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22:34
其一、蒙学教育
中国最初的蒙学教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彼时的蒙学教育已经包含有书法,即甲骨文。用利器在龟甲或者牛腿骨上刻写!这也是最初的硬笔书法!
甲骨文
对于蒙学书法教育的完备记载出现在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书中对文案、研墨、坐姿、执笔、字体等都有了明确系统的规定!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到了元代,蒙学书法教育基本沿用宋朝,并对学习书法的范本有了明示,元朝的官方课本《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记载:
【小学习写字,必于四日内,以一日令影写智永千文楷字。如童稚初写者,先以于昂所展千文大字为格,影写一遍过,却用智永如钱真字影写。每字本一纸,影写十纸。止令影写,不得惜纸于空处令自写,以致走样,宁令翻纸,以空处再影写。如此影写千文足后,歇读书一二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写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以全日之力如此写一二月乃止。必如此写,方能他日写多,运笔如飞,永不走样。又使自看写一遍。其所以用千文,用智永楷字,皆有深意,此不暇论,待他年有余力,自为充广可也。盖儒者别项工夫多,故习字止如此用笔之法。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此口诀也。欲考字,看《说文》、《字林》、《六书略》、《切韵指掌图》、《正始音》、《韵会》等书,以求音义偏傍点画六书之正。每考三五字或十数字,择切用之字先考。凡抄书之字,偏傍须依《说文》翻楷之体,骨肉间架气象用智永,非写诗帖,不得全用智永也。】
明书法
明清两代代对童蒙书法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明晰,官学对学习书法的法度、规矩、次序的要求格外看重。另外对于书法的源流,解字,做了相当多的侧重!官学主张:先临唐、宋帖,后临晋帖,先学大字,次学中书,次小楷。先楷书,次八分,次行书,次草书,不可凌乱。
其二、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礼记》有言,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作为执着于书法的偏爱者,官学里的书法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不少学人往来求教者所在多有!钟繇掘墓偷艺、康熙帝求学赵涵,柳公权写尽八缸水等等!都是往来求教而有大成之典范!
其三、今古之异同
古代的书法教育一直作为蒙学读经教育的补充,并一直保留着对于文字学的要求,这是现代书法教育所欠缺的。
古代的书法教育主要实对于应试的需要以及衙门文书的书写!而今的书法教育多作为孩子艺术性的培养与传统文化的继承!