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稿

2024-04-11 来源:步旅网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

  一、会议的意义

  启明学校语文课改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了,大家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市级和镇级小学语文教研室也组织了多轮的培训,从课标解读到教材培训,从教学策略到教学,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课改的成绩不断走向辉煌。但是,课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全国掀起了对课程改革的反思,语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引起了广泛地的讨论。前一段人民教育刊登一组文章,闫学和王晓春的关于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讨论,再次引起语文界的争议。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阅读教学大赛,分别在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汉举办的。会议结束,全国小学语文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做了发言,他发言的中心议题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他在发言中高度宣扬“倡简”,既“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是“启明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会”,是落实上级及我校的,其实也就是要研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众所周知,现代的书都不好教,正所谓教学难,难教学,现在成为广大教师的心病。特别课改以来,我们对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大家也期待着召开这样的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故此,我校就在本次教研会上确立了这样的会议主题。

  二、肯定的成绩

  本学期,我校小学也有部分语文教师经过构思,在校园里展示了他们教学的风采,了语文教研交流的机会。我们不能说是他们的教学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至少也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那就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要怎么教,阅读教学、教学等,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

  三、教学的现状

  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最担心的一个课题——教学,对于以前我校教师所进行的公开教学,对于他们的获得的成绩我不敢说得太恭维,对于他们所授的课,我听了以后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说,他们跨出了教学的第一步,是他们教学生涯中最难走的第一步,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一半。但这样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就没有问题了。我作为本次经验交流会的主持人,我对于教学,听课也有将近有30节了,听了这么多课,我很有感触。首先我觉得这些老师能去承担这个公开教学已经是很不简单了,他们是很勇敢的。

  在这30节课里,可以说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有的课堂教学不得不让我倾媚和赞叹。因为今天在这里不是开教学的会,我就不作说谈。

  下面我针对,我校教师教学的情况,谈一谈教学的现状:

  1、重课内,轻课外。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力求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正确的,也应该遵守的。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按课时计划,每周也就是两课时的教学。能力的提高要靠日常的积累,能力也不能靠单一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知识和提炼技巧,还要靠生活的观察和社会实践等因素丰富的素材。过程实质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渠道。而我们现在,大多教师把的指导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堂教学也就只能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和激发兴后,就让学生动笔文。由于脱离生活的实践和观察思考,学生一动笔就是套话连,或者枯燥无味。要写好,必须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如果每次都有观察实践、搜集信息、活动体验的基础,那么再回到课堂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学生不会,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素材,没有感悟,不知道写什么,这是文的第一道屏障。另外能力的提高在于多练笔,要多练笔,光靠课堂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多练笔的契机。比如,充分利用的参观活动、意义假日、娱乐游戏、社会公益等活动,让学生写见闻、写体会、写。也就是说,能让学生动笔的活动,就让学生动笔。这样做是课外求发展,课内求质量,课内和课外密切合作,形成互补,才有望提高的能力。

  2、重教材,轻自主。

  受传统的影响,唯书唯上的观念依然严重,甚至是不可动摇的。认为教材是国家下发的,教材是统编的,教材不能不用,而且是必须用,还要用好。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怎么用教材应该有教师的自主权。特别教学,年复一年写着同样的题目,学生厌烦,教师也厌烦。教学方法多年也得不到创新,今年你是这样教的,来年那个教师还这样教,这样的乏味的教学,怎么能提高教学的水平呢?我们说,重视教材不等于完全尊重教材的命题。我们完全可以修订,甚至是创新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素材非常广泛,某个事件,某个见闻,某个活动都可以作为训练的载体或内容。在今年的教学评比活动中,我看到很多教师,打破教材的规定,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了很有特色的教学。因为是自己研究的,是自己思考的,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课堂教学很有。这就打破千一律的教学模式。我记得,阜蒙县泡子中心校包青梅的一节教学《诗歌创作》,这节课具有挑战性,因为从小学教材编排看,很少有诗歌的训练,而事实经过训练学生完全有这样的能力。包老师先从背诵诗词入手,揭示内容,然后以秋天为话题,让学生谈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都有一种感受,那就好似见物生情。秋天是丰富多彩的,秋天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当你看到落叶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让学生拿起手中的落叶,让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玩味。这片落叶在学生的眼里,不仅仅是个落叶,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落叶仿佛眼前多彩的秋天画面,仿佛看到大雁南归,仿佛听到落叶的哭泣,这些富有情感的想像,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20xx年春季的时候有一位教师执教的想像《故事新编》,这是以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为背景,续编童话故事的训练。先让学生回顾《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命运,引发学生同情心。然后假设你在某地看到了这样遭遇的女孩,你会怎么做?想像小女孩的心理、语言、行动。通过课堂中的对话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真挚的情感。然后教师让学生新遍这个童话。这节课,是教师独立思考基础上设计的教学,由于学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还有教师执教的《蛋壳的坚固与脆弱》,这是一节活动。教师先让学生操作一个小实验,用尖锐的硬物击蛋壳凸面和凹面,然后让学生得出结论。实验仅是教学的载体,关键是让学生怎么把这个实验过程写出来——写清楚,写具体,写条理。在写之前,老师还给学生了词语超市。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活动,谈不上是教学方式的穿心创新,但是,从学生角度上来看,确实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受——原来也可以这样学。

  我想,教学不能老守一个模式,要时常给学生一种新鲜和好奇的感觉。就像我们穿衣服和吃饭一样,总穿一件衣服,吃一样饭,肯定觉得没有生活的乐趣。教学也是一样,时常的调调口味,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可能就会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呼吁教学的自主性。

  3、重兴趣,轻方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学生没有兴趣,那么也不可能写好。问题是我们重视兴趣的同时,是不是也忽视了一些基本的训练呢?新课改以后,小语界提出教学要尊重儿童的兴趣,放手让学生自由,提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于是大家去遵从了,去实践了。然而,我们发现学生和过去学生相比较,不但能力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文不条理,句不成段,废话连,甚至是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果我们六年的都这样搞,语文真成了忧患的语文。

  兴趣是重要的,方法更重要。我想学习光有热情不行,在有热情的基础上还要寻找通向成功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还要研究以下怎么走是正确的,是高效的。那么方法不能不教,有人说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通过练笔感悟出来的,要让学生有,就不能教方法。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方法是钥匙,方法是工具。我们已经探讨出来的方法,并且是有效的方法,为什么不教给学生呢?难道让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再回过头来领悟方法就好吗?什么是效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然后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是才是有效的教学。也是这样。我欣喜的看到,我们今天的这三节教学。都不失方法的指导——包括怎么观察,怎么想像,怎么写具体。

  我们知道的文体不同,方法也不一样,写人有写人方法,写事有写事的方法,写景有写景方法,这些基本的规律,应该在指导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

  4、重大文,轻小文。

  所谓大文,我指的是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园地的。一个学期八个单元,学生就写八次。通常还有不负责的教师,八个也可能没写全。如果一个学期仅凭八次训练来提高能力,效果甚微。

  所谓小文,我指的是学生平时的小练笔。别小看是小练笔,有了小练笔,才能做大文章。由于

  教师死守教材,加之教材安排小练笔相当少,所以教师就忽视了这样训练。小练笔可以随时的进行的,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时间,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写几句话,写个片断,写一片,都是小练笔。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资源,比如课文的空白处,结尾的延伸处,生活的联系处,文体的模仿等,都是练笔的很好契机。

  5、重保守,轻创新。

  所谓保守,就是延续多年教学的老路子,不敢放开手脚。比如,高年级教学课堂结构基本是:审清题目与要求——拓展思路——编写提纲——动笔——交流评议。我不是说这样的教学结构不好,而是觉得太陈旧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模仿他人教学的套路,没有自己的设计。原来在公开课《争做推销员》,这节教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教学要创新,要敢于创新,包括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的形式。

  6、重指导,轻。

  很多教师把教学的力量都花费在指导上,当然,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也不可能写出好。但是的也很重要。叶圣陶说,好是改出来的。怎么改,教学的起到反馈和规范的作用。很多老师指导完就完事大吉,关于学生写得好与坏,给个等级或分数就可以了。学生拿到教师的,多是一看等级,也就了事了。每次,学生必然存在共性和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是全程的教学。有问题,不能留给下次,否则越欠越多。关于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比如家长参与,文章发表,络互动都是很好的方式。 问题是,教师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因为教学牵扯精力实在是太大了。

  四、我的建议

  以上,我分析了教学的现状,下面我简单谈谈关于教学建议:

  1、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我们对课程标准并陌生,几乎是天天讲,天天学。可是真正体会课程标准内涵的太少了,特别是课程标准中对提出的要求,没几个教师放在心里。在教师的心里,知道有这么课程标准,但是一到教学准备的时候,或盲目地寻找教学案例,或盲目地套用的教学模式,或盲目地听从的意见,或者顽固地凭自己的经验。课程标准必须学,并且要学透,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不能失去语文教学的方向。

  摘抄语文课程标准中阐述:(课件展示)

  课程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阶段性目标

  1—2年(低段)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4年(中段)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5—6年(高段)

  1、懂得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和想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五、教学建议

  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

  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阶段性,我们不能超越儿童的阶段性来搞训练,其实,课程标准已经提出了学段的要求。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应该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操作体系。例如很早北京的景山学校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的构建了教学的序列。该校实行“读写结合,以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以名家名为典范,严格进行训。

  一、二年级在集中大量识字的同时,突出字词句的训练进行大量造句、抄书、听写句子和段落、看图写诗写片断、写等练习。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反映周围的人、事、物,养成观察习惯,积累素材。这样,到二年级下学期,“绝大多数学生就能在教师指导下写出三、四百字的短文,为下一段启蒙打好基础。

  三年级是启蒙阶段。主要采取“放胆文”的形式,把文章“写开”、“写顺”。从三年级下期起,就指导学生围绕中,用逻辑思维去选择和组织生活中那些生动、形象、具体的材料

  要使具体,叙述细致生动。

  四年级是掌握规律,严格训练阶段,教会学生如何写人、记事、状物等。

  五年级是运用规律,提高水平阶段,训练学生能写出夹叙夹议央抒情的儿童小品。 那么我们能不能构建自己的教学序列体系呢?

  3、走进儿童的生活

  周一惯老师发表文章呼吁教学呼吁儿童。所谓“儿童”就是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充满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天地。这个世界的主人是儿童,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有着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哀愁,憧憬和企盼。”

  周老师认为“小学生与儿童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小学生注重的是学历阶段,而儿童注重的生命的历程,小学生近乎“知识体系”与“技能章法”的传授,而儿童里强调回归儿童自然的天性,不应该受到“知识、技能、章法”的约束。儿童就是尊重儿童的心里特点,要他们把要说的话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儿童更重要的是给儿童看的。教师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去干预儿童的世界,儿童应该是在他们相互促进中成长。提出“儿童”就是尊重儿童的生活。是儿童之间的一种交流,不是“作业”。

  我在这里,不想评论周老师的认识,但是给我深刻的体会是,要尊重儿童的生活教。回过头来我们看,有多少教师理解了儿童,又有多少教师真正的理解了儿童,走进了儿童的生活。

  4、创新的教学形式

  前面,已经提到了创新教学形式的问题。形式是手段,形式服务教学内容。如果说有好选题而没有好的教学形式,教学照样没有活力,学生照样对没兴趣。

  教学的形式决定教学风格和特色,例如读写结合式、话题聊天式、络互动式、情境烘托式、合作探究式、模仿训练式、生活体验式、游戏活动式、观察访谈式等等,教学的途径和方式具有广泛开发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求研究,去摸索,去改革。有道是“不破不立”。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新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实质训练,不能脱离课程标准的要求。

  5、采取多种手段激励学生。

  我们必须改变“学生教师一评”就了事的局面。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励学生喜欢。例如鼓励学生发表作品,办手抄报,办集,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学校画廊展示,举办讲演,络征文。

  谢谢大家的聆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