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花的哲思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川端康成《花未眠》
凌晨醒来,朦胧中看到窗台上的仙人球开了花,顿时,被它的美所震撼了。
刚过四点,透过落地窗帘的缝隙,我看到天色已经微微泛白,仙人球开的花从窗帘后探出头来,白色的花瓣,米黄的蕊。记得昨晚睡前,它还是花骨朵儿的样子,像是细细的青蛇,却是雪白的小脑袋,长长的花茎宛如蛇身灵动婀娜,含苞待放,犹如少女掩面的俏姿,引人遐想。它定是趁我睡时偷偷开了的。仙人球的花,如荷叶清雅,若百合纯洁,美丽不可方物。我惊呆了,养了这么多年的仙人球,却是第一次完全看清它的美。
之所以选择养一盆仙人球,不仅是因为它的绿色效应,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懒,又记不住浇水偶尔得兴了,也是胡乱浇一通。也亏得它生命力顽强,没有旱死,也没有淹死。它会开花,真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想起前些日子刚看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里面有句话感触甚深。[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当时理解得十分浅薄,没有作者那种类似于信仰般的神圣之感,只是觉得有些感动,感动于那株花的美与生命力。而现在,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那种从心里,从灵魂深处油然而生的敬意,对生命,对美,对自然的景仰。那份动容,实在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
我想到凡高的向日葵,像是画布上一堆堆闪亮的燃烧的颜料。他的图画被阳光浸泡,被阳光燃烧,受到燃烧的太阳的鞭打和空气的扫荡。他的画无疑是美的再现,那画家与向日葵灵魂的碰撞。然而在美的画也是自然的化身,来源于自然,总会稍逊于自然。因为画是恒定不变的存在,而真实的自然美转瞬即逝,瞬间成就永恒,死亡成就不死之美。美终究还是自然的。诸如罗丹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达乐像》,宗达的狗,长次郎的茶碗与繁二郎的画,都强调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于认真观察自然。
在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中,作者提出要达成具有较高品质的艺术的美,需要三个境界。对于引发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亲近,去探知,去认真观察而不能仅凭头脑去想象,“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要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光凭头脑去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听来似乎容易,其实,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人感受美非常的艰难,“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尽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的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最高。对观察到的事物反复探究,反复品味,并要纳入自己已有的丰厚文化积淀中,调动各种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美的真,“自然总是美的”,这是作者对于艺术美的真缔的探知。自然的艺术才是最美的艺术。对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一旦邂逅,引发内心美的感受,就不要轻易放弃思考,人有人言,花有花语,二者交流是一种缘分,它来自于心灵上的豁达与冲淡。“一朵花也是好的”,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应该承认,日常生活中的人对于化乃至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的体验是有时间性的,善于感受深思的人对于偶然的巧合,结队不会轻易错过,往往伴随着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倘若人类对于自然的感悟达到这种境界,那时就不仅仅限于对花的解读了。
生命的脆弱或许渺小,生活存空间的贫瘠或许狭小,但都不会阻挡生命的美丽。虽然个体生命是短暂的,并最终回归与虚无,然而只要每一个生命个体抓住过程的美丽,不断丰富生命的内容,那么个体的生存便有了意义。相对于永恒而言,短暂似乎是一种折磨,但它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生命因丰富而不在苍白,不再虚无。盛开的鲜花明知下一刻的毁灭,也要在开放中成就着自己的快乐。这何尝不是它的意义。而我们,只需知道,在这一刻,花未眠。
高三:紫陌清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