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高岭土历来以质优、量大著称,已发现矿产地92处、矿点127个,大致可分为三个环形矿带:一是以城关观音岐、龙门滩镇苏洋、雷峰镇潘祠、浔中镇、盖德乡山坪等为代表的浔中环形带;二是以美湖乡金竹坑、春美乡双翰、赤水镇吉岭、国宝乡南斗等为代表的美湖环形带;三是以上涌镇桂林、桂阳乡王春、葛坑镇富地、汤头乡岭脚等为代表的桂阳环形带,遍布全县18个乡镇,远景总储量1亿吨以上,已查明资源量850万吨,其中储量较大的有7处。经取样化验,含氧化铝15%-37%、二氧化硅44%-71%、氧化铁低于%,属质量较好的高硅高岭土。
一件精美的的,我们在欣赏之余,在赞叹它的巧夺天工的同时,应该知道,从蛮顽不化的瓷土矿石到灵光四射的手中之物,粗略统计,必须经过近四十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应通力合作,环环紧扣,方能大功告成。
除了探矿、采矿部分,单就矿石进厂到产品出厂,大体可分成八大工序,即:坯料制备、制模、成型、干燥、施釉、装烧、装饰、包装。
一、坯料制备 德化的陶瓷坯料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高岭土。按其制品的成型方法可分为可塑法坯料和注浆法坯料。
1、可塑法成型是陶瓷生产常见的一种成型方法,常用于生产碗、盘、杯、碟等圆形、敞口的物件。
-1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选料:进厂矿料、石英、长石、硬质粘土,软质粘土,必须经过挑选弃除劣质材料及夹层杂质。 (2)洗涤:水洗杂土。(软质粘土除外)
(3)粉碎:用水礁、机礁或破碎机、轮碾机将矿石加工成粗颗粒。(软质粘土可免)
(4)过筛:筛出超大颗料,继续粉碎。
(5)除铁:用干式磁选机吸除铁杂或来自及粉碎过程中机器磨耗而混入的铁屑,以提高成瓷的白度、透光度,减少斑点缺陷。 (6)配料:根据配方要求,将各种粉料称出所需重量,混合装入球磨机料筒中。
(7)湿球磨:在装好粉料的球磨机料筒中,加入清洁水(水、料重量比是6∶4)靠球磨筒中的卵石的撞击和磨擦,将泥料颗料继续磨细、球磨时间约48小时。
(8)过筛:球磨石后的料浆再次过筛以达到细度要求。 (9)除铁:用湿式磁选机除去铁杂质,这是坯料制备中最重要的除铁环节,要反复多次。
(10)压滤:将除铁质后的泥浆分装入压滤袋中,用压榨机挤压出多余水分。
-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1)真空练泥:经过压滤的所得的泥饼,组织是不均匀的,而且含有很多空气。组织不均匀的泥饼如果直接用于生产,就会造成坯体在此干燥、烧成时的收缩不均匀而产生变形和裂纹,而过多的空气则是造成气泡、分层的直接原因。
泥料经过真空练泥,可以排除泥饼的残留空气,提高泥料的致密度和可塑性,并使泥料均匀,改善成型性能,提高干燥强度和成瓷机械强度。
采用可塑法成型所需的泥料至此制备完毕,将共存放入库以备成型取用。
2、注浆法成型我县使用也很广泛,它适合于口小,腹大、内深的产品。如壶、瓶之类,以及其他非圆形工艺瓷。闻名中外的德化瓷塑即是用这种方法成型的。
注浆成型的坯料要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悬浮性、稳定性、渗透性。
注浆泥料的制备流程基本上和可塑泥料制备流程相似,一般是将球磨后的泥浆经过压滤脱水成泥饼,然后将泥饼碎成小块与电解质(水玻璃)以及水在搅拌池中搅拌成泥浆,并存放1—3昼夜以增加其粘度和强度。 二、制模
-3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石膏模型是陶瓷制作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可塑法和注浆法成型,都广泛采用它作为模型。它具有复制品棱角线条清晰的特点,制作过程如下:
1、种模的制作
制作者根据自己的构思或别人的图样、实物,用石膏车制或用可塑泥料塑出件原始作品,它的尺寸应该考虑到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而按总收缩率予以放大。这就是种模。 2、翻制母模
种模要成为真正的陶瓷作品或陶瓷产品还必须将它翻制成母模,因为种模是实心的,无法用可塑成型法或注浆成型法生产出坯件。因种模的形状有简单、复杂之分,母模就会期是一块或多块。 3、翻制主模
有了母模就可以进行少件数试制了,但要成批生产,只有一个母模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由一整批工作模来完成,要获得工作模又必须用母模制成多个主模。 4浇注工作模
将多个主模摆在工作台上,一次就可耻下场灌注出多个工作模,如此反复浇注,直至达到所需数量为止,将所有工作模烘干或自然放置待用。
-4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成型
成型就是用干燥的石膏模,将制备好的坯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目前德化产区常用的成型法有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和等静压成型四种方法。 (一)可塑成型 分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1、手工成型
分轮制、手捏、雕塑、手拉坯和模印成型等。 (1)轮制
德化于唐代开始用轮制成型。将泥料放在可以转动的轮盘上,以脚、手拨动,借轮盘旋转力量制作各种圆形的陶瓷器物或对陶器进行加工。制作 钵一次成型,大件陶翁上下二节粘接,大缸底用轮制手拉成型后,移放木砧候干,用坯土盘接成型,并保持适当湿度,拍打夯实,印打花纹。 (2)手捏
德化的成型方法之一。清末民国初,雕塑大师许友义作品“木兰从军”纤细的马绳环链即用手捏制成。20世纪80年代,以手捏工艺制作德化各种瓷花篮。
-5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雕塑
始于宋代,把坯泥贴于木桩上,根据作品要求,雕塑成型。坯泥稍干后,脱出木桩,修整,使作品趋于完美。明、清时代,用模印制人物、壶、杯、花瓶、花篮等。不能一次性成型的产品,?把各部件粘接成一个整体,然后按器型繁简雕制。 (4)手拉坯
手拉坯是由轮制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制陶器坯,用一土一坯制法,即先将泥团底部沾上谷壳灰,投置在转盘中心,用右脚拨动陶轮车,使之匀速旋转,双手沾适量水,所泥团徐徐拉压,按器物形状拉制成坯体。操作时,除用双手拉压外,还用刮板、蔑箍、签穿等进行修整。拉制后的坯体移出转盘,稍干后,再用手工粘接配件,刮修定型。拉制瓷器坯(俗称细瓷)为一土多坯制法,其轮车与陶轮车结构基本相同,模印轮车轮辐为内凹沟,便于用脚踢动旋转瓷轮车轮辐较小,且平坦,上装一拉手,以左手拉动。拉制杯、碟、碗、盆时,将坏泥堆于转盘上,抟拍成塔状,手拉轮车转动,双手沾适量水,把坯土上下反复拉压,用辅助工具削角、溜叶、篾弓、括仔,通过“一翻”、“二溜”、“三括底”的动作技巧,拉制成型 。稍后继续操作。坯体干燥到一定程度,以大小弯刀旋括修整坯体,直至成型。1960年前后,德化瓷厂改为动力机械制坯。1980年后,手拉坯成型逐渐被淘汰,偶尔还有使用。21世纪之始,客商来德化磨制一批酒坛、花盆等产品,特地要求用手拉坯成型。
-6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模印成型
始于魏晋,分轮车旋印和手压印制,工艺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轮车旋印,有一压、二钩、三签、四粘的传统技法。即把土块纳入模印压实,再放置轮车中心校正,右脚拨动轮车旋转,手指沾水将模内坯体余泥钩出,签去边缘余泥,候干脱模,再用粘接等技法,使之成为器物的坯体,主要用于制作八角盏、转梭杯、瓣杯、龙眼膏罐、大桥等大件产品。手压印制,即把适量坯泥放入模印内,用手指捏、推、修后脱模,再用粘、接、贴、镂、修等技法,使器物成型,主要用于制作汤匙、烛童、孩儿、杯壶嘴把、动物、拱形器皿等。 2、机械成型
机械成型有旋压成型(刀板成型)和滚压成型两种方法: (1)旋压成型(刀板成型)
以石膏模型为外形,以刀板为内形,模型置于车台之上,利用模型的旋成型。这种方法称为阴模旋压,反之则为阳模旋压。 (2)滚压成型
它是以及模型为外形,以滚头为内形,靠滚头的挤压、滚碾泥料和模型的旋转而成型的。这是阴模滚压成型,反之则为阴模滚压成型。滚压头的材料常用铸铁、钢或塑料(聚四氟乙烯)制成。 三)干压成型
-7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把原料配成粉状,保持一定湿度,然后把配好的粉状料投入钢模,启动机械冲压成型。
20世纪60年代,德化瓷厂生产低压电瓷、汽车火花塞即用干压成型。1976年,隆泰瓷厂生产面砖和马赛克,从浙江瑞安购进两台100号磨擦式冲压机。80年代后,德化县公司生产马赛克、釉面砖,德化县碳化硅厂生产碳化硅板等均使用冲压机干压成型。 (四)等静压成型
把加工好的瓷土,通过喷雾干燥塔制成具有大中小颗粒状的坯料,加入粘结添加剂,其含水量不得超过3%。瓷土颗粒通过输送带自动送到钢模后,用1000吨的压力把颗粒压成坯。用等静压成型的坯体不必再干燥,不要修坯,可直接上釉。1992年,第二瓷厂从德国购进喷雾干燥等静压白度高档成套瓷生产线。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修坯了。德化传统的修坯法,即把粗坯行当干燥后,利用手拉轮车慢速转动修整。新成立初期,仍沿用旧方法。20世纪50年代中期,采用脚踏带动辘轳机修坯。1958年,德化瓷厂制成电动修坯机。60年代,普遍采用电动修坯机,即把毛坯放在修坯机的转盘上,自动旋转,根据不同器物,用刀、铜丝布、砂布、海绵等,将坯体内外修磨光滑。 四、干燥
-8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新中国成立前,德化陶瓷坯体以自然干燥为主,即室内阴干,或室外晾晒,也有把坯体在烘房用炭火加温烘干。
11月,德化瓷厂建成型坯房,场所宽敞,让其自然干燥,或建烘房,用木炭作燃料烘干。50年代末,建卧式烘房,用无烟煤作燃料加热烘干。1966年,建链式烘房,以半机械化干燥。
1985年7月,第二瓷厂改无烟干燥为锅炉蒸气干燥。1988年,德化瓷厂从日本引进高档瓷自动生产线1条,其干燥设备更为先进。2000年,德化瓷厂从江西都昌陶瓷机械厂购进4条链式干燥生产线,利用窑炉余热干燥。 五、施釉
施釉,德化俗称“上釉”、“蘸釉”。有生坯施釉法和素坯施釉法两种,根据不同产品及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采用浸釉、浇釉、刷釉、喷釉。 一、浸釉 (一)粗陶浸釉
将釉浆倒入大木桶搅拌均匀,手持陶坯,在釉浆中滚动,蘸上釉浆。
(二)瓷器浸釉
-9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唐代,德化的瓶和烛台等瓷器采用浸釉方法。从宋代以后一直沿用浸釉法。施釉前,坯体要保持清洁,防止灰尘等侵入,釉浆浓度要调匀,经常搅拌,使釉浆保持浮悬状态。浸釉时,用手持坯体浸入釉浆中,使釉料吸附在坯体的表面上。这种方法适用于碗、杯、盘、汤匙等平体制品施内外釉,罐、瓶等制品施外表釉。小件瓷雕制品亦采用浸釉法,雕塑品异形处、凹形部位,积存的釉水要及时处理,用口吹或用刷干。20世纪80年代,手持浸釉改用手架吊着坯件浸釉。90年代中后期,又改用机械浸釉。 二、浇釉
浇釉,俗称淋釉,始于宋代,用手工操作,用于陶器的缸、瓮等大件产品。把坯体倒置放正于架上,手艺熟练的操作者两人合作,一人掌缸,一人泼釉,也有两人同时在同一起点反向浇釉浆。上浇内釉要及时把缸坯旋转一周,倒出剩釉,擦掉口沿釉流。新中国成立后,大型瓷雕也用浇釉法。浇釉时,凹处先擦上水,然后把釉浆舀入坯体内,用手将坯体左右上下旋转,使坯体内膛壁均匀吸附釉浆,然后将多余釉浆倒出。
50年代中后期,搪釉法改为机轮上釉,把坯件放到旋转机轮上,把釉浆倒入坯件中心,借机轮旋转的离心力把釉浆均匀洒到坯体上,多余釉浆溅飞于坯外。旋釉工效比手工快,釉层厚薄一致,光滑平整,适用于碟、盘、碗类产品。
-10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世纪80年代,自动流水生产线采用自动上釉法。 三、刷釉
宋代,德化就有刷釉法。新中国成立后,沿用刷釉法。一般是用毛刷或毛笔蘸釉浆涂在坯件上。同一器物施几种不同的釉,厚釉层刷平,缺釉处补釉,均采用刷釉。 四、喷釉
20世纪60年代使用手工喷釉,即用手提喷雾器,装上釉浆喷施。大多用于大型器物、雕塑品、薄胎瓷或对陶瓷制品有特殊要求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引进机械喷釉技术,喷枪连接空气压缩机风管,把釉浆均匀喷到坯体上。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釉面砖、大件雕塑品、二次烧成产品等。 六、装烧
装烧是制瓷工艺道很关键的工序。经过成型、上釉后的半成品,只有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后显气孔率接近于零,才能达到完全致密程度的瓷化现象,称之为“烧结”。这个过程称之为“装烧”。 (一)传统装窑 1、叠装
-11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把伞状底钵一层层重叠起来,最高可叠至5层;将欲烧的粉盒类等坯体放在每层盘上,每层可放3~8个。 2、复合叠装
即使用支钉和垫圈,把同类器物相叠,大件中套小件,以增加装烧量。或不使用支钉和垫圈,将碗内底部旋露出一圈瓷胎,称之为“涩圈”或“干底”,器物层层相叠时,以免粘釉。罐类采用垫饼正烧法,碗类采用叠装正烧法,大型碗类采用垫圈支烧法。瓶类将瓷坯直接放在托座上。盒类须先将盘钵置于托座上,再把盒坯放在盘钵四周,1钵放置6~8个,然后在盘钵上加1垫托,上面再置1盘钵,钵上再置瓷坯,依次叠装。 3、套装
即在大型的钵类器物或碗类器物内套烧小型器物。采用对口烧器物,中间套1支圈。 4、匣钵叠装
将匣钵放于匣钵垫上,在匣钵内装入瓷坯,然后一个个依次重叠,一直叠至窑顶。为避免器物烧时粘连,瓷坯与匣钵中间加1个垫饼或垫圈,使瓷坯与匣钵保持一定距离。盘、碟、盒的装法均相同,所使用的匣钵种类不同。盘、碟和一些浅形器,采用钵体宽矮的平底钵或小环底钵。折腰弦纹碗使用环凹底钵。
-1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匣钵复叠法
视坯体高度重叠扣套圈,置一碗,不采用匣钵,将碗正放于托座上,其上再复扣一瓷碗坯,依次仰复装置,为对口装。其他一些浅形器,也采用这种装法。口边无釉(即涩边)的碗,为芒口碗,采用支圈烧造,将未经焙烧过的支圈,放于耐火泥饼(垫饼)上,再把瓷坯置于支圈上,依次叠烧,称为芒口碗复烧法。 6、匣钵正烧法
明、清时代,使用匣钵支烧,即正烧方法。青花瓷,一般采用正烧法和对口烧法两种。碗、盘、盆等器物叠装在匣钵里烧,1匣装1器;小型杯类或盏类,采用对口烧,用对口烧法的器物,其口部称粗口。
新中国成立后,匣钵正烧法的操作更加规范。装窑前要检查窑壁是否裂缝累渣,窑盖是否完好,累渣要清除,坏者要修补好。窑内要打扫干净,窑底用土垫平,撒上上层沙和谷壳灰,或者用匣钵做成固定的窑底,俗称墭头。窑内壁用耐火泥浆刷糊一次。
匣钵有新有旧有坏,每一柱的底部装几个完好的熟匣钵,新匣钵装在上部,破损匣钵一般不用,要用需修补后放在上部。匣钵有硬口、软口之分,即一边高、一边低,匣钵装成柱状时,软硬口要转动调整,对正装直。烧过一二次的匣钵与烧过多次的匣钵大小有别,装柱时要加以选择,调整顺序。如果一窑装有几种价值不同的产品,价值较低
-13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产品装在窑头冷目或每柱底部的匣钵,价值较高、质量要求严格的产品,装在比较好的窑位,即窑的中段和后段,以及每目中间几柱的匣钵。
装匣钵时,钵底要刷干净,擦上泥釉浆,以减少落沙。装窑时,匣钵口刷上一层湿谷壳灰浆,防止钵体粘结。20世纪80年代起改用氧化铝等物品。
匣钵内的垫饼摧压要平,坯胎要放平放正。叠装的碗类,应留有碗口的间隙,以防杯口互相粘结。盖上另一个匣钵时,匣钵不要与碗杯相碰或接触。移动和安放时应端平、端稳。
每目(节)窑装前要事先计划,安排好匣钵柱的位置,柱与柱之间的距离约3~4厘米,与两边窑墙的距离约15~20厘米,与窑盖距离约10~15厘米。两旁互相靠近的匣钵柱要卡紧,保持稳定。 匣钵下部要装正,上部逐渐向中心稍微倾斜,若1目间装5排七柱,则第三排装直,第一排向后斜靠3厘米,第二排向后 靠2厘米,第四排向前斜靠2厘米,第五排向前斜靠1厘米。
为使匣钵柱保持稳定,各柱匣钵前后左右的隙缝,用破匣钵碎片塞紧,塞的高度要相同,使着力点成一条直线,互相靠紧。 德化龙窑和阶级窑沿用传统的匣钵叠装正烧法。阶级窑匣钵装窑时,由火柜连接第一间,以3横排列,每横7个钵位(习称竖洗);
-14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二间4横7竖,三间9竖,四间11竖,五间13竖。龙窑窑头至第六目为冷目,装烧小。龙窑匣钵位,一般以热目段(第六目)以上计算,每目3横5竖。每钵累叠成竖(柱),按钵头排列装满,四周均放有通火道。阶级窑每间火屏下(俗称炉底)放五点照仔,近火屏边竖(柱)均放照仔样,作为测定温度、成熟之用。 (二)新式装窑
20世纪80年代,采用隧道窑、辊道窑(滚底窑)、井式窑、电热井式窑等,装窑方法趋于多样化。 1、隧道窑和井式窑
有明烧和匣钵烧两种。明烧时把陶、瓷坯放在碳化硅板或莫来石板上,用支柱(狗脚)作支撑,一层一层相叠,装在窑车里,通过轨道推进窑膛。叠时竖要装正,留有适当的间隙,以便火焰通行。用匣钵(窑墭)装烧的隧道窑,把瓷坯盛于匣钵中,置于窑车的平台上,匣钵一个一个相叠,竖叠时要正,竖与竖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中间一行保持垂直,两边稍微向中心斜靠,呈抱心状。窑车用推进器送进窑膛。 2、辊道窑
窑车依靠链条传动窑底辊筒推进。装烧技术与隧道窑基本相同。 3、电热井式窑(堀仔窑)
-15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窑形固定,用支柱(狗脚)作支撑顶住碳化硅板,把瓷坯置于碳化硅板上,层层相叠,直至装满。 4、蒸笼窑(炉)
窑形为叠层式,有高有低,瓷坯高者,直接把瓷坯放在窑中即可,形体较小的瓷坯,亦可以用碳化硅板,采用层装或叠装方法装烧。 七、装饰
德化陶瓷装饰源远流长。时代有印纹陶;魏晋时代有青釉陶;唐、宋、元时代有篾划、印花、刻花;明、清时代有浮雕、通花、青花、贴花;民国时期有古彩、新彩;以至当代的喷花和艺术釉等,制工精细,色彩艳丽,具有朴实豪放的特点。 一、雕刻装饰 (一)篾划
系采用竹篾片作笔,在坯体上直接划成,手法轻快简练,自如豪放。上釉烧成后,划纹釉色较深,纹样明显。 (二)印花
即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性印压而成,花样、规格一致,简便快捷,能够大批量生产。印花须制作模具,先用陶泥按产品造型制成的模具为主模,经多次翻制成生产用的模具,称子模。使用时,
-16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把适量瓷泥放入模中,均匀用力按压成型。脱模后,稍加修整粘合即成器物。上釉烧成后,即成具有花纹装饰的产品。 (三)浮雕
浮雕系采用雕塑手法制作,使花纹图样高浮于器物表面的一种装饰。明代采用白、猪油白创制的多种款式的梅花杯、笔筒、香炉、花瓶要、八仙茶壶等仿白玉产品,均采用浮雕装饰。清代以来,德化瓷器浮雕装饰继续使用。 (四)贴花
又称堆贴,是德化白瓷早期的一种传统装饰,多数应用于陈设艺术瓷,笔筒、笔洗、茶叶罐、糖罐等。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兽头等部件,经修整后,用泥浆粘贴于已修好的器物坯体上。细小枝条等不适印制的部分,应辅以推刻。堆贴时,所用粘贴泥浆的浓度,堆贴件与坯体干湿度应一致,以防粘合处开裂。这种贴花,适用对称装饰和图案装饰。可以达到装饰花样的形态、规格一致,具有近似浮雕的装饰艺术效果。
元、明时期,德化白瓷雕的狮首、象头等双耳香炉、花瓶、糖罐、茶罐等类产品均采用这一传统手法制作。至今凡带有捏塑瓷花的产品,各种花卉挂壁的花蕊、枝叶也用粘贴法制作,花形多变,花片似绸,形态逼真。
-17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五)通花
通花又称透雕、镂空,是以雕刻为主的装饰手法。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仿铜香炉、笔筒等产品上就已采用。香炉主要用于盖上的花纹图案部分,所饰花草仅留线条,中间刻成空洞。博山薰炉亦刻玲珑剔透的奇石,炉内烧香时,缕缕烟气从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四溢。笔筒整体以交叉花卉组成,除花、枝、叶外全部镂空,成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种特色产品。清代以来,博山薰炉、八卦香炉、狮子香炉的装饰仍用通花手法制作。1957年,德化瓷厂雕塑师苏勤明创作的通花鲤鱼花插,一条从浪花飞溅中跃起的鲤鱼张口展鳍,片片鱼鳞全部镂空,通体剔透,再加金彩,整条鱼金光灿灿。新建瓷厂创作的天球通花台灯、灯罩,由球形、十字网络组成,中饰花卉,每一网络小方格全部镂空,制工极其精细。 (六)刻花
刻花的花饰为阴刻线条,花饰与器身平面相一致。上釉烧成后,刻纹被釉填平,易于洗涤,不积污垢,花纹清晰。其适用性广泛,龙其是餐具等日用瓷的连方、勾草、花卉图案装饰等最为适用。宋代,德化瓷器就用刻花手法刻制边线、底线和各种简朴的连环边饰。南宋的太平宫窑场有手刻兰花的小花瓶产品。历代以来,瓷雕作品,餐饮用具、文具等各种产品,单独或综合采用刻花技法制作。
-18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刻花装饰也有用开窗式表现的,有圆形、扇形、心形、长、菱形等多样开窗形体。刻花时,先在开窗中绘好装饰图样,先将开窗范围内花纹刻好,然后将花样以外的瓷胎浅浅剔除,使花样突出,形似浮雕。剔除的层面必须深浅一致,然后用尖形工具细加点琢,使其似用细沙颗粒铺成。上釉时,用蜡涂盖剔除部分,再整体浸釉,烧成后形成剔除部分无釉、露出洁白无光的沙地素胎,带釉的花样和整体晶莹明亮的釉光形成对比,产生别有风韵的装饰艺术效果。 二、彩画 (一)青花
又称釉下青花。其制作方法为:用氧化钴为主配制的颜料,直接在瓷坯上描绘浑染。画好各种装饰花样后,再上一层透明釉,经入窑高温烧成后,瓷器釉下装饰呈现出青蓝色彩,颜料稍有差别,色彩也略有差异,有蓝中带青、蓝中带紫、蓝中带黑多种,浓艳出雅,永不变色,使用时不会产生铅、镉等有害物质,为日用瓷最佳彩色装饰。 德化瓷器的青花装饰,明十四年(1519年)以前就已采用,蓝中带黑,多花草,技法简练,朴实精放。清代青花蓝中带紫或带青,描绘精细,浓淡分明。民国青花,色调浅淡,画法简朴,或人物山水,或荷竹花草。
当代的青花装饰多应用于高档产品,德化瓷厂、德化第三瓷厂等所制的花鸟瓷瓶,清新雅致。
-19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古彩
又称。清代至民国时期,应用古彩装饰,有红、黄、绿、蓝、紫诸种颜色及黑色线条。所用色料,一般以铜、铁、锡、锰、钴等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以铅粉、石英粉合成的硅酸铅玻璃为主要溶剂。彩绘时,以单线平涂的方法,用简练刚劲的线条勾成纹饰轮廓。然后在线框内,分浓淡涂染各种合适的颜料,入炉烤烧后,色彩鲜明。 (三)
又称釉上软彩。是在瓷器上按图描好轮廓后,先填一层“玻璃白”,再以乳香油或水调匀色料,在玻璃白上描绘渲染,最后入炉烧烤而成。明末清初开始采用这种工艺,现存的花瓶、瓷罐等传世作品,均很精美。1956年,德化瓷厂彩画艺人张佩玉,成功制作黑地百花满彩杯、勾草满彩汉汤碗等粉彩作品。1958年,该厂彩画艺人林质彬又用粉彩技法创制各种高白瓷的花瓶等产品。 (四)新彩
清末至当代,新彩是德化瓷继釉下青花之后,釉上主要装饰手段。蘸色料在瓷面上作画,其表现技法和风格接近于水墨画。所用颜料以手工研磨合成,用乳香油调者称“油彩”,用水调者称“水彩”。由于新彩可一笔画成,并可化出浓淡的花朵形态,不需勾线填色,烤花温度范围较宽,成本也较低。
-20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五)喷花
先用软铅薄片,按花样色彩层次,分别镂刻,制成配套模板,使用时按层次套在瓷器表面,以空气压缩机为喷枪动力,按不同角色要求,在喷枪上分别装入色料,操作时根据画面色彩和浓淡层次,按分版分色,依次分喷组合而成。釉上、釉下装饰可采用。1956年,德化瓷厂等已采用,并配合手工勾划花叶脉络、枝条和花心等细小部分,使画面更加精美。 (六)印花
釉上彩印花,不同于早期的白瓷坯体模具印花,而是采用橡胶皮刻制花纹为印模,中间填粘一层富有弹性的海绵,其上再加一层方便手持的木托,以印模均匀沾上调好的色料,直接在瓷器上印出花形图样。印出的花样多为单色线条,适用于花边装饰。其他画面应加填彩各种色料,增加画面的色彩,称印彩结合装饰。1958年,德化瓷厂成功研制半自动印花机,采用印、喷、彩三种装饰工艺综合生产出口日用瓷。 (七)贴花
当代贴花装饰,均采用釉上花纸贴花。花纸均由花纸厂根据各种瓷器的造型和规格设计,花样繁多,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瓜果,各种图案俱备,可供不同产品选择采用,也可自行设计,向花纸厂订制,使产品装饰独具特色。1982年以来,德化印刷厂花纸车间,
-21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先后生产釉下青花贴花纸,釉下五彩贴花纸。德化铭丰花纸有限公司研制生产金花纸。 (八)釉画
釉画,为德化瓷器别具一格的装饰特色。系以各种为彩画颜料,用笔蘸颜料直接在瓷器上作画。采用釉画,操作者必须具有熟练的绘画技艺,充分掌握色料的特性,运用自如,浓淡、层次分明。还有采用古代贴花方法与釉画综合应用的作品,如梅花盛开的花朵,以传统的印贴方法制作,枝干和花苞利用浓釉描绘,成为高出器面的折枝梅,形成近似半立体感的浮雕堆花。 (九)点釉
点釉是德化瓷中一项独特的装饰。在未上釉的素坯上留出规整的心形、扇形等各种式样的开窗空白,在空白处采用高温色釉颜料作画,或以高温色釉在花瓶素坯上绘画,然后在开窗空白以外或画面周围点釉珠。点釉时,必须严格掌握釉料的浓度,釉珠的大小,点距间隔均匀一致。烧成后,在发亮的釉点下露出洁白无瑕的瓷质,犹如无光素胎瓷上嵌满晶莹的珍珠。 (十)腐蚀金彩
主要应用于陈设瓷和高档日用瓷装饰。德化瓷厂、第二瓷厂先后用于花瓶、咖啡具、花盆等产品装饰。在瓷器釉面上涂一层石蜡,干
-2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后,用金属或竹制成的工具在蜡上刻划出预定的花纹、图样,再用氢氟酸腐蚀至一定程度,经水洗后,用笔蘸瓷用金水描涂,入炉烧烤后,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十一)电光彩
又称光泽彩,系用电光水作颜料,色有黄、红、蓝多种,以涂刷或画的方法施行,一般用于内外销细瓷、盖杯等中档产品的口沿、颈、足及整体的装饰。烧烤后,色彩光亮。 (十二)镀钛
1987年,德化劳动服务公司陶瓷工艺厂引进“钛金”加工设备,采用真空等离子磁性溅射技术,使瓷器表面构成氮化钛膜层,烧成后呈现黄金色,也可变性,成为紫色、天蓝色等华丽色彩,并具有耐磨、耐酸碱和无毒,不易沾染油污等特点。还可采用红金石型氧化钛光干涉膜,以真空镀膜技术,制成具有彩色感变幻的装饰产品。 八、包装
新中国成立前,包装材料为稻草、竹篾等,包装方法简陋。装笼时,笼底先铺上一层稻草,,然后把碗一块块地套紧倒放,一层碗,一层稻草。装满后,盖上一层稻草,然后盖上竹篾盖子,用厚竹片加固,最后用大铁针穿着麻绳把竹篾盖与竹笼绑紧。罐、汤匙、酒盅、
-23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茶壶、等同样用竹笼包装。瓶类、茶壶等包装时,流(嘴)与把(耳)要先用稻草分别扎紧后才装进竹笼。装笼方法与碗类相同。 对于容易破损的产品,以粗纸浸成浆,糊在人物的手、链等易损部位上,再用粗纸把整个工艺品裹紧,然后进竹笼。装笼时,竹笼四周用稻草铺厚塞紧,隙缝间亦用稻草塞紧加厚,封盖加固。这种方法用于瓷雕工艺品的包装。
陶类的缸、瓮、钵采用大、中、小套装,用稻草作隔离层。瓮沿用稻草塞牢,用草绳捆紧,以防碰撞损坏。
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包装基本沿用旧方法。20世纪60年代,内销瓷器仍用旧方法。70年代,竹笼逐渐被纸箱取代。80年代,用纸箱、纸盒包装。先后设计生产瓷雕艺术瓷等专用的悬空式、开窗式包装盒,以及各种规格的成套茶具、咖啡具、餐具等专用配套包装盒,盒外封面印刷精美,产品可透视,颇受客商欢迎,曾先后获华东包装大奖、优秀奖。90年代前后,内包装采用泡塑软型和锦盒包装。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