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宫廷区
讲解顺序: 1:开场白 2:历史沿革 3:东宫门 4:仁寿殿 5:玉澜堂 6:宜芸馆 7:乐寿堂 8:德和园 9:结束语 (共4073字) 开场白(略)
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四年。清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把清漪园改称叫颐和园。它占地面积有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区面积约占3/4。按照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生活区;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整个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1 / 7
颐和园的位置在北京的海淀区,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辽金时期这里曾建有金山行宫,山被称为“金山”;水域被称为“金海”。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于是山改称叫“瓮山”水域改称叫“瓮山泊”。又因为瓮山泊在元大都西面,而且景色妖娆,所以这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出现了“西湖”的美誉。明代时在瓮山上建了圆静寺,后来陆陆续续出现了“西湖十景”“西湖十寺”等景观。这为乾隆皇帝营造清漪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在清朝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皇帝下旨,开始疏浚西湖。次年,将“瓮山”改称叫“万寿山”,“西湖”改称叫“昆明湖”,着手大规模兴建清漪园。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所建,按照一池三山的格局,连续施工15年,建成的规模宏大,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并题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来表达自己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的坎坷命运。
三次被毁分别是:第一次被毁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皇家园林被大火烧毁,其中就包括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第二次被毁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颐和园被外国列强占领,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第三次被毁是在清逊帝溥仪退位以后,颐和园常年无人治理,园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三次重建分别是:第一次重建是在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取“颐养冲和”之意,把清漪园改名叫颐和园。第二次重建是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902年慈禧回京,动用巨款重修颐和园。第三次重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颐和园经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治,使得颐和园涣然一新。这次大修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今天。1998年,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好,现在我就带您走进这颐和园,感受一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个过街牌楼,东面写着“涵虚”,西面“罨秀”。意思是说颐和园是山水广阔,捕捉天下秀色于一园的皇家园林景观,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2 / 7
过了涵虚罨秀坊,一路向西,我们可以看到照壁,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了。 抬头门匾上写着“颐和园”三个字,据说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的意思。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东宫门面阔五间,中间开三门,门口立有一对铜狮。上台阶的时候,您注意一下,台阶中间镶嵌着的这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叫龙垫儿。这块石头可是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植过来的。
进入东宫门,我们可以看到仁寿门,仁寿门三个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门内立有一块太湖石,这块太湖石的学名叫“寿星石”。寿星石所在的这个院子是仁寿殿前院落。院落的四个角还有四块太湖石,象征春、夏、秋、冬。院子的中间立有一尊神兽,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浑身火麒麟。这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有辟邪和分辨善恶的本领,叫铜麒麟。它是从长春园二宫门前移植过来的,本来是一对,其中一只被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仁寿殿前月台两侧摆放着铜龙、铜凤。铜龙凤象征龙凤呈祥,实际作用是香炉。按照礼制龙应该放在内侧,凤应该放在龙的外侧。可这里龙、凤的摆放位置是凤在内侧,龙在外侧。
为什么这样摆放呢?因为当时光绪年间,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形同虚设是个傀儡皇帝,说话不算。真正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那象征慈禧的凤就放在了内侧,龙就放在了外侧。寓意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凤在上,龙在下”。在铜凤的底座上还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字样。
“天地一家春”曾经是慈禧在圆明园中,她居住宫殿的名字。在慈禧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全都被要求刻有“天地一家春”,可见慈禧在当时的权利可谓是一手遮天。
仁寿殿是一座“座西朝东”的大殿,原名叫勤政殿。重修颐和园以后,取《论语雍也》篇中“知者乐,仁者寿”的典故,改勤政殿为仁寿殿。也就是说心怀仁德和施行仁政的统治者,能够长寿的意思。
仁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中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上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节等,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过生日也曾经在这个大殿举行过庆典。
3 / 7
大殿内是按照清朝光绪年间原样摆设的,里面有玻璃屏风、百蝠捧寿图、点翠插瓶、琉璃甪端等。 玻璃屏风是位于宝座的后面,屏风的架子是紫檀木的,顶部雕有九条金龙。屏心是一面玻璃镜,上面写着226个不同的“寿”字,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定做的寿礼。
百蝠捧寿图位于仁寿殿后面的墙壁上,是缂丝工艺品。大大的“寿”字写在蝙蝠和彩云中,据说是慈禧太后的手书。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在这里是寓意多福多寿。
点翠插屏是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玻璃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制而成的。虽经历200余年,天然羽毛的颜色依然鲜艳。珐琅甪端在地平床上宝座两侧。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国语言。放在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主明君。它的实际作用其实是个香炉。
仁寿殿的北侧有口水井,名叫延年井。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清亡以后,多年废弃不用。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按原样复修过的,上面的“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书法家王遐举题写的。
仁寿殿南侧有两座假山,好似挡住了前面的去路,实际上这是当时的工匠特意设计的“抑景”造景手法。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穿过假山时,眼前是豁然开朗。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顺东堤向北走,我们进入的这个院落叫玉澜堂。“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思是说湖水清澈潋滟。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东暖阁是早餐室,西暖阁是寝室。东耳房是书房,西耳房是厕所。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这里。东西配殿里面砌起的高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东配殿叫霞芬室,西配殿叫藕香榭。原本是穿堂结构。皇帝每天早上要穿过霞芬室,到仁寿殿去上早朝。去给慈禧太后请安时,便从藕香榭,穿过“水木自亲”到乐寿堂行礼请安。
4 / 7
可现在,东、西两座配殿内都是屋里砌有高墙,光绪皇帝被困在玉澜堂院内不得随意走动,只有南面的一个门进出,门口还有太监把守。这里真可以称得上是“天子监狱”。
玉澜堂殿内有“复殿留景”匾和“风篁成韵”匾,还有一块立体感极强,同时采用中西画法画成的围屏。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芸”是古人放在书房里“驱虫防蛀”的一种香草。清漪园时期,宜芸馆曾经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宜芸门两侧廊壁上,镌刻着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重建颐和园后,宜芸馆正殿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寝宫,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居住的地方。
穿过宜芸馆,我们来到当年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乐寿堂是一三进院落。前院叫“水木自亲”码头,中院是乐寿堂正殿,后院的东侧是永寿斋,西侧是扬仁风。
每年农历四月到十月间,慈禧太后都会坐船,从水路来颐和园避暑。自高粱桥畔倚虹堂上船,入颐和园绣漪桥水津门,在水木自亲殿外的码头上岸,进入乐寿堂。
水木自亲码头殿外有一座绿色灯杆,当年灯杆上吊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的信号灯。这个灯杆叫探海灯杆,又叫水月灯杆。
中院乐寿堂殿前,有铜鹿、铜鹤、铜花瓶,象征“六合太平”。指是上、下、东、西、南、北6个方向,寓意为天下太平;有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象征“玉堂富贵”;还有一块大石头,学名叫“青芝秀”,俗称叫“败家石”。
乐寿堂殿内有青花大瓷盘;“百鸟朝凤”和“孔雀开屏”的屏风;有五彩玻璃的吊灯和供慈禧太后喝茶吃点心,并且还能养鱼用的鱼桌。正殿上写“慈晖懿祉”。“慈”是指母亲,“晖”指阳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禄。合起来的意思是说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是夸赞慈禧的话语。
乐寿堂后东侧跨院是永寿斋,当年总管太监李莲英就居住在这里。西侧的跨院叫扬仁风。
5 / 7
院内北面正中山坡上有一座扇面殿。大殿的装饰、摆设全都是扇形样式的。这个小院构思精巧,布局紧凑。慈禧居住在颐和园时,常在这个院落里休息观鸟。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谢安在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走马上任时,送给他一把扇子,鼓励袁宏在做官期间要扬仁义道德之风,以安慰黎明百姓。
由此可见,偌大的颐和园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极富文化内涵。那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避暑休息时最多的文化娱乐消遣是什么呢?这就要说一说,清宫三大戏楼之一得德和园大戏台了。
德和园大戏台位于仁寿殿的北侧,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看戏的场所,前后用了3年时间建成,耗费白银71万两。清末多位著名京剧演员,在这里登台演艺。如:谭鑫培、杨月楼、言菊鹏等。
“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地平和,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大戏楼通高21米,底台宽17米,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大戏楼。戏楼共3层,自上而下分别称福、禄、寿三台。戏台各层地板均可开合,上有天井,下有地井,可满足演出剧目“上天入地”的故事情节。最下一层寿台底下,还埋有水缸。这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声设备,用水缸共鸣的方式,起到放大声音的效果。
大戏楼的北面是颐乐殿,殿内设有宝座,慈禧太后坐在宝座上看戏,也有一说是慈禧坐在西次间临窗的炕床上看戏。大戏楼两侧是看戏廊。这里现在是颐和园文物的展室。大戏楼的背面是扮戏楼,现在也是展室,展出的是慈禧生前用过的汽车和钢琴。
在颐乐殿北面是庆善堂。是供当时皇后、妃嫔等女眷们看戏和临时休息的地方。现在庆善堂里挂有一幅慈禧太后的画像,画的作者是美国女画师卡尔。她为慈禧画了4幅画像,庆善堂里这幅是慈禧和卡尔最满意的一幅。
好,颐和园的宫廷区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6 / 7
结束语(略)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