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创新

2024-09-15 来源:步旅网


化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创新

摘要:本文对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创新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讨,希望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化学专业;师范教育类;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措施。我校化学(师范教育类)作为教育部、财政部首批唯一资助的化学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我国化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任,我们将通过改革化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的任务。

一、化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进入21世纪,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地加强教师教育改革的力度。我们放眼世界,根据国情,从师范改革的中微观入手,立足于化学教育专业,经过理论探讨与研究,提出了“2+1+1”新型骨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教学,加强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见习一实习(Ⅰ)一反思一实习(Ⅱ)”的“四段式”教育实践模式,构建“模拟小课堂”、“微格训练组”、“见习研修班”、“跟班听课组”(2~3周)、“实习学校基地班”等小班化学习与实践体制,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后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和示范重点中学教育的双向对接,构建了一种崭新的新时期高素质教师和教育家的培养机制。

“2+1+1”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将本科阶段的化学教学整体规划,课程重组为基本素质课(外语、思政人文、化学专业)、教育系列课(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管

理等)、教学实践课(化学教学论、见习、跟班听课、模拟、试教、微格训练、教育实习等)三块课程。本科期间循序安排形成符合教师教育成长规律的教育链,有机交织形成宽带施教的教学体系,并与实习基地、见习学校相衔接,建设符合现代教师教育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

该模式体现师范教育规律的三块课程的渗透与融合,强调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结合、大学与中学实习学校的联姻,课程重心整体下移,通过在中学见习、实习顺利实现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见表1)。

本特色专业建设点旨在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师范教育师资培养体制,创建一个开放的、富于弹性的、高质量的教师人才培养新体制。目标是:提出一个为培养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现代基础教育的新型骨干师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个高质量、多元化、强调创新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案;经过研究与实践,解决长期存在

的师范性与学术之争;解决教育理论与学科专业理论长期脱节的现象。

二、贯通制新型师资培养的实践教学创新

高师“2+1+1”贯通制新型师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在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创新并力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的新型骨干教师和教育家,满足城市重点中学和农村中学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实现“两个对接”,形成职前培养与在职培养相互衔接的多层次、立体交叉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创新体系,体现了师范教育培养的目标、优势和特色,为重点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教育后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2、探索“2+1+1”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探索自愿选择、分流竞争、发展个性、分层培养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板块课程结构的新型师资培养模式,不仅能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上手快、后劲足”的教师,而且为高等师范学校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和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并持续保持教师教育的领先水平。在推进教师教育创新中注重中学优秀教师的参与,构建专业教师、教育学家、中学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教师教育队伍,建设5~8项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与高水准教材。构建适应教师终身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3、创建“四段式”教育实习与实践模式

探索了“见习-实习(城市中学)-反思-实习(农村中学)”的四段式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好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互补的双特色教育实习基地30余个,使学生成为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凸显师范生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反思=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的规律,体现了教育实践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对接,开放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反思”式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强化教育见习、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充实和更新实习内容、增设教育研习、实施执教技能质量控制,构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下教育实习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式,提高教育实习管理功能,提升师范生教育专业化能力,为师范生免费教育后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4、创新教师教育小班化教学实践体制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我们探索建立“模拟小课堂”、“微格技能小组”、“见习研修班”、“跟班听课组”“实习学校基地班”等师范生小班化教学与实践制度,利用外聘特级教师、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资源,实施本科生教育教学实践“导师指导制”,设计出一种富有弹性和活力的师资培养方案,针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善于反思的研究型实践者。

5、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标准示范实验室

该项目已于2006年被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该项目建设可实现对教学优质课、师德表率、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德育教师、心理指导教师、金牌教练、教法观摩等施以数字化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比较完整的化学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库,建立集文本、光盘和网络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学习资源库,实现教师教育课程、课件、影像等各类资源、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提供信息和技术上的支持。

6、构建师范生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微格教学训练方式,构建现代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从化学教学技能的学习、微格教学训练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控制,促进试讲者教学技能的自我反思与提高,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益。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综合素质按照质量标准实施严格质量管理,真实评价每位师范生的综合成绩,为社会提供讲诚信、高透明的师资评价机制。对师范生实行“大学一导师一中学”三维质量评价顺应了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打破了单一封闭的师资培养与评价体制,符合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上述建设目标和教学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学院还将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契机,力争经过4年左右的建设期,依循“本科教育一中小学教育服务实践一继续教育一再实践”的路径培养优秀教师的思路,构建本科学士学位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有机连贯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本科阶段教育理论课程改革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重点;相关课程围绕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基本素养设置,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掌握化学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的优秀化学教师、基础教育专家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