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全面理解教学目标,理解全册 中,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起 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对学生不 到一种榜样示范的作用。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情感 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上的相容,会缩短彼此心理上的距离,会创造出无拘无 3.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性。许多学科教材中心理健康 柬、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这 教育的内容并非直述出来,因此,老师必须吃透教材,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 准确地把握文章字里行间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以 韧不拔的哲理;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以邱少云趴 2.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 语文为例, 《挑山工》一文,在挑山工的话中包含着坚 全部身心积极参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是封闭性的,只重 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动作、神态描写,来揭示邱少云具 视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只注重学生的接纳而忽 有钢铁般的意志。如果教师能选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进 视学生的创造;只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内心 一步深刻理解课文,是不难发现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健康 世界的变化。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必须改 教育因素的。再以地理学科为例,整个教材体系从了解 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克服困难 家乡开始,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如人口、 勇于进取的行为以及自尊、自信的人格不是在教师的说 资源等自然状况,经济、文化等人文状况等,这样便可 教中,而是在自我积极参与的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一 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进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 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实践、锻炼才能 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把 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 个人的成长进步与祖国的繁荣紧密联系起来。 各种情境,让学生有自主的权力,激发其创造性;给学 4.心理健康教育的濡染性。例如,一位地理老师在讲 生表现的机会,促使其自我实现;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 到“环境危机”的专题时,他详细地论证了地理教育对促 的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让他们能自 进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并要求学生积极探究周 我调节自己的心态、行为,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学生 围的环境问题,做成小报告,然后集中起来共同讨论。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体验多方面的锻炼,其心理素 显然这既使得学生学会了地理知识,又使他们懂得了尊 质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重自然、关爱环境,遵循客观规律,促进人地和谐共生 的道理。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做到有 机、适度、灵活地渗透 (三)教学过程层面: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1)要讲究有机渗透 教师应当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寻找心理健康教 育的合理渗透点,任何为渗透而渗透的做法都是不正确 1.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 关系 (1)树立现代教学观。现代教育理念将教学的本质 的。如果教师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渗透,或者 定义为“交往”,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 寻找的“渗透点”是为了方便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这显 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成 然是走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学科教学渗透贵在自 为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者。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然、贴切,它与整个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是紧扣的,是 因素,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 有机融合的。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体的观念,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决不 首要策略就是“顺其自然”,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2)树立现代学生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 应尽量避免生硬渗透。 (2)要讲究适度渗透 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适时有度”。 “适时”,就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花在集中渗 只是装知识的容器。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不断发展、逐 渐成熟之中,他们需要尊重、理解、鼓励,他们不可避 所谓一般只能利用3~5分 免地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又需要真诚的帮助。教师应把 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f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不仅要以自己的智慧 钟),如果一节45分钟的学科课有20分钟集中渗透心理 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塑造学生 健康教育,那不叫学科渗透,该叫心理健康教育课了。 的健康人格。 所谓“有度”,一是要注意渗透高度,即渗透目标不宜过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 高也不宜过低;二是要注意渗透梯度,即在了解学生个 是所有教学活动Jl ̄lJ进行的立足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 性心理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 的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 接受性及渗透的循序渐进;三是要注意渗透效度,即教 关系,尊重、关心、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营造一种 师要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适时调整渗透的策 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在这种交流过程 略,把握渗透的效果。 1 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学术空间■ (3)要讲究灵活渗透 堂管理方法。 、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同样,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 健康教育也没有固定方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 3.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 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 态。这种“心理背景”的优劣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 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 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 育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所指出的:“教师 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渗透形式上看,有 工作本质上就是推销工作。因为教师要想方设法说服学 分散式与集中式,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等。 生,使他们相信教师所教授的这一学科是有价值的,是 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 值得学习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 知矫正法、游戏法等。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 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 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便构成了不同的渗透策略。 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 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 许多教师普遍存在“渗透死板”的问题。如我们在各种 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 “公开课”中最常见到的一幕,往往是教师在该节课结束 带动课堂的良好气氛。 前集中渗透几分钟,或者让学生在稿纸上写心得给听课 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课堂管理层面:努力创建人性化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 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其中,切实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 者看。显然,这样的渗透方式“痕迹”太重,过于呆板, 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而且还要激活 课堂管理也被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渗透,是学 正开展起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得到有效保证。然而需 科渗透的重要环节。要实行良好的课堂管理,使学生在 要指出的是,学科渗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 课堂中有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能经常体验良性的 中只是其中的途径之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还需要多 情绪,从而有助于维护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 渠道、全方位的配合。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T作”。 1-选择适当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模式是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也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勒温提出过三类领 理模式各有优缺点,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在 理健康教育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这是因为民主型管理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北京: 导方式,即民主型、专制型与放任型领导方式。这些管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卫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4]莫雷,任旭明等.中小学心理基本原理.广州:暨南 多数情况下,民主型管理方式应该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模式比较容易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 大学出版社,1999. 师生互动较为自然、和谐,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当 与实质。 2.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 [5】李佑顺.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估系统设计.扬州大学 [6】蔡永红,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反思.心理 学,2001(11). 然,这种管理模式也特别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4). 课堂管理涉及课堂秩序的建立、课堂活动组织与反 等诸多方面。譬如,在课堂秩序建立方面,埃默等人对 差异对学生的行为、成绩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无数的 【7】廖立兵.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教学研 [8]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纲要 [9][苏]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广州: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0. 馈、课堂中的表扬与惩罚、课堂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处理 究,2005(1). 有成效和成效差的教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种 (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教育实践业已证实,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使用以及能否正 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教师能否使用恰当的策略处理 [10]陈筱洁编著.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广州: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电邮: 编辑/何妍舒娟终校/于洪 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健康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正确的 和知识,努力形成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之有效的课 23@1 63.com) 学生观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有关原理 shihaiyun一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