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民俗旅游发展的几点对策
2024-05-13
来源:步旅网
2011年8月 第28卷第4期 长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 Aug.,2011 Vo1.28.No.4 皖北民俗旅游发展的几点对策 谢政伟 ,胡 飞 ,王怀平 ,王 建 (1.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安徽蚌埠233000; 2.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皖北地区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发展空间广阔。要扭转皖北民俗旅游发展 相对滞后的局面,各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及宣传推介力 度;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精品;要扩大游客的参与性,开发适销的民俗旅游商品;皖北地区间要加强 交流合作;注重民俗旅游与其它旅游资源的适度融合等。 关键词:皖北;民俗旅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1 1)04—0033—0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 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皖北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 见》(国发[2009 ̄41号)精神,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 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 省,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见》(国办发 ̄2005)18号)制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 的若干意见》(皖发(2009)24号),进一步明确要推动 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挖掘丰富 文化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并提出“没 的民俗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民俗旅游,尽管取得了一 有皖北旅游的兴旺,就没有安徽旅游的崛起”这一口 些成效,但民俗旅游发展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 号[11。从安徽旅游发展格局来看,皖北地区应该是一 题。要力促皖北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进而实现皖北 个重要的版块,但多年来存在的“南热、中温、北冷” 旅游的突破发展,就应该寻求一些符合本地区实际 的格局至今仍未打破。为扭转皖北旅游发展滞后的 的发展对策。 一、局面,2010年3月11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加 一快皖北旅游发展座谈会,这为皖北旅游业发展提供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民俗旅游资源 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是发展皖北民俗旅游的前 皖北地区历史文化厚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 提和基础。就目前而言,皖北民俗旅游仍然缺乏科学 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广阔。目前民俗旅游在国 长远的发展规划,盲目重复开发的居多,且开发水平 内外方兴未艾,要真正实现皖北旅游突破发展,缩短 不高,深层次挖掘不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一时 与皖中、皖南的差距,将民俗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都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切人点与 要改变这一现状,皖北各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 突破口。据了解,在今后五年安徽省将要实施的旅游 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将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甚至经 项目“1318”行动计划中,皖北民俗旅游就是其中重 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本着先规划后开发建 收稿日期:2011—O4—2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皖北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研究》(2O11SK485)、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 (BBXYHHWH2010C05)。 作者简介:谢政伟(1975一胡王飞(1969一建(1969一),男,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俗研究。 ),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民俗美术、民俗集会等研究。 ),男,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俗体育研究。 ・王怀平(196&一 ),男,安徽巢湖人,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及民俗文化研究。 33・ 长治学院学报 设的发展原则,在制定民俗旅游发展规划之前要开 的民俗旅游,为外商投资民俗旅游营造健康有序的 展充分调研,缜密讨论,科学论证。就国内而言,民俗 发展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旅游发展虽有“印象・刘三姐”这样的成功范例,但不 各地可以选择在举办大型展会、节庆等活动期 乏一些民俗旅游项目由于粗制滥造、竞相模仿、低水 间加大民俗旅游宣传力度,重点展示国家级、省级非 平重复建设等原因,而出现的亏损严重的现 。皖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介绍各自历史渊源、表现形式及 北地区要深入研究国内外民俗旅游发展成功与失败 特点,增强人们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例如 的案例,既要借鉴民俗旅游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又 淮南是豆腐的故乡,其传统豆腐制作工艺颇有名气, 要立足本地实际,挖掘整合本地有效资源,要结合市 当地政府以此为契机,每年定期举办的中国豆腐文 场发展需求,为自身发展明确定位,注重差异性发展, 避免同质化倾向,突出本地特色,注重挖掘内涵,力 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宣传民俗旅游资源, 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从某 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最有效保护。皖 北各地要吸取国内外发展民俗旅游的失败案例的教 训,注重选择性、保护性开发。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 要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加强管理,做到有制度约束、 有措施落实、要严格奖惩、注重监管,使民俗旅游健 康合理有序发展。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皖北民俗旅游资源尽管丰富,但由于地处经济 欠发达地区,政策扶持不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 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 在,致使民俗旅游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要促使皖北民俗旅游大发展,就必须改变落后 观念,将民俗旅游发展当作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皖北 各地各级政府除了继续充分发挥组织主导作用外, 还必须克服现有困难,千方百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 给予有效支持。各地要结合本地民俗旅游发展实际, 借鉴民俗旅游发达地区的有益经验,锐意创新,打破 陈规,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积极招商引资,并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方 面提供更好的保障,吸引外商投资民俗旅游,尤其要 对引进的大的民俗旅游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做好跟 踪服务,排除一切影响发展的消极因素。政府要多途 径、多形式筹措发展资金,并设立一定数量的民俗旅 游发展基金以扶持民俗旅游发展,同时要引导民间 资金投入到民俗旅游发展中。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结合皖北民俗旅游宣传推介不到位、营销意识 不强等问题,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旅游企业要做好 民俗旅游宣传文章,利用有利时机宣传,推介本地区 化节已成为淮南一张亮丽的名片,该文化节还荣膺 “2010年中国十大品牌旅游节庆”称号,值得其它城 市借鉴。此外,蚌埠举行的中国花鼓灯艺术节、宿州 砀山的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毫州的中国酒文化 节、宿州的中国灵璧石国际文化节等均产生了不错 的效应,对宣传本地的民俗旅游起到一定的作用。随 着京沪高铁的即将开通,也可适当扩展到京沪高铁 沿线地区,以便巩固既有客源市场,挖掘潜在客源市 场,进一步扩大皖北民俗旅游的辐射面与影响力。 除了传统媒体之外,要积极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的 力量,建立皖北民俗旅游网,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 荐本地区的民俗风情,并适当配以专家学者的文化 解读,及时发布更新有关的民俗旅游动态,并提供在 线服务,与各地游客建立交流平台,认真吸取民俗 旅游发展的意见、建议等。 四、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精品 皖北旅游目前尚处于“一流资源、二流服务、三 流开发”的起步阶段[21,民俗旅游尤其如此。皖北民俗 旅游发展历来缺乏重头戏,竞争力和影响力可想而 知。要使皖北民俗旅游突破发展,就应该树立品牌意 识和实施精品战略圜。比如花鼓灯作为首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 保护工程国家中心39个试点项目之一,在国内外拥 有较高的知名度,皖北要用好、用活、用足这张名片。 以蚌埠而言,可以花鼓灯为龙头,将“中国花鼓灯第 一村”冯嘴子村建成一个集花鼓灯保护、旅游观光 于一体的民俗旅游新景点。 皖北地区不乏一些有影响力的民俗节会活动, 如淮南的中国豆腐文化节、蚌埠的中国花鼓灯艺术 节等都做得有声有色;蚌埠的涂山禹王庙会、清明庙 会,阜阳的界首苗湖书会、大黄庙会等在皖北都是 比较大型的民俗活动,可以结合相关资源打造民俗 旅游名片。此外,皖北民间手工技艺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其中阜阳界首彩陶曾被学者称为“中国近现 代四大彩陶之一”,现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谢政伟,胡飞,王怀平,王建皖北民俗旅游发展的几点对策 化遗产名录;蚌埠作为全国闻名的玉器市场集散中 心,建成的光彩玉器文化城日前被命名第四批“国 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地要继续利用这些资源把 民俗旅游做大做强,扩大旅游市场。总之,要选择资 六、皖北地区应加强交流合作。共谋民俗旅游大 发展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皖北地区地缘 人缘相亲、文化相似,民俗旅游资源呈现出许 源较具优势、知名度较高、发展前景较广的项目进行 相近、多共性,但皖北民俗旅游发展至今仍然各自为战,以 重点培育,以便带动本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 单打独斗居多、合作共谋发展不足,未能形成皖北民 五、扩大游客的参与性。开发适销的民俗旅游商品 民俗文化只有贴近民众、深人人心,才能保持强 盛的生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明确提出:“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 购、娱等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有讲头没看 头,有看头没玩头”等问题在皖北民俗旅游发展中还 不同程度地存在。 皖北要发展民俗旅游,就必须提升民俗旅游的 文化内涵,在品位上下功夫,力戒低俗乏味。要增加 游客参与的互动游乐项目,让游客适当融入到民俗 活动中去,加深对民俗文化的认知,获得深刻的印 象。就皖北而言,可以在一些景区让游客学习演练华 佗五禽戏,模仿花鼓灯、泗州戏等歌舞表演,其它诸 如剪纸、绘画、石刻、盆景制作、皮影戏等民俗样式, 都可以适当地积极融入到互动旅游环节中去,增强 游客的参与度。 要充分挖掘民俗内涵,从民俗文化中开发具有 市场发展前景、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商品。目前皖 北民俗旅游商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水平不 高,大有潜力可挖。皖北传统手工技艺诸如彩陶、紫 金砚、乐石砚、剪纸、农民画、石刻、微雕、珍珠等都具 有不错的观赏、馈赠、居家装饰或收藏价值,可以大 力开发,在开发时既要注重高端人群的购买品位,更 要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同时要注重开发新品种,要 注重文化内涵及科技含量,要考虑如何与现代消费 习惯衔接、融合。对于其中富于地域特色的饮食,比 如八公山豆制品、雪圆小吃、白根柱炒货、符离集烧 鸡、临涣酱培包瓜等老字号,均可以进行产品延伸, 尝试开发新品种及改变营销方式等。此外,还可以适 量生产花鼓灯、泗州戏等道具,以满足民间艺术爱 好者的需求。总之,开发出的民俗旅游商品要确保游 客能吃得好、带得走、记得住,从而更好地推动本地 区民俗旅游的发展。 俗旅游发展“一盘棋”思想,难免会出现资源内耗、恶 性竞争等局面。 “皖北旅游是个整体,做好区域合作这篇文章至 关重要。”回皖北民俗旅游尤其要树立统筹意识,做到 协调发展。要积极利用有影响力的平台联合宣传推 荐,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可以由各市轮流坐庄,举 行皖北民俗文化节,借助央视等媒体集中宣传推介 皖北民俗旅游精品项目。据了解,山东八个京沪高铁 沿线及辐射城市已成立高铁旅游联盟。皖北各地可 以利用京沪高铁、合蚌客运专线开通后给民俗旅游带 来的机遇,打造类似“皖北民俗旅游三日游”的旅游 模式,皖北各地只有通过交流协作,才能真正做到资 源共享、客源共享、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互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皖北地区蕴含着丰富多彩 的旅游资源,拥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省 级风景名胜区、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5处国家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级景点红色景区和6 个4A级旅游景区嘲。基于此,皖北在打造民俗旅游的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本地区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 化、革命旧址等旅游资源,将民俗旅游与自然风光 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旅游、考古游等有机结合,以满 足游客的不同需求。皖北各地要做好各种旅游资源 的有效配置,努力打造互相交错、集民俗旅游、历史 文化、红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产品。这样游客在领略 本地区优秀民俗文化的同时,又可欣赏到优美的自 然资源及独特的人文景观。 参考文献: [1]罗绍明,张震.现代性语境中民俗旅游发展道路的 探索[I].广西民族研究,2009,(4):179. [2]李跃波.皖北旅游.寻找腾飞的支点[N].安徽日 报,2009-3-23(1). [3]杨琼,陈建勤.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 [J].江苏商论,2007,(11):78. (责任编辑王建华)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