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xx年文化工作会议,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会议、市委八届五次和六次会议、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以及刚刚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今年和今后我市文化工作,为编制实施好我市“”文化发展规划,把广州文化强市建设推向新的阶段进行部署。刚才陶诚局长代表局党委作了工作报告,下面我就回顾“十五”期间我市文化建设和推动今后我市文化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落实省、市委关于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市的重大部署,不断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十五”时期是我市文化发展最好的时期,文化建设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一是努力打造广州文化品牌。举办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颁奖、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金狮奖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第四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等各项大型文化活动,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得到各级领导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二是专业艺术创作与展演成效明显。各专业艺术团体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了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同时,大力开拓演出市场,积极参与公益性演出,在培育、引导观众,活跃城市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共创作、上演作品511件,获得国际和全国及省级奖项126个。先后成功举办“假日文化周”、“纪念堂之夜”、“广州之夜”百场艺术精品演出系列活动,推动了演出市场的繁荣。三是群众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各区、县级市高度重视、全面实施群众文化“金穗工程”。基层文化阵地、工作队伍、文化活动、文化服务全面加强,形成网络,群众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羊城之夏”、“都市热浪”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兴起。原越秀区、原荔湾区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区,番禺区和被天河区龙洞街分别荣获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称号和优秀文化广场称号,天河区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广州图书馆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四是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取得新进展。考古发掘和地上文物保护硕果累累,南汉德陵、康陵列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南越王宫署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为大遗址保护项目,南越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山纪念堂、余荫山房、莲花山古采石场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剧、粤绣等五个项目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番禺区沙湾镇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从化市钱岗古村的广裕祠荣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一等奖;创新了锦纶会馆整体迁移,汉水关遗址原地原状保护,沙面建设群整片保护等有效方法;完成了黄埔军校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以区、县为重点开展了全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各博物馆积极改进陈列,拓展服务,扩大宣传,坚持免费开放日,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旅游,博物馆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五是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投资规模之大、项目之多,是建国以来罕见的。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等26项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各区、县级市兴建了一批新的图书馆、文化馆和影剧院。六是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文艺单位改革、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以及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等方面勇于创新,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文化体制改革道路。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的结果。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有以下四点经验和体会:
(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了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五年来,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先进文化引领我市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出文化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站在时代前列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领导者,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
(二)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立足点。我们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强调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市场,改进文艺评奖制度,实行以奖代拨,坚持“广州之夜”高品位、低票价演出,奖励和支持在演出市场上取得成效的艺术团体;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重视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等群体的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羊城之夏、都市热浪广场文化、关爱未成年人演出、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先进文化建设的成果;着力加强基层文化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活动内容的“四基”建设,夯实基层文化工作基础,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三)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始终把繁荣和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文化建设是一种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我们强调,文化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增强建设意识、强化建设职能,扎实推进文化系统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业务建设。回顾几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正是各级文化部门坚定不移地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重视文化积累的结果。
(四)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是文化创新的中心环节,也是促进文化艺术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五年来,我们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政府对文化事务的管理,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自主运营”的文化新体制。从宏观到微观,从体制到机制,从管理到运营,从试点到全面,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通过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体制及机制创新,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力,促进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为我市文化建设开拓了新领域、赋予了新内容、开创了新境界,大大提升了文化的竞争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十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为今后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时期将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20xx年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贡献力量。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确立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重点,规划文化发展的蓝图,促进今后五年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化。
(一)加大精品创作和生产力度,着力打造优秀文化品牌。当前,我们的文化作品从数量上看已经不少,琳琅满目,但还是未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化资源没有完全转化为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是文化产品的质量与品位不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缺乏吸引力。因此,要继续实施精品战略,加大精品创作和生产力度,集中力量创作一批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展示岭南特色的、人民群众喜爱的,经得起市场、观众、历史检验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精品。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文化精品立项、创作、营销等运作机制,以文化精品为龙头,促进文化艺术繁荣,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消费、享受文化产品。
文化精品还必须有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因此,要继续做大做强“十五”期间我市形成的文化品牌,并努力培育打造新的品牌。以广州之夜、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羊城之夏”、“都市热浪”广场文化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等品牌为平台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以中国音乐金钟奖、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品牌为基点充实文化名城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知名度;以名人、名剧、名作和知名文化品牌为依托,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现泛珠三角、穗港澳等区域联动,进一步扩大文化精品和品牌活动的影响。
(二)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人才。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重点抓好文化行政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文化艺术各门类的高精尖人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为其提供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会与舞台、管理与服务,使之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要培育引进一批学术、文化艺术带头人,一批名人、名角、名编剧、名导演、名画家、名雕塑家等,尊重和发挥他们的独创个性、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使之成为文化建设的旗帜,带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同推动文化发展。
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动力源于科技。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未来20xx年把中国塑造成创新型国家,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同样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各个领域的文化建设,比如在舞台设计、博物馆陈列、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信息共享工程、文化行政许可与监管、政务公开等方面要积极引进科技手段,共享科技进步成果,加快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
(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将于今年2月份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的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全面铺开。广东省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之一,广州市则是广东省的试点城市,肩负着繁重的改革任务。因此,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坚持“两手抓、两加强”,盘活存量,扩展增量。在盘活存量上,要以改革体制和机制为切入点,突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转换内部机制,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增强活力,改进服务;艺术院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发展规律,建立有利于文化创新、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市场,加快转企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司制改造,成为文化市场主体,创新体制,改进机制,增强活力。在扩展增量上,要重视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培养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三、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党的xx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着力抓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建设,特别要加强农村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引领社会风尚、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人民大众的重要作用。
(一)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跟上,逐步使农村村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农村文化建设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培育农村文化市场。要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流动图书馆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做到县县有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一镇一站(文化站)、一村一室(文化室)、一人一册(书)。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平安社区。社区和谐平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要继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文明素质,构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以人为本,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和谐社区环境,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以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依托,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基础。加大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组织开展“十佳”社区文化站(室)的创建活动,免费开放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社区文化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团队,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社区文化工作队伍;发展完善私伙局、舞蹈、美术等业务团队社区文化组织,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实现社区文化社区办。 同志们,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制定“”文化发展规划,谋划未来五年的工作,并认真抓好20xx年的工作,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春节快到了,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