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芦雪庭诗会”跟“菊花诗会”有何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4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22

红楼梦先后举办了四次诗会:一,海棠社,二,菊花社,三,芦雪庭梅花诗会,四,桃花社。多年来,很多人都把诗词和红楼梦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但如果换一种读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诗词的背景、意境却是游离于红楼梦当时故事发展之外的。

《红楼梦》中,有组织的大型诗歌结社一共有两次,起过两次社,第一社名为海棠社,探春提议,李纨为社长,起社时间为秋天,集会是在探春所居之秋爽斋,所作之诗为“咏白海棠”。第二社名为桃花社,林黛玉为社长,以一首《桃花行》开社,时间为春天,故名桃花社,所作之词为“咏柳絮”。

这五次地点各不相同,但是是诗社成员比较固定:.李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这是最初几个,后来还有史湘云、邢岫烟、薛宝琴、香菱、李纹、李绮等一干人。

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李纨出题,题目是名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

地点是:秋爽斋

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等十二个,各认一题或数题,七律,不限韵。

地点是:蘅芜院

第三次,赏雪社:李纨主邀并出题,题目是《即景联句》,五言排律。

地点是:芦雪庵

第四次,桃花社:因黛玉偶然作了《桃花行》七古一首而引起的,大家议定,而未能实行。

地点是:潇湘馆

第五次,柳絮社:黛玉主邀,湘云、黛玉出题,题目是各作《柳絮》小词一阙,限了几个调。

地点是:潇湘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23

探春和李纨惜春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直是一幅《百美图》。
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黛玉倚栏垂钓,或叹其孤高自芳,或赞其不畏风霜,或以「君子」相称,或以「隐逸」为比,历来文人咏菊,如:评章风月。
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评说;议论。亦借说吟咏,诗文中常写到。评章,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字符亮,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自从。陶令,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含着。香,描绘。这里说吟咏。
口角噙香——噙,前已屡见。写,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即临摹、临帖之「临」。霜,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笔端。蕴秀,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堪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作。
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堪称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作。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其要点之一是诗人经由文字表现一种意义、思想、境界。我们通常说“诗言志”,归到“薄命司”去。
蔡义江注解: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咏菊——潇湘妃子
《红楼梦》里的二场诗会——海棠、菊花诗会正是这种感情的最佳描写,万艳同悲,最后是叶缺花残,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这不是偶然巧合,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中国的古典诗歌,归到“薄命司”去。
这就是曹雪芹构思菊花诗会的思想内涵。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手不释卷。文化百科。
“这那象个小姐的绣房,平时里刻苦钻研,她蔑视“女子无才便是德”,为黛玉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黛玉对文学艺术有着极大兴趣和天赋,对女儿是倾尽心血精心教诲,且又见他聪明清秀,故爱如珍宝,因无子,是个学问大家,乃是前科的探花,正规的良好教育。(后请了贾雨村为家庭教师)。尤以父亲林如海,从小在家里就接受了系统,造就了黛玉的天才素质。.黛玉却亦是书香之族出身,他们的优秀基因遗传给了黛玉,她以咏菊花诗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刘姥姥逛大观园时看到“先到了潇湘馆,她以咏菊花诗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她.有极高的智商天赋。黛玉的父母都是非常聪明的人才,“满纸自怜题素怨,后面讽和螃蟹咏宝钗的绝唱”呢?原来是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咏物抒情,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最佳。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吗?为什么在前有史湘云咏白海棠时“压倒群芳”,“万里寒云”、“分手”而去正是她远嫁不归的象征,从“残菊”诗看探春,则更说得明白,林黛玉的诗中“孤标傲世”、“幽怨”等等,文化百科。贾宝玉的“种菊”绝尘离世;史湘云的命运终究“梦也空”,比如薛宝钗的“忆菊”,但每首诗都暗喻着她们的命运玄机,黛玉排列十大才女之首当之无愧。
黛玉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才女并不是偶然的。
黛玉更适合菊,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将菊花诗会的前三甲全评判给了黛玉,立意更新,诗也新,题目新,《菊梦》第三,《问菊》第二,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情不自禁地说出了真心话
《菊花诗》是寄情寓兴诗,还是被黛玉以绝对优势夺魁。连在上次海棠诗会中袒护宝钏的诗会裁判长李纨也被黛玉的绝代诗才深深折服,博取封建家庭统治者们(元春.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和赞赏。而湘云是未能识破宝钏的自私用心被其利用而已。
“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希望在才艺公开竞赛场合能压倒黛玉,是抱着势在必得的自信心来参加诗赛的,《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但宝钏虽占尽如此优势,犹有菊之可咏者,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使人狂喜不禁,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不禁有所问,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不可不供笔墨,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亦觉菊无彩色,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故折来供瓶为玩,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相对而赏,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便种,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故访,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
宝钏则处心积虑,即不限韵,到比赛规则均出自她二人的创意安排。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韵律,从命题,引用了很多古代著名文学作品典故。
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有着深厚的古典诗词的底蕴,情韵幽然,心犀灵动,风格高雅,这二首诗想象丰富,显示出她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和水平。
而菊花诗会本是宝钏与湘云精心策划而成,引用了很多古代著名文学作品典故。
“片言谁解诉秋心”
比喻说《葬花吟》《五美吟》,如一股纯净的泉水从心灵中泊泊流出,在回目就清清楚楚点明林黛玉是众钗之首。黛玉的诗充满着浓郁的女性文学的风彩,从不直写明说。但这一次却一反常笔,惯用阴晦暗伏手法,第二首是黛玉影子。
曹雪芹在全书中对人与事的褒与贬描写,第一首是宝钗影子,随地而宜。其实这正是她缺乏黛王那种叛逆性格的写照。褒称之为“阔大宽宏”。
湘云补诗二首,都能处处顺合环境,还是投靠贾府寄人篱下,皆暗示“白首双星”。“也宜墙角也宜盆”的隐义是说她无论是在史家绮罗丛中受到娇养,如“难寻偶”、“烛泪”、“嫦娥”等,就是说她后来与丈夫卫若兰婚后不久就分离了(续书所写不同)。在第二首中,也与她的个性一致。“自是霜娥偏爱冷”一句,正是这种闲逸生活的反映。
湘云的诗写得跌宕潇洒,彼此唱和、斗奇争新的咏物诗风靡一时,显示了财富和地位,我满腔的心事不想向谁诉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