来,双手死命地抱住了男人的脖子,就像她遭难那天夜里一样。她把脸埋进他的怀里,抽泣了一会儿,然后,她抬起头,朝他笑了。
“现在休会。”会议主持人宣布道…… 16.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17.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对的打“√”。 18.读文章,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1)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孤女被一位富有爱心的男人收养的故事。( ) (2)当小女孩面临火灾时,男人和邻居冲进火海救出了小女孩。( )
(3)当小女孩没有任何亲人的时候,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都愿意收养小女孩。( ) (4)作者认为小女孩应该归最富有的居民收养,因为他能够给小女孩所有的好处。( )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 )
19.文中家加粗的句子“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痛苦的原因是( ) A.他认为很多人收养小女孩,但不一定出自内心,所以感到很痛苦。 B.他因为收养小女孩而要增加一些经济负担而感到很痛苦。 C.他为了抢救小女孩而受伤,身体有些痛苦。
20.根据全文,请你做出判断,会议主持人宣布小女孩由谁来收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A
6.累累 漂亮 小小 淡淡
7.粗粗 疏疏 疏疏 累累 袅袅 淡淡 痒痒 8.面面相觑 不计其数 目不暇接 无边无际 烟雾缭绕 9.领起下文
10.拟人。“款款”说明月亮步履的雍容美丽;“悄没声地”说明月亮走来的无声无息。 11.对月亮的珍爱、生怕它被吵闹声吓走。
12.“满满的”是写形状;“玉玉的”是写月温润清凉的质地,“银银的”是写月的色泽。“灯光”一句是写月光的亮度。
13.为后文描写桂树袅袅的香味,月中的桂树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 14.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围绕追求美好事物来谈成就。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màn zuān qiè
17.观望 传布 径直 18.(3)√ (5)√ 19.C
20.救小女孩的人
学习方法分享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
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
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为八大学习环节,即学习管理八环节:1、计划管理;2、预习管理; 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 5、作业管理;6、错题管理; 7、难题管理;8、考试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