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 让学生快乐成长
作者:张林传 韩庆祥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第08期
“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让学生充分展现和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智慧,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铸就完美人格。”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但是,在很多校园里,这种理念的理解和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和管理工作者,不知道如何实现学习成绩与学生整体素质的双提高,笔者以为: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这个核心理念,教师对待学生应做到:尊重、关爱、聆听,打造和谐。
一、尊重——让学生感受自我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谈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经验方面可能存在不平等,但教师不应以此自居,应切记教学相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有独立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为人师表、堪为表率,都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 2.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
学生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尊重学生,就要承认和接受他们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差异,不能强求一致。教学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如课堂提问时,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设计练习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量的题;评价时,尽量减少横向比较,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尊重学生,还应包括保守学生的秘密,让学生真正信任教师,做心灵的朋友。
二、关爱——让学生感受温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心入家庭,爱心无限 (1)以诚相待,走进家庭生活。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父母无疑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孩子许多思想、观点、习性均与父母平时生活习惯有关。家访可以寻找孩子与父母身上的契合点;沟通,有助于加深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教师还可运用心理换位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从感情上与家长相融为一起,真心做家长的朋友。 (2)真诚邀请,家长融入校园。
为了让家长更真实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可邀请家长进入校园。组织他们参观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参观学生活动场所,让他们从一篇作业到一场球赛去感受教师的耐心和爱心。组织师生家长联谊活动,一改以往“家长会 2.欣赏孩子,平等相处
(1)将心比心,让“亮点”亮起来。
教师协助家长,挖掘学生的潜力,从爱孩子到欣赏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出创造的潜能。家长、教师只要给学生一定发展空间,孩子的个性就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2)真情相助,做孩子的朋友。
教师要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冒险和尝试。孩子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对知识的获取广博而丰富。指导家长从孩子的年龄去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要用朋友的眼光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做好孩子学习与尝试的服务。
三、聆听——让学生感受轻松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做到用爱心教学。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好、早恋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年龄使然,老师们不能横加干涉,粗暴指责,而是应该善于做个倾听者、疏导者,和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履行自己指导者的任务。教师还要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找出发言中的合理因素,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虚心地求教某方面超越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并非圣人,也有不会或出错的时侯,从而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课本,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敢于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聆听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技巧之一,是师生关系和谐的一种润滑剂。所以积极聆听能够帮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让学生心灵真正放松,轻松的享受快乐童年。
四、和谐——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育是心的呼唤”,西方教育前辈的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内质。教师工作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奏响学子心灵华美的乐章,已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工作的灵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高度关注的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标准,对学生形成情绪稳定、自信乐观的性格,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谐的班级环境,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在感恩中,在和谐的师生、家庭、同学关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健康、快乐的成长。
只有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师生才能成为朋友,成为心灵的知音,实现共同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学校、和谐教育,和谐社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