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09
新序刺奢文言文及翻译
1.翻译文言文《新序.刺奢》刘向新序刺奢第六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赵襄子连续五日五夜喝酒作乐,不放下酒杯,对侍者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
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您再努力一下,还差两天就跟纣王一样。
纣王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
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
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很危险了。”。
2.翻译文言文《新序.刺奢》刘向新序刺奢第六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赵襄子连续五日五夜喝酒作乐,不放下酒杯,对侍者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您再努力一下,还差两天就跟纣王一样。纣王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很危险了。”
3.求《新序.刺奢》原文是只要原文吗??新序·刺奢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群臣相持歌曰:“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薄兮,薄亦大兮。”
又曰:“乐兮乐兮,四牡蹻兮,六辔沃兮,去不善而从善,何不乐兮?”伊尹知天命之至,举觞而告桀曰:“君王不听臣之言,亡无日矣。”桀拍然而作,唾然而笑曰:“子何妖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
于是接履而趣,遂适汤,汤立为相。故伊尹去官入殷,殷王而夏亡。
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作炮烙之刑,戮无辜,夺民力。
冤暴施于百姓,惨毒加于大臣,天下叛之,愿臣文王。及周师至,令不行于左右。
悲乎!当是时,求为匹夫不可得也,纣自取之也。魏王将起中天台,令曰:“敢谏者死。”
许绾负蔂操锸入曰:“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绾曰:“虽无力,能商台。”
王曰:“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材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
八千里以外,当尽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以备,乃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乃罢起台。
卫灵公以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苴。
君则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
令罢役。左右谏曰:“君凿池不知天寒,以宛春知而罢役,是德归宛春,怨归于君。”
公曰:“不然。宛春,鲁国之匹夫,吾举之,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且春也有善,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与?”灵公论宛春,可谓知君之道矣。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
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主为大室,三年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
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齐景公饮酒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侍者曰:“仁人亦乐是夫?”梁丘子曰:“仁人耳目亦犹人也?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速驾迎晏子。”
晏子朝服以至。公曰:“寡人甚乐此乐也,愿与夫子共之,请去礼。”
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齐国五尺之童子,力尽胜婴而又胜君,所以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
夫麋鹿唯无礼,故父子同尘。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
公曰:“寡人无良,左右淫琨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晏子曰:“左右无罪,君若好礼,左右有礼者至,无礼者去。
君若恶礼,亦将如之。”公曰:“善。
请革衣冠,更受命。”乃废酒而更尊朝服而坐,觞三行,晏子趋出。
魏文侯见箕季其墙坏而不筑,文侯曰:“何为不筑?”对曰:“不时,其墙枉而不端。”问曰:“何不端?”曰:“固然。”
从者食其园之桃,箕季禁之。少焉日晏,进粝餐之食,瓜瓠之羹。
文侯出,其仆曰:“君亦无得于箕季矣。曩者进食,臣窃窥之,粝餐之食,瓜瓠之羹。”
文侯曰:“吾何无得于季也?吾一见季而得四焉。其墙坏不筑,云待时者,教我无夺农时也。
墙枉而不端,对曰固然者,是教我无侵封疆也。从者食园桃,箕季禁之,岂爱桃哉!是教我下无侵上也。
食我以粝餐者,季岂不能具五味哉!教我无多歛于百姓,以省饮食之养也。”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宫而不止。
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特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束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
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
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
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鲁孟献子聘于晋,宣子觞之三徙,钟石之县,不移而具。
献子曰:“富哉冢!”宣子曰:“子之家庸与我家富?”献子曰:“吾家甚贫,惟有二士,曰颜回,兹无灵。
4.刘向新序刺奢第六翻译齐宣王盖大屋子(意译为大宫殿),大得足以覆盖数百亩地。
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
香居问齐宣王说:“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去做淫乐,臣斗胆问荆国是有君主的么?”宣王说:“是没有皇帝的”“臣斗胆问荆国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香居说:“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是无臣子的。”
香居说:“臣请求退下。”小步快走着往外走。
宣王说:“香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寡人进谏?”于是诏来尚书说:“记下,寡人不孝(不遵从先王教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
5.刘向《新序刺奢鲁国的大夫孟献子受到晋国的聘请,晋国的韩宣子请他喝酒去了三个地方,酒具和陪酒用的乐器不用搬动就在那里具备好了。献子说:“你家很富有。”宣子说:“你家和我家谁富?”献子说:“我家很穷,只有二个士人,一个叫颜回,一个叫兹无灵的,这两个人使我们邦家平安稳定,百姓和睦协调,就这样两个人而已!我的财富都在这里了。”孟献子走后,宣子说:“他是君子啊,以奉养贤者为富;我是鄙俗的小人啊,以拥有钟石金玉为富。”孔子评论说:“孟献子的富有,可以记载到《春秋》里去了。”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6.刘向新序刺奢第六中此段翻译赵襄子连续五日五夜喝酒作乐,不放下酒杯,对侍者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
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您再努力一下,还差两天就跟纣王一样。
纣王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
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
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很危险了。”。
7.文言文《新序》《新序》,是一本经西汉刘向编撰而成书的古代文献典籍。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叶公好龙》就是出自此书。
虽然早期的资料认为刘向是《新序》的作者,但更准确地说他是该书的编者,因为书中材料的主体都来自于其他典籍,刘向本人并没有创作任何部分内容。把刘向视为作者而非编者起源于对《七略》中《新序》著录的错误解释,《七略》把此书和其他三种著述一同著录在刘向所“编排的”(即“序”)的67篇之中(见《汉书·艺文志》,第1727页)。根据《汉书·刘向传》(《汉书》卷三十六,第1958页),刘向“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严灵峰认为在这段话中“新序”不是一部书名,班固用此词仅是意为“新编”,因而班固所说的仅是一部著作,即《新序说苑》。
后来的目录著作中称《新序》为刘向所“撰”(见《隋书·经籍志》,第997页;《旧唐书·经籍志》,第2024页;以及司马贞《史记索隐》,第2238页),然而,他们也称刘向“撰”《说苑》和《列女传》。而在刘向自己的《七略别录》中,他清楚地声称他从已存在的典籍中“编辑”(校)了这两部著作。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认为刘向没有撰写《新序》中的材料,他仅仅是对它们作了收集和编纂的工作。徐复观认为现代学者误解了“序”字在汉代的含义,并说这一词在汉代也意为“撰”。
刘向大概在公元前24或前25年把《新序》进献给皇帝。根据《晋书·陆喜传》(《晋书》卷五十四,第1486页)的一个说法,刘向是仿陆贾(约公元前228-前140)的《新语》而作《新序》。对《新语》通行本和《新序》的仔细比较说明,这两部书无论在文本上抑或结构上都没有任何紧密相似之处,这两部书的唯一相同特征是它们都有明显的儒家伦理思想。
《新序》是历史故事类编,是刘向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新序》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其中刘向对《榖梁传》很有偏见)、《庄子》、《荀子》。
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广常人世认为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藉以说明一个好的*的基本因素。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的建议。
8.翻译《新序杂事》《新序》,西汉刘向撰。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二卷。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作者尚编有《说苑》一书,性质与此类似。《叶公好龙》就是出自此书。
原文:
1.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壁,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2.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偏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译文:
1.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身份低微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王非常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2.梁国大夫有个叫宋就的人,曾经担任边境某县的县令,和楚国邻界。梁国这个县靠近边境的某乡(亭:地区单位,相当于乡,被县管辖),和楚国邻近的乡,都种瓜,都有一定规模。梁国该乡的人,多次用心灌溉他们的瓜园,种出的瓜味道很好。而邻乡的楚国人很少灌溉瓜地,种出的瓜很难吃。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好吃,对于自己管的乡种出的瓜难吃很恼怒。楚国的乡人嫉妒梁国乡人比自己有能耐,就在夜里破坏梁国乡人的瓜,瓜秧许多都枯萎而死了。梁国的乡人发觉了,就报告了亭尉(亭长,即乡长),打算去破坏楚国乡人的瓜报复他们,亭尉去请示宋就。宋就说:“这会导致相互怨恨的,别人干坏事自己也跟着干,是多么偏颇啊。现在我让你们每天晚上偷偷的到楚国乡里给他们灌溉瓜地,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乡里的人每天晚上偷偷去给楚国乡人灌溉瓜地,而楚国人白天去看护瓜地,又进行灌溉,他们的瓜长得越来越好,楚国乡人感到奇怪就用心观察,原来是梁国乡人做的。楚国县令听到后非常高兴,把这事原原本本告诉了楚王,楚王听说以后,感到惭愧和内疚,对官吏们说:“如果没有我国去搞破坏的人,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对不起梁国的地方?这是梁国人暗地对我们谦让啊。”于是给宋就重金表示感谢,并请他转交给梁王,楚王并经常赞扬梁国的这件事,梁王认为楚王很有诚意,所以梁、楚梁国的友好关系,从宋就开始的。俗话说:“转败为胜,因祸得福。”老子说:“以德报怨。”就是这个意思。别人做坏事,自己怎么能去效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