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开幕词2篇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大家早上好
我谨代表中国高校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欢迎各位代表来到美丽的桂林,参加由分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交流研讨会,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在我们主席台上就坐的两位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成员、浙江林业大党委书记宣勇教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法规法规处杨毅新处长。
高校后勤司法改革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期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起,国务院和教育部就没有再召开全国性的会议,来推进后勤改革。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后勤管理分会的出面,每年组织召开交流研讨活动,一是每年年初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高校后勤改革推进年会,再就是围绕后勤中的难点问题,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为全国高校后勤系统提供传递政策信息、交流典型经验和研讨热点问题的重要平台。今年4月,高校后勤管理分会进行了换届,新一届的分会秘书处由浙江大学移到北京,落户中国人民大学,分会秉承传统、一如既往的重视开始后勤系统的交流和研讨,培训理论研究工作。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后勤人事分配制度,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今年后勤管理分会受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务的委托,起草了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草案。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经过的改革,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但后勤队伍已开始进入新老交替、许多学校都面临后勤队伍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的问题。高校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高校后勤如何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升级等级,合理构建和薪酬体系。如何创造吸引高学历、高学历人才向后勤流动的机制和环境。如何在合法用工的条件下,加强劳动用工成本的核算与成本控制,如何适应国家有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求,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些都是我们期待认真研究和交流的重要课题。
本次会议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了长期担任高校领导又分管后勤工作,又是高等教育和经济管理学科的著名专家宣勇书记,邀请到了长期从事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制定工作的劳动法专家杨毅新处长。二位专家将为我们做精彩的专题报告,我们还邀请到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后勤一线的管理骨干和领导,做典型的经验交流,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为与会代表提供最新的政策信息,研究成果、工作思路和有益经验。有效地推进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研究与试点,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全国高校后勤战线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同志们,都异常的辛苦,我们后勤分会其实也很想把这支队伍组织起来,现在在其他的管理领域,比如说公寓管理、思想政治工作、餐饮、接待等等,都有分会的专业部,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相关领域的年会、研讨会,也组织相关行业的同志们交流、沟通,甚至在交流沟通中间能够换一种心情,通过会议得到休息。但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同志们有的出席的机会比较少,我们现在还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所以我们想每一年都要安排比较好的主题,能够动员同行在一起进行交流。同时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让我们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同志们,还有相关的领导,能够看一看美丽的大好河山。所以我们以后想都安排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选择个合适的区域,开类似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队伍建设的论坛和年会。恳请各位能够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参加这种交流沟通年会的过程中,把各学校把自己好的经验、新的理论成果贡献出来,与同行分享。
最后我代表后勤管理分会向各位专家和各位代表向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在金风送爽的深秋时节,我们相会在榕城,“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付出艰辛劳动、辛勤汗水的福建中医学院领导以及全体会务组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面对西方科学的挑战,面对国内部分人士的非议,中医药事业受到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尤其是今年更是喜事连连。5月国务院发布22号文《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就是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提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7月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四年来我们分会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建设工作,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交给的多项研究项目——中医医德规范研究、中医医德评价体系研究、中医院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建设研究,目前还在承担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研究项目。通过研究梳理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仁和精诚。值得一提的是我分会的这些研究成果,都已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并作为政府文件开始实施。我会多位委员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有的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有的出版书籍、发表文章,向大众传播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养生知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我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高兴的是由于我分会的呼吁和努力,中医文化学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学科,作为重点培育学科进行建设。
昨天,我分会完成了委员换届工作,新一届委员会不仅汇集了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方面的专家、学者,而且吸收了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药企业文化建设、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者、实践家,目前第四届委员会有委员170人、常委65人,涵盖面广,阵容强大,已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最大的分会之一。
各位代表,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医药事业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医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医药文化分为心、手、脸三个层面,也就是核心价值层面、行为规范层面、物质形象层面。“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形态,其产出规律、作用方式、传承路径等都表现出它的独特性。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排他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的特征,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研究,包括中医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尤其是原创思维)、人文精神、医德伦理。要梳理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既要继承、整合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的,还要创新先进的中医药文化。要提升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
第二,中医药地域文化发掘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既要打造地域中医药文化的品牌,更要塑造中医药精神,提升中医药的形象。
第三,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包括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国内传播各种媒体,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国际传播,探讨和孔子学院合作的渠道。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包括中医院、中医药企业、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心、手、脸三个层面的建设。弘扬中华优秀医德。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机构文化品牌。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们相信,新一届中医药文化分会将在总会的领导下,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在中医药文化研究、普及、推广、建设方面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