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22-06-12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于春财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8期

科学教师清楚地知道,科学不是学校课程中引人注目的部分,但它是一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极倡导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过程加强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科学知识的理解。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科学活动的起点,也是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基础。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应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点,更加全面地去感知事物,再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一上课就让学生观察:拿一个马铃薯放入水槽中,看!马铃薯沉下去了。接着我向水里不断加盐,使盐慢慢溶解在水里,当盐加到一定量的时候,看!马铃薯居然慢慢浮起来了。当学生看完这个实验后,都对马铃薯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感到非常好奇,这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马铃薯为什么会发生沉浮的现象吗?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个个积极动脑,积极探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

爱动是学生的行为特征之一,让学生动手操作虽符合学生的行为特征,但要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并能坚持下去,就必须使学生对操作内容有新奇感,对结果有求知欲,以致跃跃欲试,急于动手探个究竟。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使之产生操作的内在动力非常重要。因此,课前就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和教学重点。改变过去单纯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学生“科学是有趣的”,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演示实验活动中。为此,我准备了旋转的纸风车、通电线圈吸大头针、显微镜等教具,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真正感受科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的好习惯。如,在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时,首先让学生预测一下:面前的物体哪些溶解,哪些不溶解?学生会提出多种结果:白糖溶解,面粉不溶解,或白糖、面粉都溶解。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就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认真探究。因此,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非常重要。

三、明确操作目的,加强操作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科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学生要研究一个问题,必先想到用实验的方法去解决,但在很多时候都是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就开始争先恐后拿起桌上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实验材料手忙脚乱地操作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玩一通之后,桌上凌乱不堪。问题解决了吗?没有。分析原因,学生只是好奇,等他们的新鲜感一过,兴趣就没有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只看到了做实验时的一些简单现象,根本没有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甚至连为什么要这样做,做完之后到底要干什么也是一头雾水。这样盲目的操作,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好组织、引导,让他们真正参与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之中。

总之,实验操作能力是人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手和脑互相促进,可以达到心灵手巧的境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有步骤的组织,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