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范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范文1:小青蛙听故事
一、说教材
《小青蛙听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上学期,《我能干》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二、说教学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2、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3、知识目标: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二)活动重点、难点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重要。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故事教学的特点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三、说教学具的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鱼、小青蛙、月亮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2)知识上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游及跳这两个基本动作。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小鱼和小青蛙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二)学法主要采用了“角色游戏法”、“讨论谈话法”、“观察法”等。采用角色游戏法是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趣味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趣味游戏法恰恰是实现纲要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望的最好途径。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五、说活动过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教师边敲击圆舞板边有表情的说:“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2、第一次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出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3、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二次欣赏故事。提问:“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4、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再次欣赏故事。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点击出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夜静悄悄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回答每个幼儿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5、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6、再次通过课件,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小青蛙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7、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文学作品。六、说活动延伸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又有谁来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小动物安安静静倾听故事的故事,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表演区——表演游戏:小青蛙听故事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语言区——多种形式的听故事,如:边看边听故事、听录音故事、听老师给大班哥哥姐姐讲故事、集体欣赏、小组欣赏、故事区域里欣赏。范文2:黄豆宝宝变魔术
一、设计意图
《黄豆宝宝变魔术》是主题活动《营养的食物》中的活动之一,我们都知道豆浆、豆制品营养丰富,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黄豆宝宝变魔术,这是依据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选择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内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用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二、活动目标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颁布《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目标:1、知道黄豆可以制作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活动的重点:通过观察比较黄豆及豆制品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整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比较干湿黄豆的不同、了解黄豆能做各种豆制品这几个环节完成。三、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物质准备主要有干黄豆、湿黄豆、豆浆机、豆浆、豆制品录象、卤汁豆腐干等等。知识经验准备是事先请家长带孩子参观菜场。四、说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观察比较知识深入活动延伸关于引出活动,我考虑了很多。在以往的活动开始部分,大多采用游戏、角色对白,引出活动,为了更高的领会〈〈纲要〉〉中将各大领域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的创设情境(将黄豆倒在地上,)让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科学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结合,自然的引出课题。在旁观者眼里看来,这样设计也许要乱一些,但我觉得对幼儿收获更大,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尝试。基本部分是:(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4)通过看录象,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结束部分:听优美的音乐,幼儿吃豆浆、豆腐干、卤汁豆腐干。请小朋友一起品尝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东西。并教育幼儿它们不光味道好,而且还很有营养,是我们的好朋友。活动延伸:去自然角观察黄豆宝宝的又一个魔术(黄豆发芽)。整个活动由浅至深,从易到难。范文3:做错事不找理由
一、说教材
《做错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会交往主题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找朋友、愿意与人交往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要从小培养幼儿能说真话,能比较自觉地控制行为。所以,在活动做错事不找理由中,我将以故事为载体,以幼儿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作品分析、判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对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分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知道犯错误不找理由,只要敢于承认,并能真诚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弥补,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及社会性发展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2、能力目标: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做诚实的好孩子,感受诚实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幼儿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要讲真话,做错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责任是一种诚实的行为。所以将本条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重点的依据:大班阶段是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了幼儿由于社会经验不够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错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让孩子了解犯错后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不诚实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犯错误后主动承认。难点的依据:要对生活事件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既需要借助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又需要灵活运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时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达,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经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大班阶段是幼儿诚实这一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大班幼儿犯错误后推卸责任、找借口的现象,这就是不诚实的现象。而对幼儿来说问题就是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学习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诚实之人,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同时也体现了《纲要》的规定。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2、移情体验法移情是幼儿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以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做错事这个话题本身是幼儿并不愿意面对的,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小猴犯错后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发讨论,因此懂得做错事并不可怕,知道正确的解决就会得到别人谅解。3、生活再现法社会性活动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来指导生活实践。在评一评喜欢谁游戏中,我运用设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将幼儿的生活场景重新的呈现出来,能帮助幼儿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4、集体讨论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5、情感浸润法。社会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意图渗透在情境之中,通过设问、追问、判断讨论、以及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教育效果。五、说学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对幼儿进行目标培养时,主要采用了感知体验法、猜测讨论法、判断分析法、总结反思法等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设计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活动一开始我会出示故事《站队的时候》的图片,直观形象的教具能将幼儿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我会这样进行引导:小朋友看,图片上都有谁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以此激发幼儿去认识、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2、讲述故事战队的时候,引起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做错事应该怎样做:(13分钟)《站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了:小猴子在排队的时候将小兔子头上漂亮的蝴蝶结给拽了下来,但小猴子犯错却不承认,将错误推卸给后面的小猫的故事。七、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根据新纲要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我将教材中视频播放这一环节取消,而设置了课外延伸,让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犯错误推卸责任的事情,求得爸妈的原谅。第二天来园进行交流,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否则课堂内容过多容易使幼儿接受不了,从而使课堂内容流于形式。二、教学策略的选用(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会了,而且懂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