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风险评价方法

2021-10-14 来源:步旅网
1.1 风险评价 1.1.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1.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1.1.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

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

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

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1.1.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

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1.1.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

A.1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等级 标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5 4 3 2 1 表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没有停工 企业形象 5 死亡 丧失劳动能力 100万元以上 重大国际影响 行业内、省内影响 地区影响 公司及周边范围 形象没有受损 4 50万元以上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截肢、骨折、业的安全方针、制度、听力丧失、规定等 慢性病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完全符合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无伤亡 1万元以上 2 1万元以下 1 无损失

表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 20-25 风险等级 A/1级 极其危险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实施期限 立刻 15-16 B/2级 高度危险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C/3级 显著危险 2 年内治理 4-8 D/4级 轻度危险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3 E/5级 稍有危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表 风险矩阵表

5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极其危险 后 4 果

3 等 级 2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1 稍有危险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1 2 3 4 5 A.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分值 10 6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3 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 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实际不可能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分值 10 6 3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频繁程度 分值 2 1 频繁程度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分值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7 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2 1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完全符合 人员伤亡 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5000以上 1000以上 100以上 停工 公司 停产 装置 停工 部分装置停工 部分设备停工 1套设备停工 没有 停工 公司形象 100 40 15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行业内、省内影响 地区影响 10万以上 公司及周边范围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以上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形象没有受损 无伤亡 1万以下

表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实施期限 >320 A/1级 极其危险 立刻 立即或近期整改 2年内治理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160~320 B/2级 高度危险 70~160 C/3级 显著危险 20~70 D/4级 轻度危险 <20 E/5级 稍有危险 A.3 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A.3.1 风险的定义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

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A.3.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A.3.1.2 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

表控制措施的状态(M)判定准则

分数值 5 3 1 无控制措施 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 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 控制措施的状态 A.3.1.3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

表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判定准则

分数值 10 6 3 2 1 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更少的暴露 常态 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 每月一次出现 每年几次出现 更少的出现 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注1: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注2: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A.3.2 事故的可能后果S

表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表事故的可能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分 数 值 10 8 4 2 1 事故的可能后果 伤害 有多人死亡 有一人死亡或多人永久失能 职业病(多人) 职业相关病症 财产损失(元) >1千万 100万—1000万 10万—100万 1万—10万 环境影响 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 永久失能(一人) 职业病(一人) 需医院治疗,缺工 职业性多发病 轻微,仅需急救 职业因素引起的<1万 无环境影响 身体不适 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A.3.3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

表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R)

R=MES >180 90-150 50-80 20-48 ≤18 风险程度(等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风险程度的相对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