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课案例

2021-10-12 来源:步旅网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课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一、案例背景:

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本课时的关键是做好直观演示。因此,我以活动教学法为主,适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建立分数的概念。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要的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合适的活动,能使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工作,有效促进大脑两半球功能和谐发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在玩弄学具中,通过折、剪、比和看、想、说等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增强智能。

二、案例过程:

(一)情感激励,导入新课

师: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故事引入:一天,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超市买食物,它们买到了4个大月饼。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你说它们应该怎么分?每只兔子可以分到()个

师:每只兔子分到几个你就拍几下手。 生:拍两下。

2、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这次,它们买到了2个大月饼,它们每只兔子可以分得( )个。

生:拍一下手。

3、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买食物,找的很辛苦,只买到了1个大月饼。两只兔子傻眼了,应该怎么分呢?

生;不拍手了。

师:怎么不拍手了?

师: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是一个整数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比如这半个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课件演示分月饼)

师:同学们,要把一个饼分两只小兔,怎样分才公平?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代替饼分分吗?

1

师:谁能说一下,你是把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只小兔分到这样的几份?每只小熊分到几份中的1份?你猜猜看这2份中的1份用什么样的数表示比较合适?(此时可用课件演示分饼的过程)

师: 个饼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教学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了2块,在横红线下面写“2”。表示其中的一块,在横线上面写“1”。

师:同学们想一想, 这个数表示多少?(表示圆的一半。)它还能表示别的东西吗?(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一个正方形的一半,一根绳子的一半,一本书的一半````这些都可以用 这个数来表示。)

2、折纸巩固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或线段,折出它的 。请观察一下有几个 。(可演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几种不同折法)

3、练一练

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

4、小组探究学习其他分数(用圆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线段)。

同学们刚才是把一个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 。如果把它平均分成3份、4份、5份甚至更多份,每一份还能用 表示吗?每份又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下面就请每人选择一种纸片或线段,折一折或分一分,看它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用哪个数表示?把它填在表格里(师指屏幕上表格说明)。

先折一折、分一分、再说一说、填一填。 每一份用分数表平均分成的份数 示为

下面就分学习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组得到的新数最多。 5、小组汇报

2

6、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纸片,分线段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数,像 、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7、看书质疑,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反馈矫正

1、折一折。拿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叠出它的几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课件出示。

2、图中涂色部分能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吗? 3、说说图中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 。”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 。”

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

2、课件出示;比较 1/2 、 1/4 、1/8 1、学生猜测

我们知道整数可以比较大小,分数也可以比较大小,你来猜一猜 和 谁大?为什么?

2、验证

请你通过画图来验证你的想法。 3、发现

(1)你能比较出这些分数的大小吗? (2)你发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1、把一根绳对折2次,可把这根绳子( )分成( )份,每份是这根绳子的( )。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分数,并且初步了解了几分之一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还学会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学们动脑、动口又动手,学得认真,掌握得好。

四、案例分析: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数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想象性和空间性,而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感知为主,不利于理解与接受。如果牵强的将抽象的数学与形象的学生连在一起,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抵触与“迟钝”。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本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小兔子分月饼的故事情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发现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工具性借助,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过程。

“活动教学”思想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一般情况下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对年幼的学生来说,活动对于学习的理解、认识的发展,更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教学媒体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实物学具的充分应用可以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利于理解数学算理,一定程度上把枯燥的教材变成了“活教材”。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能够深刻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对此知识稳定的认知结构。

例如: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活动教学为主,教师和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学具,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分、折、剪、画、比活动中,手、眼、脑、口同时并用,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思考表达中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实际意义,由形成的愉快的形象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种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一盘皆活”的作用,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