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08-16 来源:步旅网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陈述中不属于事实,属于观点的是( ) A. 少女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B. 有化石证据表明,古人类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C. 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D. 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答案】D

【解析】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少女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故A错误;有化石证据表明,古人类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故B错误;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C故错误;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还只是科学家推测的一种观点,无确凿 证据可以证明,故D正确。故选D。

2. 新生命的孕育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如图所示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性激素的分泌与结构③有关 B. 精子在②中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C. 新生命在母体内的发育阶段依次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D.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答案】A

【解析】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的分泌与结构①有关,故A错误;精子在②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故B正确;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故C正确;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故D正确。 故选A。 3. 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男生将出现遗精现象,女生将出现月经现象

B. 第二性征的出现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 C. 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一般比男生早两年 D.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答案】B

【解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和卵巢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故A正确;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故B错误;男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一般比女生晚两年,故C正确;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女生的内脏器官功能日渐健全,故D正确。故选B。

4. 为了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在试管A、B中加人等量的清水,将等量的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点燃后分别加热试管A和B,记录水温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管 A试管 B试管

A. 该实验说明食物中含有能量

B. 该实验能说明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同

C. 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值大于燃烧时实际测得的热量值 D. 为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应设置重复组,实验结果取最高值 【答案】D

【解析】分析表中的实验设置可知:以A与B形成对照实验可以探究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同。能量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将花生和玉米点燃后分别加热A和B试管中的水,水的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说明食物中有能量,故A正确;将花生和玉米点燃后分别加热A和B试管中的水,A试管中的水上升了52℃、B试管中的水上升了25℃,说明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同,故B正确;实验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的环境中,还有少

起始温度 25℃ 25℃ 最终温度 77℃ 50℃ 温度上升值 52℃ 25℃ 量热量加热了试管,操作过程中也有少量热量的散失,另外食物也可能燃烧不完全,有些热量没有释放出来,因此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值大于燃烧时实际测得的热量值,故C正确;为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应设置重复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故D错误。故选D。

5. 小芳同学没吃早饭,课间操跑步时突然大汗淋满,头晕眼花,补充下列哪种食物能使她尽快恢复正常( )

A. 花生米 B. 火腿肠 C. 蜂蜜水 D. 茶叶蛋 【答案】C

【解析】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不吃早餐,体内糖类供应不上,而导致头晕无力现象。因此,小芳同学没吃早饭,课间操跑步时突然大汗淋满,头晕眼花,补充蜂蜜水食物能使她尽快恢复正常。故选C。 6.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虽然很少,但二者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素食主义者很少患夜盲症,是因为某些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 B.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老年人为避免O形腿,平时应多食用含钙高的食物 D. 坏血病患者应多食用含锌量高的食物 【答案】B

【解析】A.缺乏维生素A会患有夜盲症、皮肤粗糙,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是在胡萝卜、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够转变成维生素A,但是植物性食物中并不直接含有维生素A,故A不符合题意;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生命活动调节非常重要的物质,需要量少,故B符合题意;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表现为鸡胸、驼背或者X或O型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症,平时需要补充含钙的食物,故C不符合题意;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应多补充蔬菜和水果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芹菜、柑橘、玉米、甘薯等食物中含有许多细丝,这些细丝是一种膳食纤维。下列有关膳食纤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膳食纤维是一类特殊的维生素,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 B.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 C. 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 D. 膳食纤维是肠道里的匆匆过客,最终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答案】A

【解析】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外的复杂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膳食纤维是肠道里的匆匆过客,最终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同时还可以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等。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的消化。理解和掌握膳食纤维的成分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 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三支试管滴加碘液后,实验结果是①号和③号试管变蓝 B. 将①号试管去除,②号和③号试管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C. 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D. 滴加碘液后,若①号试管变蓝,②号试管不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 【答案】C

【解析】三支试管滴加碘液后,实验结果是①号加入唾液,充分搅拌,唾液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加入清水,淀粉没有分解,遇碘变成蓝色,③号试管加入唾液,但是馒不搅拌,唾液与馒头块接触有限,未被消化,遇碘变成蓝色,故A不符合题意;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②号和③号试管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实验设计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①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变量是搅拌,变量惟一,符合实验的设计的要求,故C符合题意;滴加碘液后,若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霉变大米清洗干净后仍可食用 B. 应购买经过检疫的生鲜肉类 C. 发芽的马铃薯不能食用

D. 桶装水应在保质期内饮用完毕 【答案】A

【解析】不吃有毒的食品,过保质期的、发霉变质的食物都不能食用,故A错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买肉时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选购检疫合格的肉,故B正确;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平时马铃薯中含量极微,一旦马铃薯发芽,芽眼,芽根和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葵素的含量急剧增高,可高出平时含量的40~70倍,人吃了这种发芽的马铃薯,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因此吃发芽的马铃薯会中毒,故C正确;桶装水虽已经消毒、过滤等手段处理,但仍有少量细菌、真菌存活,所以应在保质期内饮用完,故D正确。故选A。

10.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哮喘是结构①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患病时气体进出⑦的通道变窄 B. 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结构⑥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C. 空气中的PM2.5由人体吸入后,经结构⑥,进入⑦,甚至进入血液 D. 北欧人的鼻子高挺,通气路程较长,能使到达肺的氧气含量增加 【答案】D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一般用支气管扩张药来缓解,故A正确;⑥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故B正确;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吸入后经呼吸道进入肺,甚至进入血液,引发疾病,故C正确;北欧人的鼻子要比非洲大一些,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故D错误。故选D。

11. 下列与呼吸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要消耗大重的氧,所以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 B. 在游泳池中站立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会感到吸气较吃力

C. 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导致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有可能进人到气管中 D. 当声带拉紧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发出了声音 【答案】A

【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氧气的含量,而不是“多于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故B正确;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因此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故C正确;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竖,中间的空隙缩小时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声音,故D正确。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含量以及变化的原因。 12. 如图所示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量气体a和血红蛋白结合后,血液呈鲜红色 B. 甲和丙内流的血液相比,甲中含氧量较低 C. 进入血液中的b,经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 D. b由肺泡进入乙,需要经过两层细胞 【答案】A

【解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毛细血管,血管丙是肺静脉。A、a、b表示肺泡

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大量气体b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后,血液呈鲜红色,故A错误;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氧量少,故B正确;进人血液中的b氧气,经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供b由肺泡进入乙,细胞呼吸利用,故C正确;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需要经过两层细胞,故D正确。故选A。

13.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能够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来到血管外,将病菌包围、吞噬 B. ②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血浆蛋白 C. ③数量最多,可以由骨髓不断地产生来补充 D. 当A型血输给B型血的患者时,会导致④凝集成团 【答案】D

【解析】①白细胞含有细胞核,能够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来到血管外,将病菌包围、吞噬,有保护作用,故A正确;②血浆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血浆蛋白,故B正确;③是红细胞,数量最多,可以由骨髓不断地产生来补充,故C正确;输血时血型不合,③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发生危险,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故D错误。故选D。

14. 如图是人体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切脉”,感受的是①的搏动 B. ②是静脉血管各级静脉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C. ③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D.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①→③→②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①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②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③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三种血管中,能摸到搏动的血管是①动脉,故A正确;四肢②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不是所有静脉内都有瓣膜,故B错误;③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故C正确;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①动脉→③毛细血管→②静脉,故D正确。故选B。 15. 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b表示肺部,则c血管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 若表示小肠,则饭后一段时间内,c血管里氨基酸含量增加 C. 若b表示肾脏,则C直管里尿素含量增加 D. 若b表示大脑,则c血管里氧气含量增加 【答案】B

【解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各级动脉,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会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因此体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若b表示肺,则C血管是肺静脉,c血管里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故A错误;b表示小肠,则C血管是小肠静脉,小肠静脉里流的是氨基酸、葡萄糖等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的静脉血,故B正确;b表示肾脏,则C血管是肾静脉,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物质的变化是氧气、尿素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故C错误;b表示大脑,血液流经

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所以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故D错误。故选B。

16. 下列和输血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7%﹣﹣8% B. 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可以只输入血浆 C. 大量输血时,AB血型的人可输入O、A、B型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C

【解析】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的7~8%,正常的血量,是人体正常代谢活动的基础,失血超过30%,即超过1200~1500毫升,由于血量不足于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血压,会危及生命;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即400毫升,人体将储备血液动员出来参加循环,其丧失的成分,也会短时间内得到补充恢复正常。我国实行义务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的7~8%,故A正确;可以成分输血,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会导致体内血浆减少,因此可以只输入血浆,故B正确;输血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称为万能输血者。但是,异型者之间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由此可见,“万能输血者”并非万能,它同样潜伏着严重的危险性。根据以上介绍,我们认为,除非特殊情况下,O型血是不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故C错误;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故D正确。故选C。

17.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能够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的一组器官是( ) A. 大肠、肾脏、肺 B. 膀胱,大肠、肝脏 C. 肝脏、皮肤、膀胱 D. 肾脏、皮肤、肺 【答案】D

【解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故选D。 18. 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中的液体与①相比,氧的含量明显减少 B. 若③中液体出现红细胞,一定是B处发生病变 C. 结构④是一个毛细血管球,里面流动脉血 D. ⑤中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B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⑤]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尿液流入[③]收集管。

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静脉、③收集管、④肾小球、⑤肾小囊、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②肾静脉中的液体与①中液体相比,氧气、营养物质、尿素等代谢废物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故A正确;③收集管中的液体为尿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导致红细胞和蛋白质进入尿液,故B错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故C正确;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⑤]肾小囊形成原尿,故D正确。故选B。 19. 如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咽喉发炎,病菌可通过③进人中耳,引起中耳炎 B. 长期用耳机会损伤②,因其内含有听觉感受器 C.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D. ①和外耳道起到收集声波并传导到鼓膜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咽喉发炎,病菌可通过③咽鼓管进人中耳,引起中耳炎,故A正确;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内耳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故B正确;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故C错误;①耳廓和外耳道起到收集声波并传导到鼓膜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C。 20. 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欧洲人蓝眼睛居多,与结构①含有色素有关 B. 当你进入电影院时,结构②会由小变大

C.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会导致结构③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 D. 结构⑤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 【答案】A

【解析】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如图所示,图中结构名称为:①是角膜,②是瞳孔,③是晶状体,④是巩膜,⑤是视网膜,⑥是玻璃体。 [①]是角膜,透光,不含色素,而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因此决定不同人种眼球颜色取决于眼球的结构是虹膜,故A错误;从阳光强烈的室外进入光线很弱的电影院内,结构②瞳孔为适应室内的光线会逐渐扩大,以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这样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故B正确;如果

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近距离看书[③]晶状体就会过度变凸且不易恢复,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到视网膜前方,造成近视,故C正确;结构⑤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故D正确。故选A。 21.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 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构成神经 C.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D. 效应器是由传入神经末梢构成的 【答案】D

【解析】神经系统的组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故A正确;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构成神经,故B正确;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故C正确;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故D错误。故选D。 22. 下列与反射活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手被针刺后会感觉到疼痛,这种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 醉酒后走路摇晃不稳,主要是因为小脑被酒精麻痹 C. 维持人体心跳、呼吸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D. 幼儿园小朋友过马路时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该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 【答案】D

【解析】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

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手被针刺后会感觉到疼痛,这种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故A正确;醉酒后走路摇晃不稳,主要是因为小脑被酒精麻痹,故B正确;维持人体心跳、呼吸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故C正确;我们看到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一种由语言中枢、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多个高级中枢参与形成的复杂反射,故D错误。故选D。

23. 下列哪种腺体的分泌物不能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 A. 垂体 B. 汗腺 C. 甲状腺 D. 睾丸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选项中,垂体、甲状腺、汗腺、睾丸等都是内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汗腺、肝脏是外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故选B。

24. 研究发现,晚上21:00时至凌晨1:00时,是人的垂体分泌某种激素的高峰期,该激素能促进人体生长,因此儿童少年早睡且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加身高.这种激素是( )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性激素 D. 生长激素 【答案】D

.....

...................

25.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pH小于5.6的雨水属于酸雨

B.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C. 酸雨可以使河流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D. 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6. 甲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①~⑦表示不同的消化器官,乙图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M、N、X、Y、Z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的X是由甲图中[]_____分泌的,该结构可以将暂时不用的合成______贮存起来。 (2)多喝牛奶有益于青少年的发育和成长,能够初步分解牛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液是乙图中的[_____]。

(3)乙图中,M为_____,能将A初步分解为_____。甲图中的[]_____是乙图中Y和Z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4)某人因患比较严重的胆囊结石,医生将其胆囊切除,那么他手术后,富含乙图中[]_____的食物应该少吃。

【答案】 (1). ①肝脏 (2). 糖原 (3). N (4). 唾液 (5). 麦芽糖 (6). ④小肠 (7). C脂肪 【解析】观图可知:甲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①~⑦表示不同的消化器官,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胆囊,③是十二指肠,④是小肠,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大肠;乙图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M、N、X、Y、Z分别表示不同的

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M为唾液,N为胃液,X为胆汁,Y为胰液,Z为肠液,据此解答。

(1)乙图中的X仅能对脂肪进行消化,因此X是由甲图中[①]肝脏分泌的,该结构可以将暂时不用的合成糖原贮存起来。

(2)奶类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多喝牛奶有益于青少年的发育和成长,该物质可在胃内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彻底分解。能够初步分解牛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液是乙图中的N胃液,因为胃液中有蛋白酶。因此,多喝牛奶有益于青少年的发育和成长,能够初步分解牛奶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液是乙图中的N胃液。

(3)乙图中,M为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甲图中的[④]小肠是乙图中Y胰液和Z肠液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4)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胆汁,胆汁是由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肥肉中都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患胆囊炎的病人,其储存的胆汁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所以切除胆囊的人,建议他少吃乙图中富含C脂肪的食物。

27. 甲图是用小木板和橡皮筋模拟呼吸运动时,胸骨、肋骨和助间肌状态变化示意图,乙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的曲线发生AB段交化时,胸腔的容积逐渐_____。

(2)乙图中的曲线发生BC段变化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膈顶部_____。

(3)深深地吸气,你可以感受到肋骨_____,向_____运动,此时肋间肌处于_____状态,吸气结束瞬间对应甲图中状态[_____]。

【答案】 (1). 扩大 (2). 舒张 (3). 上升 (4). 向上 (5). 外 (6). 收缩 (7). B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

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1)图乙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腔容积扩大。

(2)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此过程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都变小,胸腔体积缩小。因此,乙图中的曲线发生BC段变化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

(3)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肋间肌收缩 可以看到肋骨由A状态向B状态运动,可见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图甲中的B状态。因此,深深地吸气,你可以感受到肋骨向上,向外运动,此时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吸气结束瞬间对应甲图中状态[B]状态。

28.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字母A~J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心脏主要由_____组织构成,其功能是_____,图中②表示心脏的_____。 (2)图中④收缩时,_____关闭,_____打开,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图中肺循环的途径是_____(用数字、字母和箱头表示),某人患了急性肺炎,医生从他手臂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最少需_____次经过心脏。

(4)图中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有_____(填字母);和E、G相比,F处的血管血流速度_____。 (5)大脑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被送到肺部排出,不需要经过以下哪一结_____。 A.上腔静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右心室

(1). 肌肉 (2). 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3). 右心室 (4). 房室瓣 (5). 动脉瓣 (6). 【答案】

②→A→B→D→③ (7). 1 (8). EDJ (9). 最慢 (10). C

【解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的路线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分析图示可知: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A是肺动脉、B是肺部毛细血管、C是主动脉、D是肺静脉,E是主动脉的分支血管,G是下腔静脉、H是上腔静脉、J是主动脉的分支血管。I和F是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1)心脏壁主要有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图示中的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因此,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其功能是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图中②表示心脏的右心室。

(2)图中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间有动脉瓣,当④左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图中④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可表示为: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图中肺循环的途径是②→A→B→D→③(用数字、字母和箱头表示)。从图中看出,“某人患了急性肺炎,医生给他静脉(手臂处)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炎部位。因此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最少需1次经过心脏。

(4)血管A是肺动脉、B是肺部毛细血管、C是主动脉、D是肺静脉,E是主动脉的分支血管,G是下腔静脉、H是上腔静脉、J是主动脉的分支血管。I和F是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中,E、J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是主动脉的分支血管,内流动脉血;G、H经过组织细胞利用与①右心房相连,内流静脉血;A由②右心室出发到达肺部,为肺动脉,内流静脉血;D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因此流动脉血的结构有EDJ,和E、G

相比,F毛细血管处的血管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5)大脑组织细胞含二氧化碳量多,氧气量少,血液流经此处时,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这样含二氧化碳量较多的静脉血进入上腔静脉,收集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右心房的血进入右心室,心室收缩时开始了肺循环,血液进入肺动脉,最终达到了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内的二氧化碳量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经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故大脑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被送到肺部排出,不需要经过肺静脉。

点睛:此题通过血液循环图解,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心脏的结构,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血细胞的正常含量等知识。

29. 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A、B表示部分呼吸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a物质为葡萄糖,则该物质被循环系统运送至组织细胞后,在物质[_____]的参与下,能够被分解成_____和水等。

(2)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小明的爷爷因为雾霾天气引发支气管炎,则其血液中_____细胞的数量会增加。

(3)物质e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b (2). 二氧化碳 (3).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4). 氧气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 (5). 白 (6). 大部分水 (7). 全部的葡萄糖 (8). 部分无机盐

【解析】图示表示的是人体新陈代谢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包括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呼吸、尿的形成和排出等生理过程,其中的a、b、c、d、f代表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原尿、尿液。A表示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淀粉的消化终产物是a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液流动到达组织细胞处,同时,外界空气中的氧气(b)通过呼吸运动、气体交换和血液运输也到达组织细胞处,在线粒体内,葡萄糖在氧气的

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利用。如图:

。因此,若a物质为葡萄糖,则该物质被循环系统运

送至组织细胞后,在物质[b]的参与下,能够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2)A过程表示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B过程指的是肺泡和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流经肺部的血液在成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氧气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白细胞具有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的作用,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会明显增多。因此,“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氧气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小明的爷爷因为雾霾天气引发支气管炎,则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 (3)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虑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d指的是被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囊腔内形成的原尿,原尿中含有葡萄糖,e指的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f是尿液。因此,物质e主要包括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

30. 2018年3月25日举行的中国郑州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全国各难的马拉松爱好者前来参与。如图表示运动员的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示意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裁判盯着选手由远而近冲向终点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的变化是_____。有些观众近视,可以佩戴_____透镜矫正视力。

(2)在选行比赛时,某位选手因意外摔倒擦伤了膝盖,此选手“擦伤膝盖并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____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3)在观看比赛时,亲友团看到自己支持的选手冲过终点时,欢呼雀跃,此时他们体内分泌较多的_____,使得心跳加快,在紧急情况下,此激素分泌增加,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_____,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既受到_____的调节,又受到_____调节的影响。

(4)运动员为了保证比赛时充足的能量供应,早最吃了富含营养的鸡蛋、牛奶和面包等食物,这些食物主要在细胞的_____中被分解,从而释放出能量。

【答案】 (1). 由小变大 (2). 凹透镜 (3). 5→4→3→6→8 (4). 肾上腺激素 (5). 兴奋性 (6). 神经系统 (7). 激素 (8). 线粒体

【解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在图中1是效应器,2是传出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入神经,5是感受器,6是上行纤维,7是下行纤维,8是大脑。

(1)眼睛看远处物体的时候,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晶状体的凸度变大,因此裁判盯着选手由远而近冲向终点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的变化是由小变大;得了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痛觉在大脑产生,传导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上行纤维、大脑。因此,在选行比赛时,某位选手因意外摔倒擦伤了膝盖,此选手“擦伤膝盖并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5→4→3→6→8。

(3)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因此,在观看比赛时,亲友团看到自己支持的选手冲过终点时,欢呼雀跃,此时他们体内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得心跳加快,在紧急情况下,此激素分泌增加,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既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又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运动员为了保证比赛时充足的能量供应,早最吃了富含营养的鸡蛋、牛奶和面包等食物,这些食物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分解,从而释放出能量。

31. 山药多糖是山药中的一种物质,为研究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研究人员每天对实验大鼠进行如下处理,15天后,在各组大鼠进食馒头的0、60、120分钟后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血糖浓度(毫摩尔/升) 组别 大鼠状态 处理方式 0(分钟) A B 健康 患糖尿病 灌服生理盐水 灌服生理盐水 6.43 10.28 60(分钟) 8.67 14.25 120(分钟) 7.14 12.51 C 患糖尿病 灌服山药多糖 灌服格列苯脲 7.31 10.38 8.14 D 患糖尿病 (降糖药物) 7.8 10.46 9.25

(1)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各组大鼠处理前后的其它条件均需_____。

(2)由表可知,4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在进食后60分钟均达到最高值,主要原因是_____。

(3)C组与_____组(填组号)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山药多糖能_____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应_____。

(4)依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可能比药物更有效果,理由是_____。 (5)其它研究还表明,山药多糖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验证山药多糖具有治糖尿病的作用,还需要检测大鼠血液中_____的含量。

【答案】 (1). 相同 (2). 此时馒头中的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 (3). ABD (4). 降低 (5). 重复实验 (6). C组比D组相比,C组血糖浓度更低、更接近正常值 (7). 胰岛素 【解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各组大鼠处理前后的其它条件均相同。

(2)由表可知,A组表示正常大鼠,血糖浓度正常,B组表示为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过高。C组表示灌服山药多糖的糖尿病大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D组表示灌服格列苯脲(降糖药物)的糖尿病大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对比4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在进食后60分钟均达到最高值,主要原因是此时馒头中的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

(3)C组与ABD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且与格列苯脲治疗效果相似,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血糖浓度接近正常水平。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应重复实验。 (4)依据上述结果,研究者认为山药多糖对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可能更有优势,理由是C组比D组相比,C组血糖浓度更低、更接近正常值。

(5)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因此,其它研究还表明,山药多糖有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验证山药多糖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则还需要检测大鼠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