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的规律特点与防治对策
2020-03-25
来源:步旅网
201 8年第17卷第1 8期 电信网络诈骗的规律特点与防治对策 口安子锐 【内容摘要】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现象在我国频频出现,严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电信网络诈骗具有犯罪集团化及产业化、 诈骗手段多样化和智能化、犯罪环节高度分离,跨地域作案特征突出、侦查协作存在诸多困难等特点。本文在文献 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电信诈骗的现状和特点,并针对性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解决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 会毒瘤。 【关键词】电信网络;网络诈骗;规律特点;犯罪治理 【{乍者简介】安子锐(1994~),男,河北邢台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侦查学 一、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现状 的制定,统筹安排每个诈骗集团成员的任务。不同成员则听 从高层的安排,分别负责通话、转账、取款、洗钱以及向集团 提供自己的技术支持等。待诈骗成功后,再将违法所得进行 分配,以此种运营模式来非法牟利。 2016年8月份,360手机安全卫士成功拦截诈骗电话约 4.45亿余次,以此推算,360手机安全卫士每天可成功拦截 诈骗电话可达1,435万余次;2017年,猎网平台对外公布的 数据显示,在2017年成功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达24,260起, 涉案的总金额直逼3.5亿元,人均损失约14413.14元。_J 这 一(二)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具有多样化和智能化。电信网 络诈骗伎俩千奇百怪,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各种新套路不 断浮现,令人防不胜防。犯罪分子大多通过网络电话、短信、 钓鱼网站、木马网站等媒介进行诈骗。 同时各种高科技产 品的普及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逐渐走向了高科技化,犯 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伪基站、各种改号软件甚至使用 卫星电话等新技术实施诈骗。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环节高度分离,跨地域作案特点 连串的数字反映出我国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现状。为此,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 解决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毒瘤刻不容缓。 (一)电信网络诈骗具有集团化、产业化的特点。整个诈 骗集团像一个工厂,在诈骗集团中,层级清晰、分工明确,不 同层级的职责各不相同。例如团伙高层一般负责诈骗计划 的认识。同时要进行市场调研,总结以往失败教训的经验,重 户的喜好进行统计,再根据统计数量进行分配,避免滞销、脱 销问题的产生。三是零售户趋利心理问题:采用联网策略, 新对其进行规化,对特殊节假日合理进行规化,实施,再反馈, 再实施,不可一概而过。对于供需不平衡的时候要给予及时 调整,并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商户进行调换,杜绝真品卷烟流 方便用户可以网上提前预约消耗量大的品牌,使网络上的产 品出现最低价格,又能订到货,减弱消费者非法购买真品卷 通的源头。二是大小商户货源分配不合理问题:积极采取靶 向管理模式,开展专项治理,通过信息技术筛选出重点监管对 烟心理;对货源商品进行录入管理,不可调价;同时采取举报 措施,对非法流通真品烟卷的商户给予处罚。 四、结语 象,并落实执法监督、市场监管等措施,通过精准打击实时监 管烟卷流通情况。并重点监管烟卷零售大户,对大型零售商 采取百分百入户核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流通现象。在营销 系统中对订购高价位卷烟零售户进行筛选,每月选取30%的 零售户进行人户调查,对一些异常户进行跟踪调查。三是地 方与全局利益冲突问题:先要对地方政府进行思想教育的提 综上所述,真品卷烟的非法流通具有其存在的原因和特 点,它造成了真品卷烟市场秩序的混乱,针对以上原因和特 点,本文对其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阐述,相信在我 国各执法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真 品卷烟市场会合理稳定发展,运营有条不紊。 高,在提高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造成违反法律现象的存在,否 则就是顾此失彼,没有意义。全面真实地体现真品卷烟的需 求,合理地分配真品卷烟货源,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外因的解决办法:一是客户评价等级不合理问题:要严 格认真地对客户进行评价,对客户每年每月及节假日的销售 量做统一的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合理分配货源,不因客户的 等级及地域限制影响实际的供货数量。同时对于节假日的 特殊情况能够给予及时的调整,并给予支持国家政策的人相 应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以便商户从根本上支持国家政策又不 损失自己的利益。二是消费者喜好不同问题:对不同地区客 【参考文献l [1]马良.卷烟非法流动事前防范机制探讨[J].湖州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2,3 [2]刘海波.注重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关于烟草零售终 端管理与服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9 [3]庄奕.加强真品卷烟非法流通问题的管理[J].上海商业, 2010,12 [4]王彦芹,宁俊,张霄.卷烟消费者体验场所建设初探[J]. 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34.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 201 8年第1 7卷第1 8期 明显。刁滑的犯罪分子为了躲过公安机关的打击,把电信网 络诈骗的整个犯罪过程划分成多个环节,不同环节对应着不 同的犯罪现场。例如犯罪分子在A地区办理银行卡、手机 卡,在B地区实施诈骗行为,在C地区进行转账取款等。犯 罪集团首要分子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异地进行指挥,因而电信 法律中,将电信网络诈骗视为一般的诈骗罪,根据实际查获 违法所得对犯罪分子进行量刑,这样就缺乏了打击犯罪的针 对性。为此,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将电信网络诈骗设置成为 一个独立的罪名,不但有利于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实行 有针对性的打击,还有利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 举措。 (二)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办案协作,杜绝管辖权推诿的现 网络诈骗经常呈现出跨地区的特点。 (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协作存在困难。电信网 络诈骗涉及通讯行业、金融行业等不同业务部门,在案件侦 查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帮助公安机关进行取证,同时电信 网络诈骗具有跨地区作案的特点,犯罪分子在不同地区犯下 不同的罪行。实际司法实践中,各地侦查部门存在相互推诿 的现象,关于案件管辖权容易出现分歧,导致电信网络诈骗 象。公安机关侦查员专业知识有限,仅凭单个公安机关刑侦 部门的力量是难以与其抗衡的。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应大力 推动打击犯罪合成作战机制的实行,整合公安机关内部资 源,协同作战,打破刑侦单打独斗的局面,营造不同警种之 间、各地区侦查机关之间、侦查机关与其他有关部门协同作 案件的侦查协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电信网络诈骗在我国盛行的原因 (一)犯罪成本低廉,犯罪回报极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所需的“本钱”极低,犯罪分子仅需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 技术,几部手机固话,几张银行卡以及伪基站等短信群发设 备即可轻松完成犯罪。低廉的犯罪成本,收获的却是高额的 犯罪回报,将犯罪成本与轻而易举获得的高额犯罪回报相 比,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二)法律滞后,对犯罪分子打击力度不足。现阶段,电信 网络诈骗犯罪还没有独立的罪名,难以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分子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打击。 一些涉案金额较小的电信网 络诈骗案件和同一犯罪集团多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单次诈 骗金额远达不到定罪量刑的最低线,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 及的地区广、人数多,对涉案金额进行精准的合计是十分困难 的,实际上追缴的涉案财产与犯罪嫌疑人的实际非法所得相 差悬殊,以致犯罪分子得不到其本该受到的刑事处罚。 (三)相关部门存在监管漏洞。电信运营商和银行只顾 扩大自身的业务量,疏于对银行卡和电话卡进行管理,并未 完全落实实名办卡制度。犯罪分子利用捡来的或者租来以 及以各种非法途径采购的身份证办理大量银行卡和电话卡, 用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同时犯罪分子群发短信的短信群 发设备,可以轻易地在市面上买到,并且价格低廉,电信部门 对销售短信群发设备这种现象监管不力,为犯罪分子提供了 物质上的便利条件;在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成功后,公安机关 若对相关账户进行查询,需要执行各种繁杂的程序,犯罪分 子利用这段时间,便可把诈骗所得收入转走,这些繁杂的程 序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条件。 (四)犯罪隐蔽,难以被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 现场是虚拟的信息网络空间,犯罪分子在这个虚拟空间,往 往用的是虚假的身份实施犯罪,这就加大了公安机关证据收 集工作的难度。一方面,犯罪人用来实施诈骗的通讯设备常 常只用来进行诈骗,不用其处理任何个人事务,并利用代理 IP地址或者租借境外服务器来掩盖自己的“踪迹”。另一方 面,电信网络诈骗的证据常为电子证据,这些电子证据很容 易被犯罪分子修改和损毁,这无疑就加大了侦查人员取证工 作的难度。 四、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确保电信网络诈骗独立成罪。现行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 战的局面。 (三)电信运营商以及银行应加大监管力度。电信运营 商方面,应严抓实名办卡,对任何办理电话卡的人都应严格 审查其真实身份,并予以备案记录,以杜绝“黑户”和非本人 办卡的现象。同时加强对市场上销售短信群发设备的了解 情况,将采购方的身份记录在案,以备不时之需;银行方面, 应确保开户时必须确持有本人身份证,否则不予开户的实名 开户制度。银行可以将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前科的人记录 在案,其去银行开户时,应限制其开户的数量。银行应建立 转账“缓”到账的制度,这样被害人在发现上当受骗时,可以 向银行提出申请,撤回转账的请求。另外,对于每日、每月转 账数额,银行也需进行适当限制。 (四)加强公安专业队伍的建设,坚持公安队伍正规化、 专业化建设。犯罪分子为了躲过公安机关的打击,在不断学 习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技术。作为打击犯罪的利剑,公安 机关也应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思想,踊跃学习电信网络诈 骗有关的知识,建设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专业化队伍,增强 公安机关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五、结语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或许其还会不断萌生出全新的犯罪形态,新的诈骗方式方法 也会不断浮现出来。电信网络诈骗防治对策的研究任重道 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共同参与相关研究,共同推动电 信诈骗防治对策的建立和完善,以迎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 需求,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促进社会和谐健 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搜狐科技.猎网平台2017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EB/ OL3.http://www.sohu.com/a/220199657_468694 [2]许昆.侦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1第1版 [3]刘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 学,2016 [4]于洋.电信诈骗的法律分析与惩治对策[D].天津师范大 学,2016 [5]隋新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及治理研究[D].中国社 会科学研究院,2017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