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2-05-27 来源:步旅网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新津县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成都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 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

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

(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新津县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

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应用电子病历系统(CPR),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系统功能:(1)在医疗单位内建立起以财务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单位内部医疗、药品、人事、资产、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医疗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在医院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3)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动态监管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4)按照确定的各医疗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设定诊疗目录,限定其诊疗范围,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5)通过药品管理系统,确定各医疗单位的基本医疗用药目录,限定用药范围,对目录内药品定价管理,对目录外的药品严格限制使用,规范医疗单位的用药行为。(6)实现影像图像和影像报告等数字化存储、传递,并在医院之间共享。(7)实现实验室检查报告无纸化传输,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造成的差错。

2、公共卫生管理系统

系统介绍:主要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卫生许可和监督执法、应急指挥、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卫生信息等模块。对疾病监测预警、传染病报告处置、儿童计划免疫、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其中新开发的系统必须与上级已统一开发的公共卫生系统软件实现链接和系统集成共享)

系统功能:(1)通过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不断更新,实现对全县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2)医生通过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诊治,并可避免重复检查。(3)实现对疾病的自动分类筛查、对特殊疾病及时报告、追踪。(4)实现对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自动生成并归口提示,提高管理能力水平。(5)实现对疾病预防与监测、卫生执法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6)动态反映公共卫生信息,及时作出预警预测,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3、新津卫生信息网

《新津卫生信息网》是卫生系统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介绍和宣传新津卫生、反映工作动态、公开卫生政务信息、公布卫生服务流程、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实现卫生电子政务等。在不断完善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查询窗口、网上论坛等功能。

(四)一张健康卡

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EHR),记录居民从出生到计划免疫、历次体检、保健、随访以及门诊住院治疗等一生中重大健康信息。居民办理健康卡后,可通过健康卡网上挂号,查询医疗费用、检查结果及既往就诊信息等。居民健康卡与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卡对接,未来托展与银行卡的绑定,实现刷卡、缴费、结算和自动转帐等功能。

三、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时间及成效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 “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阶段见成效”的方法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实现全县卫生系统信息一体化。 (一)、第一期建设内容、成效及完成时间 1、建设内容:

(1)、确定网络通信公司,完成县信息办、县卫生局网络管理中心到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乡镇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内外网络铺设。

(2)、确定软件功能需求,招标确定软件开发公司,购买并扩展功能,合作研发以医疗、药品和财务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医疗和公共卫生县级管理平台。

(3)、购置服务器、磁盘阵列等托管到县信息办的设备和卫生局网络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需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

(4)、分步完成在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精神病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武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1家乡镇公立卫生院和10家以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试运行。

2、阶段成效

实现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网络全覆盖;在医疗卫生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卫生局实现对全县所有医疗单位医

疗行为、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等全面监管,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具体如下:

(1)、所有医疗单位实现对本院医疗、药品和资产财务、人事计算机管理;

(2)、通过药品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各医疗卫生单位药品、疫苗进货渠道,保证药品疫苗质量;

(3)、确定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用药目录,对目录内药品定价管理,对目录外的药品严格限制,限定用药范围,规范用药行为;

(4)、卫生局确定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设定其诊疗目录和诊疗价格,确保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5)、记录药品流通去向,必要时跟踪药品疗效,按上级指示及时追回被查封药品;

(6)、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生成的各种财务分析报表、人事统计报表,适时了解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人员资质和变动情况;

(7)、逐步建立病人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居民就诊及健康状况,为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打下基础;

(8)、卫生局通过公共卫生县级平台,实现对疾病预防与监测、儿童计划免疫、卫生执法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9)、卫生局实时掌握县域内公共卫生工作运行情况,及时作出预警预测,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10)、依托比较健全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以慢性病、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信息化管理。 3、完成时间

2008年4月发布软件招标公告,2008年12月完成项目建设并开始试运行,2009年3月进行验收。 (二)、第二期建设内容、成效及实施时间 1、建设内容:

(1)、在卫生局建立新津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

指挥中心系统是将多屏图象处理、信号切换、网络等技术综合应用于一体,形成的一个具有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先进的大屏幕信号处理与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并有应急指挥的音频、视频、监控等设备的布局和接口,能够通过远程动态监视监测现场并实时传输视频、音频信号。并具视频会议功能。

(2)、建立视频会议系统。以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在县卫生局建立视频会议主会场,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设立分会场,通过网络把主会场和分会场连接起来,达到远程会议、远程培训等功能,并与市卫生局、县信息办视频会议系统连接。

(3)、县级医疗卫生管理平台与成都市级卫生管理平台和县级各相关部门连接,实现信息互通。

(4)、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5)、将所有标准化村卫生站接入系统管理平台。 (6)、在新津县医院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电子病历系统(CPR)、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等模块。

6、在《新津卫生信息网》、社区触摸屏上开通个人健康信息查询功能,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等。

2、阶段成效:

(1)、县卫生局及卫生单位实现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远程监控、远程指挥等,提高卫生行业的应急处理能力;

(2)、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实现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县级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4)、医院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等,实现无纸、无胶片的数字化信息传送,并可实现全县各医疗单位之间检验、影像等数据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惠及人民群众。

(5)、居民使用健康卡。

(6)、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全覆盖。 3、实施时间

2009年4月-2010年12月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新津县卫生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负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审定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督促卫生信息化工作开展,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经费保障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间断投入的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由县财政投入和卫生系统自筹向上争取多渠道解决。各单位要将业务收入的1—3%作为信息化经费列入支出预算,由卫生局统筹安排,确保我县卫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保障

实施卫生信息化是对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的革新,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功能不断完善,必然改变现有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卫生局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并将卫生信息化工作列入全县的专项目标进行管理,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目标顺利完成。

(四)制度保障

卫生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