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的文化
一.物质文化
1.生产文化
a)农业文化
咸阳位于关中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适中,由于咸阳地处的关中平原具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等特点,故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以小麦为主,且属于旱田耕作、机械耕作文化。
b)第二、第三产业文化
就第二产业来说,咸阳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电子、食品、纺织、医药、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以纺织和电子作为支柱产业,产业文化属于劳动型加工文化、技术型加工文化和信息型加工文化。
对于第三产业,咸阳作为“中国第一帝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旅游资源丰富,比如乾陵、茂陵等,旅游业较为发达,旅游业发掘潜力很大。
2.生活文化
a)饮食文化
咸阳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总的特点是简朴、大气、精细、美妙、包容。其品种之多,做工之细,手法之巧,口感之美,叹为观止。比如说大气,烙饼象锅盖,面条象裤带;献糕如卧虎,麻花似棒槌;海碗喝稀饭,大盘吃饺团。做者落落大方,食者动静饕餮,成了人类食文化中的大家手笔精细之处,天下可比者不会很多。就面食而言,可谓之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彬县淤面、长武线线面、乾县口水面等都具有独特的做法。
b)婚嫁文化
以彬县为例,其特点如下:
其一,男方领“庚贴”,打“局单”。“庚贴”分乾坤两种,内填男女姓名、年龄、属相、八字,盖有县印及填发人名章。领贴时,由男方同媒人去领,手续费铜钱一串,后改为银元一枚。“打局单”是男方私下叫阴阳先生办理,按男女生辰八字决定婚期,于一红贴上写明如何趋吉避凶、新娘上轿、下轿、入洞房之方向座位禁忌等,娶亲时交给女方按其指示办理;
其二,女方添箱陪嫁妆。女子出嫁前一天为“添箱”之日,亲友去家中赠送礼品,有衣服、脸盆、花粉、首饰之类;其三,男方迎娶,女方送嫁。婚期之晨,男方准备鼓乐花轿迎娶;其四,客上添喜、闹洞房、抹花脸。洞房花烛之夜,亲友及新郎的朋辈,都来恭喜耍房。
3.建筑文化
从总体来看,咸阳建筑的特点真实的反应了北方建筑的特点,坐北朝南、屋顶多为平顶、朴素、大气,敦厚,同时咸阳深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渭河穿城而过、位于渭河之北,
九嵕山之南。故发展方向为: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一种太极结构,阴阳对称,南北呼应,塬城河和谐统一起来。新时期咸阳的建筑设计应具有秦汉建筑的风格,结构简单、样式粗犷、风格大气,建造上筑以高台,屋脊平直而短,少有反宇向阳者,门框为方头,要与隋唐以后的建筑设计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精神文明
1.语言文化
咸阳市方言届北方官话大区中原官话关中片。根据咸阳市全境方言的语音特点,可以分为十四个地点方言。依次是:城区方言、窑店(渭城区属)方言、经阳方言、三原方言、淳化方言、旬邑方言、南彬方言(彬县城关在内)、北彬方言、长武方言、永寿方言、乾县方言、礼泉方言、兴平方言、武功方言、(包括杨陵区)。咸阳市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尖音, 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令多读送气声母, nl分混在没河以西呈较复杂状态.
2.艺术文化
a)秦腔
咸阳主要剧种,又名乱弹、桄桄子、梆子腔,属板式变化体音乐结构的板腔体戏曲。
秦腔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特别是泾河、渭河流域诸县的语言发声为“正音”。
咸阳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两部分,每个部分均由“苦音”和“欢音”(又称花音)两种声腔体系组成。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欢音腔则欢快、明朗、刚健,
擅长表现喜悦、愉快的感情。秦腔板式分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和无板无眼四种。板腔称谓有慢板、拦头板、一锤安板、阴司板、二六板、拉锤二六板、带板、尖板、滚板、二导板、双锤板等。总归称是六大板头、慢板、带板、垫板、二导板和滚板。秦腔曲牌分为弦索类、击乐类、唢呐类、笙管类、海笛类、套曲类共6种。早期乐队分文、武两部6人。
b)十八罗汉
是流传在咸阳市三原一带的民间社火节目,是从民俗活动和神话传说演化而成的造型艺术。相传在清末时人们为了求神祈雨,装扮成罗汉和尚,敲锣打鼓到山神、玉皇庙求神施雨,后来果然降了一场大雨,当年五谷丰收。后来就演化成了农闲节庆时候的娱乐活动——“十八罗汉”。表演时,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由九个精壮的汉子顶着九个幼童,装扮成大、小和尚(罗汉),小罗汉变化表情和动作,大罗汉且舞且行,游走于村庄农舍。这种民间舞蹈造型优美、舞步健捷轻盈,扮相幽默风趣,极富艺术张力,深受老百姓喜爱。表演中十八个罗汉不时变换表演方式,有十八个套路。如“白马负经”、“莲花生子”、“喜过天桥”、“登坛拜将”、“叩拜观音”、“老子骑牛”等,这些套路神奇惊险、妙趣横生、动静相间、疾缓自如、美观大方、逼真传神。表演常伴以大鼓大锣的雄浑旋律。
总体来说,咸阳文化体现出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对于传统文化有继承,也有摒弃,形成于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