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作者:琼珍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2期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阅读形式之一。朗读教学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再现文章思想内容的一种教学活动。朗读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脑、眼、口、耳等协调并用的一种智能活动过程。它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提高 学生 朗读 能力
在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的今天,我们的很多教师仍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朗读,只钟情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细琐分散、支离破碎的分析,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似乎不能出分数、不能直接见效的朗读上。学生不会朗读,更不会在朗读中欣赏美、体会美,只知道拼命记老师的讲义。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语文课渐渐失去兴趣,从而出现了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说话结结巴巴,朗读断断续续,写作文句不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对这种不重视朗读的语文教学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之时,我想我们是应该充分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朗读存在的问题 1.朗读不可代替阅读
语文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却变成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还有些教师过于夸大了朗读教学的效果,以为朗读无所不能,包容万象,课堂上只要抓住了学生的朗读,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于是出现了“满堂读”的现象。当朗读越来越“被重视”的同时,他也在语文课堂上成为了一个鸡肋。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读而读,学生被点起来读书,读完获得鼓励后坐下,或者是大家一起读,读完后就进入回答问题阶段。朗读的形式就被简化成齐读和个读加教师的简单点评。
朗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你中发现我”,“我中发现你”,也是“我思”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张扬学生的个性的重要方式。科学的设计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在朗读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让智慧在个性的张扬中培育出成长的沃土,但在朗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错了,这种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是不能使学生体味到文本内所蕴含的真实意蕴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朗读忽略层次
现今阅读课中的朗读最大的弊病是层次不清,读而少得。有的教师在学生刚开始整体感知文本时,便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时学生往往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感情从何而来?有的教师看似很重视朗读,设置了许多朗读的环节,但只有读的内容的安排,没有读的层次的要求。一节课下来,虽朗读得花样翻新,但未见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何长进,从课始到课终并无落差,仍在原地兜圈,也不能深入到文本的意蕴中。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读是指导朗读的常用方法,也是许多课堂中最常见的“读”。虽然这样的“读”做了由点及面的扩展工作,但是这种点和面的移动却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没有深入文本意蕴,更不能达到实质效果。
但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课时有限,大多数课文篇幅较长,加之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之前,已进行了大量的朗读训练,高中阶段往往只注重训练他们的速读、略读等能力。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或者只强化课文中的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鉴赏,或者以讲代读、以默看代替朗读,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细读精读方面深入不够,对文章理解肤浅,感悟不深。 二、朗读策略
1.行之有效,灵活多样朗读方式
高中课堂,一般都注重精讲多练,但经常这样,学生会变得无精打采,死气沉沉,而如果调节时积极引导学生朗读,课堂上便如注入了“源头活水”,课堂气氛便活跃了许多。再者,高中学生的生活节奏本来就快,各种学习压力让他们苦不堪言,课堂上的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单一的朗读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朗读方式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既可教师范读,配乐朗读,也可全班齐读,学生分角色读等等。而选择与变换朗读方式,应该考虑到文章的体裁、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具体特点,比如说,长篇叙事诗或小说,带有多个人物角色且多有人物对话描写的,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形象的感知与理解。
2.做好预习,做好朗读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是朗读教学的关键环节。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式的预习指导,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预习文本,寻找和发现自己在初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为流利的朗读扫清障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朗读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预习时的朗读应该是放声朗读。因为预习时的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预习时朗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会有课堂当众朗读时面对大众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因此可以讲究语气、表情,甚至可以手舞脚踏,入情入境。只有通过学生预习时入情入境的朗读,才能更好地为课堂上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引导个性化朗读
每个学生的情感都是丰富的,但在课堂上情感流露不是随时就可以涌现出来的,而是需要慢慢地酝酿,再通过一个个触发点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深情和真情。朗读教学光靠纯粹的朗读技巧的讲解是无法读出感情的。只有根据文本的内容,努力创设生动形象、恰如其分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触发联想、迁移意象,使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足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真实的朗读情感。当学生能自然地走进情境,深入文本,用自己的心灵敲击作者的心灵,与作者心脉相通时,朗读便达到了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味与表达的一体。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运用朗读这一方法,就会把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想象、思考、乃至创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朗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