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06期(总第482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探析
谭丽丽1,陈红伍2
(1.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贵州 贵阳 550000; 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摘要]长期以来,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工作重点,解决和发展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随着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推进,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完善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迫在眉梢。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当的思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养老;社会结构;路径[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对中国老龄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划时代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缓和和解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乎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程度。而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无疑给激活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发展背景之下,农村老年人养老的需求、服务和意识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基本上可以依靠有保障的社会保障系统有效解决,而农村人的养老问题却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子女进城,老人
留守村庄,没有依靠;另一方面,农村老人没有稳定养老支出来源。因此,农村养老既不能走传统的依靠养儿防老的老路,也不能走城市居民依靠养老金养老的城市之路。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农村社会结构现状
研究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先研究和了解农村社会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演进及其结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社会无论是在人口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和改变农村养老模式。
[收稿日期]2020-02-27
[作者简介]谭丽丽(1985—),女,海南省人,讲师,硕士;陈红伍(1980—),男,贵州省人,博士在读。
(上接253页)背景下正常稳定的粮食市场建设,储备粮的管理工作必须得到重视,储备粮的品种结构、规模数量调整需以实际人口量和消费需求为依据,以此满足应急供应和市场调控需求。还应针对性地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以此基于粮食存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提升储备粮管理能力。储备粮的品种结构优化也不容忽视,这一优化应以口粮安全为基础展开,其他用粮的兼顾也需要得到关注。考虑到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与储备粮的质量安全监管联系紧密。相关部门需做好储粮安全和质检的多种形式、途径宣传工作,提升消费者粮食安全意识,保证其能够主动抵制不符合要求的成品粮,在消费者的监督之下,相关部门可更为积极地清理不合格的储备粮,配合库存管理制度的完善,储备粮的整体质量保障、规范化的粮食库存管理也将顺利实现。
2.5 落实好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通过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严格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即可自觉遵守粮食入库和销售出库检验制度,索要证明和发票的习惯也能够由此养成。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需严格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开展工作,杂质较多、水量过多等不符合要求的粮食也需要及时清理,以此保证粮食质量安全问题能够有效规避。还应基于信息网络建立粮食流通行业信息体系及企业电子信用档案,即可结合信用等级评定,有效约束和规范粮食经营者行为。
2.6 加强粮食执法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为保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粮食安全,法律武器的应用极为关键,因此必须重点推进粮食立法。粮食立法的关键在于建设粮食执法和质量监测体系,以此覆盖生产、购销、存储、监管等全过程,粮食流通过程中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监管
作用,推进法制化的粮食行政管理建设。有关部门需积极引入和培养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业务人才,以此充实粮食检验和质量监管队伍,持证上岗制度的严格落实也需要同时得到重视,以此推进粮食质检队伍的进一步优化。粮食管理专项经费的设立也极为关键,以此为质检设备的更新维修、相关执法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粮食检验和储粮质量监管工作自然能够顺利提升。
3 抓好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保障广西粮食品质
为适应“一带一路”背景,广西壮族自治区必须抓好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以此保障粮食品质,而除了上文提及的措施外,还应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提出的粮食行业发展主攻方向,如推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建设重要物流通道和节点、优化粮食进出口布局和品种结构。基于粮食行业发展主攻方向,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还应积极应用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并积极开展粮食行业质量检验职业技能大赛,以此从技术和人员两个角度入手,更好地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粮食检验与储粮质量监管工作需关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积极构建绿色储粮新体系、做好粮食质量监管工作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工作路径。为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一带一路”提出的粮食行业发展主攻方向必须得到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 赵春艳.储备原粮质量管理预防控制研究[J].黑龙江粮食,2019(08).[2] 梁利军,王丽娟,范彩霞,毛亚丽.山西省粮食行业质量检验职业技能大赛浅谈[J].粮食加工,2019(03).
[3] 姚远.让“互联网+”助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J].中国粮食经济,2019(04).
-25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06期(总第482期)
1.1 农村社会人口结构
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主要停留在封闭自成体系的农耕模式方式,与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打交道。社会交往以家庭成员为主,以赶集的方式进行市场交易,满足基本生产生活资源需要。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城市展现出经济的拉力作用,农民开始离开农村,外出务工。长久以至,伴随着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离开农业农村就业,农村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人和儿童留守村庄,从事农业劳动,而青壮年人外出务工,成为候鸟型人员,每年只有春节等少数节假日返乡探亲短住。因此,老人和小孩成了农村一道独立的风景线。伴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外出的青壮年已经不再年轻了,他们的父母已经从老年人迈入了需要照顾的老人。尽管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返回了农村,但是他们却面临收入低下、生活负担重等多方面的困难。1.2 农村社会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经历了两次转折和变化。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农业仍是主要生活支柱,人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农业劳动和手工劳动。二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社会的各种支持和建设,使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单一土地经济,变化为在保持原有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催生了农村二、三产业。在经济形式上,由单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各种合作社、股份制、个体户、有限责任公司、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丰富和发展了农村经济形式,增强了农村经济活力。1.3 农村社会文化结构
几千年来,中国都流传和延续着养儿防老的养老文化。这个文化的表现或者说主要支撑就是多生小孩和重男轻女的思想盛行。认为儿女多了,养老有保障。可是,伴随子女进城务工,并在城里安居落户,养儿防老的传统就受到了冲击。主要表现为父母和子女居住地的分离,农村老人住惯了农村,已经极度适应农村生活方式,不愿意在城里居住。而进了城的农村人,好不容易在城里有了安生之地,出于子女教育等因素考虑,又不愿意回到农村。这样,必然导致农村部分老人和本以为可以依靠的子女分开居住,不住在一起,传统的靠子女养老方式无从谈起。外部环境变化,必然引起内部变化。
2 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基于中国农村社会人口、经济、文化结构变化的基本现实,农村养老问题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2.1 面临从依靠子女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在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为继的情况下,农村养老面临从依靠子女养老向依靠社会养老转变。从养老成本的角度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老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基本养老物质层面问题解决了,但是老年人生活等方面的护理、照看等养老服务内容,由谁来做?由谁来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由谁来实施?由子女还是社会来具体实施?老人感情和心理感受,观念转变等方面的问题又该如何关怀?2.2 面临个体养老向群体养老转变
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在依靠子女养老送终的在家养老的个体养老方式。但是,在子女不在身边,子女无暇照看和陪护的现实下,社会化养老必然把个体的养老方式转变为群体养老方式,即在养老院统一养老。群体养老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家庭
城乡建设与发展
要有承担养老费用的经济能力。对于这一点,就目前来看,农村多数家庭压力还是比较大,毕竟家庭收入有限。二是老人的思想观念要改变,愿意到养老院养老。农村很多老人并不愿意去养老院,主要是感情上过不去,心理上不能接受;另外就是养老院生活也许没有在家自由等因素。三是农村要有垂手可得的养老院。农村群体养老离不开养老院,因此,农村养老院必须跟进和配套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2.3 面临单一价值养老向多元价值养老转变
传统的养老方式由于有子女陪伴,注重对年老父母吃喝穿盖住,以及病护等物质方面的内容,而群体养老模式下,除了保障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日常护理外,还要增加心理辅导、娱乐项目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以及承担入院老人与子女沟通和服务等多元价值内容。
3 农村养老路径
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体系问题,既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又关系到农村发展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振兴,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检验乡村振兴成败的一个关键指标。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农村养老。
3.1 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机构
目前,中国养老机构基本上只覆盖县乡两级,农村养老院基本没有。由于县和乡级养老院一是离乡村较远,二是其容纳有限,不可能承载所有的有进院需求的老人。补足农村养老院这个短板,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首要任务。应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或者相邻行政村联合建设的模式,建设村级养老院,与农村卫生室共同推进。可以说农村卫生室是农村养老院的重要补充和支撑。老年人身体虚弱,偶尔伤风感冒,生个病是很常见的事。因此,农村养老院建设必须有配套的卫生室作为附加设施,否则,乡级养老院的建设就是失败的或者说是不完美的。3.2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
如何建设农村卫生院,可以采取公立为主,鼓励民间资本加入。在县乡一级基本保持每级有一个公立养老院,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私立养老院;在村一级,鼓励村级设立和承办村集体所有制的养老院,民间资本可以入股,并引进相关管理和服务方,就地消化一些人员就业。总之养老院的设立和性质要以公立为主和保证村级养老机构的集体所有性质,即使是混合所有,也要保证其集体所有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养老院一定程度的公益性质。同时国家应在财政补助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农村养老院正常设立和运转。
3.3 加大对养老机构的监督评定
养老机构的性质与幼儿园、卫生院的性质一样,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对老机构的设立和运转政府不但要提供人、财、物支持,而且要对其运转的正确性和效率效果要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其保质保量提供服务,确保村民愿意到院养老。对农村养老院的监督,既包括其收费合理性的监督,也包括其财务支持合理性的监督,同时还包括其提供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包括饮食安全、卫生安全、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监督评价。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确保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程静.农村家庭养老的孝文化剖析[J].农业经济,2014(02).[2] 王章华.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探讨[J].山西党校报,2012(10).[3] 崔华泰,王阳.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国外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02).
-2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