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按照《x市关于做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
按照我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小学关于做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帮助学生家长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为进一步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在学习日下午放学后存在接送难、监管“空档期”的问题。我校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课外服务工作体系,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施原则
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定位在解决部分家庭孩子放学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安全存在隐患的社会难题。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规定课程教学之外,开展便民性服务措施。
我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会坚持以下原则:
(1)主动性原则。充分利用我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对学生家长确有困难无法按时接送或无法看管的学生,在下午放学后的时段,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2)自愿性原则。课后服务坚持“立足需求、积极服务、家长自愿、学校受托”的原则,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会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
三、服务程序和办法
(一)成立xx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进行下午放学后家长正常接学生的情况调查,摸清无人接送和无人看管的真实情况。
(三)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我校的实际,召开班主任会议,详细制定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申报条件。
(四)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班级审核后报学校批准。
(五)签订课后服务协议书和安全责任书,实施课后服务具体活动。
四、服务时间、对象和内容
1、服务时间: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学习日(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除外)学校正常放学后开始,冬春季16:20——17:00,夏秋季16:50——17:30。
2、服务对象:
下午放学后接送或看管确有困难的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必须家长亲自提出申请、通过班级审核、上报学校,学校审核后签订家长协议书,学校方可统一实施课后服务工作的活动。学校根据各年级申请人数及学生家长意愿进行编班,课后服务按照学生课业“减负”精神,切实做到“三不”原则,即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服务人员:
我校在职教师,实施轮流上岗的原则,教师参与的工作纳入正常的教师考核和绩效考核。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要做到按时参加、按时点名,组织好纪律和安全,管理好学生在校的活动,以及组织结束后家长到校接学生的签字程序。
4、服务项目
坚持科学性和安全性相统一,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合理确定服务内容。我校结合师资及场地条件,确定“1+X”的课后服务模式。
(1)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学校安排学生在教室、功能室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
(2)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或集体借阅图书的形式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把学校现有的活动教室当做课外服务工作的阵地,加强学生艺体及科技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4)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向孩子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历史题材的纪录片,适合学生性格特点的'、健康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
(5)利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老师的专业,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或是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及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
(6)创新形式开展服务。我校着眼学生成长,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探索,创新形式,采用与校外活动场所、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正规社会团体联合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研学旅行的形式,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五、保障机制
1、提高认识,明确课后服务重要意义。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学生等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各学校要正确对待群众关切,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切实保障参加课后服务活动的学生安全。
4、完善工作管理制度。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规范课后服务行为,
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统筹校内资源,开发学校课后服务课程,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
5、完善工作考评机制。制定专门管理与考核办法,体现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评价权重,将管理人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