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那么多方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2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22:04

江西方言
  概述

  江西方言的历史悠久,其形成当从西汉时期就已开始初具规模。汉高祖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十八县,遍布今江西四方。既有人口就有语言和方言,有了人口也才谈得上设置郡县,所以,豫章郡和十八县的设置是江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赣方言开始形成的具体表现和证明。
  江西全省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

  赣语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它不仅覆盖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甚至还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邻省的部分地区。江西省内的赣语区包括以下62个市县(凡未注明“市”者,均为县名):南昌市、南昌、新建、安义、永修、修水、德安、星子、都昌、湖口、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宜春市、宜丰、上高、清江、新干、分宜、萍乡市、新余市、万载、丰城市、吉安市、吉安、吉水、峡江、安福、莲花、泰和、永新、宁冈、井冈山市、永丰、万安、遂川、抚州市、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黎川、资溪、东乡、进贤、南丰、广昌、鹰潭市、贵溪、万年、余江、余干、乐平、波阳、横峰、弋阳、铅山、彭泽、景德镇市。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全省南部的17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铜鼓。

  铜鼓县60%以上的人口说客家话,分布在县城及丰田、排埠、二源、石桥、温泉、三都、西向、大塅、古桥等乡。少数人说赣语,分布在带溪、棋坪、高桥、幽居、港口等乡。

  客家话还见于与铜鼓县毗邻的一些地方:万载县有约2万人,集中在邻近湖南省界处。宜丰县黄冈、车上、天宝、同安、花桥等乡,有大约3万人,约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奉新县甘坊、七里、西塔、石溪、澡溪、仰山等乡,约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靖安县官庄、澡都等乡。高安市华林乡。修水县山口、何市、上奉等乡。武宁县石门乡。

  客家话还见于以下地方:广昌县驿前乡。永丰县潭头、龙冈、君埠等乡。吉安县天河镇、前岭、官田、敖城、指阳、东固、富田等乡。泰和县桥头、碧溪、老营盘、上圮、中龙、小龙、水槎、沙村等乡,人口约3万多。万安县顺峰、涧田、宝山、武术、桂江、罗塘等乡,占全县人口40%左右。遂川县除县城泉江镇和附近的瑶厦、珠田、年源、雩田、枚江、盆珠等乡说赣语之外,全县其余二十多个乡都说客家话,客籍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井冈山市黄坳、下七、长坪等乡和罗浮垦殖场的大井、朱砂、罗浮二个分场,客籍占全市人口的约40%。宁冈县睦村、茅坪、大陇、白露、荷花等乡,客籍人口2万,不到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永新县坳南、曲江乡,客籍人口2000。以上九个县市的客家话地区与赣南客家话县份连成一片。

  赣东北横峰县龙门乡的上源排、戈家村也说客家话,约600人。其他有的县份也有零星客籍,如莲花县荷塘乡只有几户人家说客家话。

  官话区有5个市县,其中九江市、九江、瑞昌市说江淮官话。(瑞昌市大部分乡镇说江淮官话,南面少数几个乡说赣语),赣州市城区和信丰说西南官话(信丰县城嘉定镇及桃江乡的大部分、大阿乡的太平围村说西南官话,全县大部分农村说客家话)。

  吴语区有4个市县:上饶市、上饶、广丰、玉山。德兴县的龙头山也说吴语。江西的吴语区在赣东北,与浙江省衢州一带的吴语连成一片。

  徽语区有3个县:婺源、德兴、浮梁。
  除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徽语以外,全省名地还有一些近代从外省迁入的移民,说不同的方言,主要的有“福建腔”,分散在赣东北的几个县。后修新安江水库,有不少说吴语的浙江移民,迁移到江西的一些县居住,主要也在赣东北。

  少数民族语言有瑶语,在全南县竹山乡嵠山村,人口约200人,说瑶语和当地的客家话。江西省的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不说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只说当地的汉语方言。

  各地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话?
  --谈方言的形成
  在外地工作的人,有时候不免会怀念起自己家乡来,互相谈论自己故乡的风土人情和祖国各地的风光。接着,也常常会谈论到各地的方言,并互相为一些特殊的方言词语及其奇异的发音而哄笑起来。笑声过后,也许有人会突然发问:为什么各地方会有这样不同的方言呢?方言的分歧是怎样造成的呢?

  据说,在宗教故事里有过一个荒诞的解释,说:天下的语言本来都是一样的,后来,人类进化了,互相商量着把烧透了的砖当石头,把石漆当灰土,造起了一座城和一座塔,而塔顶高得一直通到了天上。耶和华上帝怕了,他说:“看呐,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所说的都是一样的言语,召集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了。”于是,他便下来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彼此之间语言不通,产生了分歧。

  在澳大利亚,对这个问题还流传过一个神话,说:东方住着个很凶恶的老太婆布鲁利,在夜晚的时候,她带着粗棒沿着道路漫步,捣毁了周围睡着人们的篝火。后来凶恶的老太婆死了,人们都很高兴,派遣急使到所有一切种族那里,通知他们这件可喜的事。然后,纪念老太婆死亡的节日是从吞食尸体开始的,列明杰拉尔种族首先吃了凶老太婆的肉,忽然说起人们不懂的话来;以后来到的其他几个种族,尝了老太婆的肠子,也开始说起新的大家不懂的方言。一切后到的北方种族,吃了老妇尸体的残余部分,又开始说起不能令人明白的话来。据说,这样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歧了。

  这两个荒唐的故事,当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的,谁都会对它置之一笑而判定其为无稽之谈。但是,这两个故事倒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即人们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在思索这个语言问题了,并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末,语言是怎样造成分歧、方言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也许有人会从地理环境上来寻找解释,说:苏南和苏北由于隔了一条长江,因此造成了方言的差别。但是,试想:同一条长江为什么没有把湖北话和四川话再分别成两种不同的方言呢?可见,自然条件不是造成语言分歧的根本原因。因此,方言的形成只能从社会历史条件中去寻找答案。从这方面看,我国众多的方言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这样说:第一,古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统治,国家不是十分统一的,因而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就各自相对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于是,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使得各个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了差异,逐渐减少了共同性的因素,形成了各地区各有特点的方言。我国北方方言系统的各地方言,包括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的一部分,大致就是这样造成的。第二,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所迫而造成过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也是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例如东晋至隋唐、唐宋至宋、宋末至明初,我国中原一带的居民曾有三次向南大迁移,结果形成为现在分布于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方言。“因为客家先民南迁后,定居在闭塞的山地,一方面保存了他们固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容易受外来影响的渗透,而客家人强烈的宗族观念和保守思想,也增强了他们对外来影响的抵抗;客家住地不但形成了他们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区域,保存了他们固有的文化礼俗,而且在语言上也形成了的系统。”第三,在人口大迁移的情况下,如果迁入外族居住区域,则必然发生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相互影响,以至同化,这也是造成方言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例如两广地区是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但自从周秦以来,大批汉族人由北南下,逐渐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状况,在数量上超过了土著民族的人口,加上汉族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又比土著民族日益发达,历代统治者又实行了民族同化,结果使土著民族日益汉化。当然,在民族同化和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人的语言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外族语言的影响。因而,“粤方言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以及民族杂居等原因,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许多古汉语中本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非汉语的因素,从而构成它的方言特征。”

  总之,就具体的各别的语言和方言来说,方言的形成和语言的产生地方性分歧,原因当然会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由该语言所依存的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的;至于高山、大河的阻隔,有时也能起一些次要的作用,尤其是古代。然而,如果只从自然条件上来寻找根据,那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解释的。

  浙江也是很多方言,有的甚至隔几公里就不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22:05

我那里方言也很多啊。不同派的古人多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22:06

我是湖南长沙人,我就听不懂湘南和湘西某些地区的方言,即使能听懂一点,也很吃力。可见你所说的情况并不一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22:10

江西老表就是聪明啊,没办法,历史悠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22:08

因为江西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所以方言较多,全省的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其中赣语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它不仅覆盖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甚至还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邻省的部分地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